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讓爸爸做家務,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最近電視節目《少年說》的節目裡,有位男孩走上天台控訴媽媽,小男孩在天台大聲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的媽媽以社會實踐為藉口,逼迫我做家務,現在我做完作業之後,我得刷碗,擦地,摘菜還有做飯,在她的逼迫之下,我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拌涼菜.......可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啊!”

媽媽的回答亮了:

“家務是學習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

媽媽那時候身體不好,一直到你10歲的時候,媽媽都沒有擦過地,為什麼?因為你爸爸有擔當,他做家務。所有這一切,讓我特別感動,我嫁給你爸爸沒有後悔。

你以後的媳婦也是別人的孩子,值得呵護,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呢?我希望你將來能泡得在書房,下得了廚房,有責任,有擔當,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

為什麼要讓爸爸做家務,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臺下的媽媽一番教育,讓所有人感嘆:這個媽媽簡直不要太優秀。

我也被這位媽媽的話深深感動。

家務,本不該是媽媽一個人的兵荒馬亂,需要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參加,不以性別來限定家庭成員該做什麼,兒子、女兒、爸爸都應該通過家務展示自己對家庭的責任,特別是爸爸們

以前電視劇中有個常見的鏡頭,妻子在家打掃衛生,丈夫則坐在沙發上慢悠悠地喝茶看報紙。

但如今的社會,男人不是隻需要賺錢養家,女人也不是隻用美貌如花,將家庭的家務以任何藉口丟給其中一個,都是很不負責任的。

爸爸參與到家務中來,不需要太多理由,因為家庭,才是他需要經營一生的事業。

為什麼要讓爸爸做家務,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1.爸爸參與家務,婚姻更幸福

“我們兩個都要上班,每天我下班回到家,累得要死,還要負責燒菜做飯看孩子,而我老公永遠都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著就來氣,有時真是氣得想離婚。”

這是我們後臺曾收到的一條留言。夫妻衝突除了第三者、經濟、孩子等問題以外,還有一個看似是稻草,但卻能壓垮兩人感情的家務活。

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80後夫妻中,超過一半的人都表示因為家務和愛人爭吵過。

很多家庭,丈夫常常把家務活一股腦地推給妻子,妻子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那些繁瑣枯燥又沒有任何報酬的瑣事,埋怨就產生了,矛盾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改變這樣的現狀,別無他法,而是丈夫也要參與家務瑣事中。

為什麼要讓爸爸做家務,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前段時間,去好朋友家做客,進屋就看到她一米八幾的丈夫在拖地,朋友做飯時,他也很自覺地幫忙打下手、摘菜,看到桌子亂了就隨手整理。

我偷偷問朋友:“你們家家務他做呀?”

朋友不好意思地笑著說:“他只是捨不得我太辛苦。”

一個樂意做家務的男人,必定是愛妻子,愛家庭的,相反,如果沒有丈夫的協助和分擔,很容易消耗妻子的身體和精神。

作家王安憶曾在《關於家務》一文中寫道:

“以往,我是很崇拜高倉健這樣的男性的,高大、堅毅、從來不笑,似乎承擔著一世界的苦難與責任。可是漸漸地,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隻碗的小小勞動。須男人到虎穴龍潭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了,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

好的婚姻總是需要雙方共同發力的。

2.爸爸參與家務,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親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男性形象,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親的形象往往就是“男人該有的樣子”。

這個男人在家庭中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裡,併產生深遠的影響。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觀察了三百多名7—10歲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結果發現,如果爸爸從來不做家務,女兒腦海裡就會產生男女不平等的觀念。

繼而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只敢選擇那些護士、家庭主婦之類的女性傳統職業,而如果爸爸在家裡和媽媽共同分擔家務,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無所不做,女兒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就不會受性別思維的束縛,她們敢於挑戰軍官、CEO之類的傳統男性職業。

簡單來說,爸爸做家務活越多,女兒的職業選擇就越大膽越多樣,自我發展的期待也更高。

這一研究結果,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但這就是父親的影響,父親在家中的樣子正在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如果丈夫不懂家務的勞累,不懂體諒妻子的不易,孩子也有樣學樣,認為家中男性就是可以回到家躺在那裡玩手機,而女性就是該在廚房裡忙東忙西。

這其實是很怕的認知。對女兒來說,她會慢慢被社會角色禁錮,對兒子來說,會不自覺地模仿父親,缺少一份家庭責任感。

為什麼要讓爸爸做家務,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無論男女,之所以無怨無悔地做家務,並非因為誰該做,而是因為愛。

試想,當妻子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看著亂糟糟的客廳,水槽裡沒洗完的碗筷,哭鬧的孩子,還有廚房晚餐食材.....

嘆了口氣,剛準備放下包包乾活,丈夫卻在旁邊挽起袖子,喊了句:“我也來!”

這樣的男人帥不帥?

帥。

插畫: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