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原標題:泉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寬敞明亮的教室裡,數十位老、中、青年圍坐教室,興致勃勃地傾聽臺上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學員們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時不時還向老師提問請教,老師生動有趣的回答,引來一陣會意的歡笑。

8月20日至31日,泉港區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來自泉港各鄉鎮的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在這裡參加“泉港區2018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百餘名學員將參加規範嚴格的培訓和考核,並最終考取合格證書。

泉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圖說:學員參加培訓)

作為泉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准的職業培訓學校,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是“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本次培訓中,該校主要負責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紅茶種植與加工3個課程,報名學員達到百餘名。

為給參加《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課程培訓的學校帶來更多的收穫,學校聘請原海關總署資深培訓師、中國口岸協會專家趙宏前來講課,並聘請他為泉港區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名譽校長。在長達3學時的課堂裡,學員們認真聽講,不僅用筆記下課程重點,還用手機拍下PPT的內容。經驗豐富的趙宏老師在培訓中主講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兩個課程。他說,對農民的培訓要有前瞻性,也要給他們樹立信心。後續,學校還將根據學員的情況建立信息網,為學員推薦工作、牽線搭橋,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通就業渠道。

泉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圖說:學校組織學員外出參觀)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培訓,主要對農村淘寶比較感興趣。一整天下來,我瞭解了不少國家最新的政策。”家住在塗型村的陳江陽是一名正在創業的80後,去年他在村裡做起了農村淘寶,為需要銷售農副產品的村民提供物流服務。陳江陽說,村裡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民的農副產品找不到銷售門路,有點可惜,他希望在培訓中多學一些電商相關的課程,回去帶動鄉村經濟。

在塗嶺樟腳村,蔡樹強擁有一片自己的紅茶園,平時也幫村民做一些簡單的農產品加工。作為土生土長的泉港人,他想把“塗嶺紅茶”的招牌做大做強。“農業怎麼做?要做成什麼樣的?我想在課堂上找找答案。”蔡樹強說,自己計劃擴大經營範圍,也做一些農產品深加工,趙老師的課很幽默很有吸引力,一天的課程收穫滿滿。

28日,得知學校請來自臺灣的老師講《紅茶種植與加工》這門課,塗嶺鎮清美村65歲的柳惠清冒雨前來參加培訓。講課的是在大陸獲得國家一級評茶師的楊山虎老師,楊老師豐富的實踐經驗,讓學員們聽起來覺得特別接地氣。柳惠清說,和茶葉打了一輩子交道,一些種茶、管茶、製茶的專業知識,在聽了老師的課後,才發現自己並不專業。聽完課,他才明白,養茶如養人,要學會察言觀色、對症下藥,才能種出好茶來。比如茶樹長不高而且開茶花,一般是缺氮;如果茶葉長不大,通常是缺磷;但如果葉子長不厚,則可斷定為缺鉀。知道問題所在,才懂得缺什麼補什麼。

泉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圖說:泉港區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左)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據介紹,此次泉港區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在海峽兩岸精心選擇相關課程的專家、講師、教授進行授課。如原海關總署知名培訓師、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特聘講師、專家趙宏老師、臺灣長榮大學大眾傳播講師葉華鏞、中國國家一級評茶師楊山虎老師、臺灣高級茶葉評鑑師、福建省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劍平等。除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紅茶種植與加工3個課程外,泉港區2018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還開設了園藝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水產養殖等課程,內容包括職業道德與能力要求、政策法規、經營管理、安全生產和相關專業技能等。培訓期間,學員要按時參加培訓,並通過最終考核,才能順利結業。

泉港區農林水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培訓將對符合條件者予以認定並頒發證書,制定相關政策予以扶持,目的在於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泉港區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