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共享單車成爲城市風景|中國道路中國夢·新職業新夢想

我是一名共享單車運維員。還在大學時,我就愛騎著單車到處轉悠。畢業後,先後走過幾個城市,也看到了很多城市存在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等“腸梗阻”問題。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更多人選擇單車出行,這樣的情況一定會有所改善。就在今年初,看到邯鄲一家共享單車公司招聘運維員,回憶起當初的想法,我立刻心動投了簡歷,沒想到竟順利入職。

任何一份工作,想幹好都是不容易的,共享單車運維員這種戶外型工作也不例外。盛夏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裡,沒走幾步就大汗淋漓;冬日雪中巡查,又像跌進了冰窟窿。每天上班都要和同事一起擺放、擦拭、保養、維修所負責網格內的共享單車。特別是需要根據管理軟件,去尋找客戶結束騎行的閒置車、故障車、失聯車,進小區、爬高樓、鑽地下室等是我們的家常便飯。

願共享單車成為城市風景|中國道路中國夢·新職業新夢想

工作中有辛苦,也經常收穫感動。很多次都看見,共享單車倒在地上,會有人主動扶起。有小學生,有上班族,有志願者,還有更多普通市民。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縮影,也給我做好這項工作增添了很多信心和力量。不過,一些不文明行為也時有發生,蓄意損壞、丟棄等行為讓我們感到痛心。比如有的單車二維碼被破壞了,從尋找車輛到重新制作,再運回投放,整個流程下來至少需要3天時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當然,針對破壞和私佔單車的現象,我們也會記錄到公司建立的用戶信用管理體系,對用戶進行提示,情況嚴重的還可能會凍結賬號。無論如何,共享單車所倡導的“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理念,彰顯的是一種共享文化和綠色生活方式,需要大家共同踐行、共同維護。

願共享單車成為城市風景|中國道路中國夢·新職業新夢想

近年來,共享經濟發展迅速,正在逐漸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看來,共享單車不僅是交通工具,也蘊含著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不僅是綠色出行方式,對解決交通擁堵也有著積極作用,還解決了咱老百姓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讓群眾獲得感增強。只有通過監管引導、平臺自律、公眾參與,才能讓共享單車成為智慧交通、智慧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讓它的作用最大化。

說心裡話,共享單車運維員這份工作很累,也很枯燥,越是節假日我們越忙。父母和妻女都在老家,每次調休去看他們,總是歸也匆匆、離也匆匆,在家的時間從沒有超過24小時。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堅持,因為這份工作有意義。我很懷念小時候的天空,藍藍的、淨淨的。作為一名共享單車運維員,我希望人們文明用車、低碳出行,不要讓單車變成城市垃圾,而是讓五顏六色的單車與藍天、白雲、綠樹交相輝映,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這樣,生活也會因為共享單車變得更加美好。

(作者為共享單車運維員,本報記者馬晨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