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完飯頭暈 可能是餐後低血壓

「健康」吃完饭头晕 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陳叔是一位高血壓患者,他最近到醫院看病,向醫生表示自己吃完飯後站起來,會感到頭暈、站不穩,甚至早上還因為眼前一黑跌了一交,一量血壓特別低,這到底怎麼回事?醫生告訴陳叔,根據症狀這可能是餐後低血壓的症狀,陳叔很迷惑:自己明明有高血壓,為什麼卻會出現餐後低血壓?

「健康」吃完饭头晕 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受訪專家 心血管科 袁丁

1

餐後低血壓多數發生在早餐以後

餐後低血壓是指老年人進食後所引起的低血壓及相關症狀(暈厥、冠狀動脈事件和腦卒中)的現象。有數據顯示,餐後低血壓主要發生於早餐(65%),而中餐(19%)和晚餐(16%)亦可發生。在同一位患者身上,三餐中僅在一餐後發生的佔73%,兩餐者為21.6%,三餐者僅佔5.14%。根據統計,高血壓患者的餐後血壓低谷時間是餐後約20~50分鐘,糖尿病為餐後15~45分鐘。

「健康」吃完饭头晕 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臨床上餐後低血壓的診斷標準是:1.餐後2小時內收縮壓比餐前下降20 mm Hg以上;2.餐前收縮壓≥100 mm Hg,而餐後<90mm Hg;3.餐後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但出現餐後心腦缺血癥狀(心絞痛、乏力、頭暈、暈厥或意識障礙)者,只要符合上述3條標準的其中之一,就屬於餐後低血壓。

像陳叔這樣吃完飯站起來覺得頭暈,會不會是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事實上我們並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因為餐後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雖然不是同一種病變,但兩者存在部分共同的病理基礎,有可能在患者身上合併存在(即餐後體位性低血壓)。例如,有的高血壓患者在餐前服過降血壓藥物,餐後血壓降低可能會更顯著,如果此時吃完飯突然起立,就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2

食物溫度過熱會使血壓大幅度下降

如果發生餐後低血壓,建議這部分人群在餐後平臥0.5~2小時,以保證大腦和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待症狀消失或者血壓恢復常態以後慢慢坐起,沒有頭暈眼花等症狀之後才能起來站立行走,避免因不慎摔倒導致骨折或者其他外傷。

「健康」吃完饭头晕 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由於餐後低血壓一般多見於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癱瘓、多系統萎縮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因此在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也有利於改善餐後低血壓。此外,如果是由於藥物誘發餐後低血壓,那麼這部分患者就應該在兩餐之間服用降壓藥。

3

如何避免餐後低血壓

在飲食上,高碳水化合物容易誘發餐後低血壓,因此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少食多餐,同時避免食物溫度過熱,因為有研究表明,食物溫度可以影響老年人餐後血壓的改變情況,相較於冷餐( 5℃) ,暖餐( 50℃) 可造成餐後血壓更大幅度下降。

「健康」吃完饭头晕 可能是餐后低血压

在餐前可適當喝點水,健康人群在喝水後可致血壓升高、心率減慢,這可能與胃擴張使血管交感神經興奮、心臟迷走神經活性增高有關,已有研究表明,餐前喝350~480毫升水可以使自主神經損害患者的餐後血壓下降幅度減少20 mm Hg,但該方法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此外,餐後適當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輸出量,有助於維持正常血壓,但應避免過量運動。而合併體位性低血壓者,則建議餐後應平臥半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