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脫先走大場

9月12日,長安新能源在上海1862老船廠榮耀推出“強者,自出眾”——智慧混動SUV創行者長安CS75 PHEV,並宣佈長安的第三次創業從此開始。這標誌著長安擺脫傳統體制束縛,走上了資本多元化之路,堪稱在中國汽車這盤大棋局中毅然“脫先”,走了個“大場”。

去年2月長安CS95在長白山組織大型媒體試駕活動,時任長安汽車副總裁的李偉關注的是媒體對CS95的感受與評價,是媒體對市場發展的看法,尤其關注競爭對手未來可能走什麼“棋”,怎麼走。而這其中,最讓李偉擔心的是長城哈弗的降價,如果長城向WEY要利潤,向哈弗要市場份額,那麼長城可能選擇讓哈弗的大幅降價殺招。如果當初長城走出這步棋,那麼對包括長安在內的對眾多自主品牌無疑是一場殺戮,長安將陷於巨大的被動。

李伟脱先走大场

然而,長城這步棋晚走了一年半,儘管此次降價仍讓李偉備感壓力,但此時的壓力感與去年年初已經大不相同。在長安CS75 PHEV發佈會上人們看到,李偉已經有了新的頭銜——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兼長安新能源總經理,而這個長安新能源公司獲得工商局頒發執照的時間是2017年8月22日,成立時間卻在2008年7月7日。可見今天的長安新能源與10年前的長安新能源完全不同了,她不僅變身獨立法人,而且已經基本完成了A輪融資,其投資不僅來自人們想得到的資本市場,而且有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和下游的經銷商,即長安新能源走上了一條輕資產的、創新的資本模式。該公司在產的新能源汽車達到了5款,從純電到插混,從轎車到SUV,從A00級到A級,從8萬到23萬元,還有一系列產品在研發之中,並將持續推向市場,產品品牌依然是長安。可見,這是個面向未來的產品架構,這是一個用資本構架的供產銷、研發一體化的企業集團。換言之,李偉已經把未來發展的重心放在了長安新能源公司——一個資本構成、體制、體系全新的公司。對包括長城在內的多數車企而言,長安新能源公司的體制是當下最新的,更具備體制優勢、更加充滿活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的發展潛能,也更受資本市場的加持和推動,未來不可限量。

李伟脱先走大场

曾幾何時,長安汽車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並不被業內人士看好。原因在於,長安的產品的生命週期太短,一是不利於品牌向上,二是研發成本居高不下,三是體系不具備真正的競爭能力。而今,在李偉的“小九九”裡,每款產品不僅要從設計就要考慮生命週期,而且還要考慮全生命週期的利潤構成,甚至可能將研發人員的收入和產品的生命週期掛鉤。回過頭來講,如果在長安的研發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如果長安沒有成立體制上更優秀的長安新能源公司的時候,如果還僅僅依靠一款款新車上市衝量的喜悅中的時候,遭遇長城哈弗大幅降價,對長安而言或許是滅頂之災。但是今天,長安“脫先”了,不在傳統的純國有體制下、不在傳統能源汽車範圍內與其他企業展開競爭,而是投子擁抱資本市場的“大場”。

李伟脱先走大场

上海1862老船廠始建於1862年,當年英商在此開設了祥生船廠,也是中國洋務運動的地標建築,在中國對外開放史上也是一個標點符號。今天的長安新能源公司在此舉行長安CS75 PHEV,昭示著長安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走上了新的開放之路。無疑,長安新能源已經成為長安集團體制改革的特區和試驗田,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從長安這種傳統央企的體制中剝離出來的、按照多種所有制形式和資本模式構架的新公司,是否真的脫離開傳統的束縛?其生命力到底能有多麼強大?對於李偉而言,體制創新與擺脫傳統束縛的挑戰,遠遠大於市場競爭帶來的挑戰,這也是國有車企老總們需要共同關注和麵對的問題——如何進行體制創新,如何讓創新的體制快速與市場融合、快速把中國品牌發展起來?李偉這步“大場”點在了中國品牌發展大勢的“手筋”上,能否從此把中國品牌這盤棋走暢,不僅需要有戰略的前瞻,更要有戰術的智慧,還要有務實耐心的行棋節奏。

我們非常期待李偉獲得成功。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選擇李偉為本期一週新聞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