變「綠水青山」爲「金山銀山」

對於英武鎮的老百姓來說,虎跳河峽谷景區建設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

這之前,英武鎮並沒有太多“存在感”,經濟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鄉鎮。

橫跨盤縣、普安兩地的虎跳河峽谷景區建設,成為變化到來的一個重要契機。2016年1月份建設、4月份開放,隨之而來的春夏旅遊旺季,為這個小鎮帶來了洶湧的遊客。與景區建設同步的是,小城鎮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短短數月間,英武鎮“舊貌換新顏”,虎跳河峽谷成為一處旅遊新熱點。

旅遊“熱”的不只是地方經濟收入,虎跳河兩岸村民以自己的土地入股,成為景區旅遊公司的股東,不但每年可以按比例分紅,還可以優先進入景區從事服務工作,或者就近就地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服務行業。

英武鎮的變化,只是盤縣旅遊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在盤縣決戰脫貧攻堅進程中,旅遊扶貧異軍突起,成為一支“生力軍”。2016年,妥樂古銀杏、噠啦仙谷、娘娘山等景區景點,有10661戶35272人通過入股、務工、二次分配等方式從旅遊業中直接或間接受益,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旅遊產業是一個拉動面廣、輻射能力強、產業鏈長的富民產業、朝陽產業和可持續產業。”旅遊業作為鏈接各產業的重要端口,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關鍵的“催化劑”,“接二連三”將資源、資金、社會力量整合在一起,推動著轉型跨越、脫貧攻堅的步伐。

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保基鄉,依託旅遊資源探索脫貧路徑,從“綠水青山”中找“金山銀山”。

以“產業圍繞旅遊布”為路徑,推動“脫貧跟著旅遊上”。保基鄉圍繞“生態立鄉、產業富鄉、旅遊強鄉、文化興鄉”發展思路,規劃打造陸家寨梯田觀光及民俗體驗區、山地觀光探險及藝術山村休閒區、保基集鎮及歷史文化村寨旅遊區、楓林觀光及苗族文化體驗區等六大旅遊片區,全面佈局旅遊經濟產業帶,以全域旅遊撬動脫貧攻堅、用美麗打開致富之門。

近年來,盤縣多方爭取、整合資金,投入到旅遊扶貧中——爭取專項扶貧資金3026萬元,投入到鄉村旅遊小康寨、農村旅館、農業園區和各旅遊景點項目建設等;爭取國家旅遊基金項目6個,建設資金27.4億元,資本金3.8億元,快速推進妥樂古銀杏、噠啦仙谷、娘娘山、兩河智能觀光園等旅遊項目開發建設;加快旅遊扶貧村申報,申報山地旅遊扶貧村281個,申報納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建檔立卡重點村81個,獲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重點村61個、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29個、省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2個。

旅遊扶貧中,“三變”改革成為最活躍的因子。妥樂古銀杏、噠啦仙谷、娘娘山、劉官勝境溫泉、虎跳河峽谷等景區,地方政府引導農民利用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參與開發建設,激活了沉睡的資源、集中了分散的資金、致富了貧窮的農民。

普古鄉舍烹村,正位於娘娘山國家溼地公園腹地。蓬勃興旺的旅遊業,讓舍烹村及周邊村寨老百姓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通過入股分紅,惠及2220戶5455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依託景區發展經營,開辦2家酒店、100家農家樂、45家農家旅館、32戶農家超市,解決就業1300餘人;通過產業帶動、就業創收,310人有了穩定的工資性收入,月平均收入2700元以上。

一個個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瓜果飄香、遊人如織的生態產業園、旅遊勝地。旅遊扶貧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