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一拍,秒出答案」 重慶家長發朋友圈怒斥「作業神器」軟體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新學期伊始,如何又快又好完成作業成為家長學生熱議的話題。

拍下不會做的題上傳到手機,就能輕鬆獲得答案,這樣的“作業神器”你家孩子在用嗎?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作業壓力自然小了不少,但部分家長、老師卻對學習軟件變身“作業神器”感到擔憂。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家長髮朋友圈怒斥“作業神器”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掃一掃題目,答案就出來了

近日,在城口縣政府工作的周先生髮朋友圈怒斥多個在線作業APP:

互聯網難道不應就此設立禁區?這些軟件運營商,請你告訴我,你的軟件是否可以搜出人生答案?

周先生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自己孩子剛進入小學3年級,暫時還未用上智能手機。

但從今年暑期開始,身邊有不少朋友吐槽孩子在家不做作業,而是依賴“作業神器”。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周先生的老婆是當地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

前段時間,她發現部分學生交上來的假期作業質量和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每次作業都能完成得特別好。

“作為學科教師,我老婆很是無奈,這樣一來,就不能真實瞭解是否達到訓練目的,以及學生對知識是否都理解了。”

周先生說,現在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孩子回宿舍、家裡都能隨時使用。

由於不是公開使用,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在完成作業。

因此,不論是他身邊的家長朋友還是老師,對於這種現狀更多的都是憤怒和無奈。由此引發感概後,他發了這條朋友圈。

曾是輔導孩子學習“神器”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周先生自己也下載了“作業幫”APP來輔導孩子學習。

“我在給孩子輔導奧數,以前的很多知識點都模糊了,為了搞清楚再給孩子講,我就下載了作業幫。”周先生說,在那個時候,軟件上其實還不能找到完全正確的答案,但卻能給出一些知識點的介紹,對家長來說其實還是有利的。

同樣的,對老師遇到難題、生僻題也是有幫助的。“以前可能思考很久,現在很簡單,用作業幫查一下知識點,就能瞭解清楚。”對於部分教師來說,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但隨著軟件功能的不斷升級,現在只要把題目拍下來上傳,就能立刻得到答案。”周先生無奈表示,學習神器變味成為作業神器,更是在近半年火起來,到現在已經能搜索出10多種類似軟件。

他表示,網絡帶來便利,也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網絡上不健康的東西,是否應該進行監管?”

在周先生看來,網絡主管部門、教育部門等有關監管部門其實是可以合理控制的。對於這些在線作業軟件,應該發揮其輔助作用,而不是讓學生過分依賴。

“不妨借鑑網絡遊戲實名制的做法。很多家長因文化水平受限沒有輔導能力,那麼學生可在家長監督下使用。如果全實名認證,明確哪個年齡階段可以使用,就能將學生從用戶群體中隔離開來。”

或者,對軟件功能進行調整,僅限於學習課堂知識,將搜答案的過程刪除,也能對學生有所幫助。“另外,還可以展開付費方式搜答案,由於生活費限制,相信也會減少部分學生群體。”

答題軟件數十種,一拍秒出答案

9月18日,記者在蘋果手機應用商店搜索“作業”二字,出現的搜題答疑軟件多達數十種。其中,“作業幫”、“小猿搜題”等軟件的下載量已經達到幾十萬次。

在這些軟件的詳情頁面,記者注意到,大都有這些描述字樣:“作業一拍,秒出答案”、“隨手一拍,答案立現”、“拍一下,就學會”。

記者隨機下載了一款名為“阿凡題搜題”的軟件體驗。在正式使用前,系統會給出“學生”和“家長”兩種情景身份供用戶選擇,記者選擇學生後,又進入小學到高三的選擇界面。

另外,還有語數英、政史地、物理化等學科可供選擇,看起來頗為全面。通過調查發現,其他一些同類軟件,在以上方面也是大同小異。

記者選擇高二數學後,先是找了一道等差數列的題,拍照上傳後,系統果然很快給出了答案,其他軟件,給出答案的速度也同樣如此。

接著,記者又任意找了一道“牛吃草”的數學題,不出10秒,答案和解題過程同樣很快出現。

但是,記者並沒有很明白其中解答思路,按照提醒,記者點擊了“老師答疑”的選項,試圖通過老師的解答來明白解題過程,頁面隨即出現許多老師,然而,要讓這些老師們來解疑答惑,必須支付相應的費用。

記者看了一下費用套餐,小學、初中階段90分鐘衝刺套餐價格在79元,高中費用相對還高一些,價格在89元,這類套餐有效期只有7天,套餐有效期越長價格越貴。

記者注意到,如果不明白解題過程,還可以點擊“發帖求助”,但是,也必須充值之後才能發帖。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同一道題不同答案

找“老師”解惑要付費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老師解惑要收費

隨後,記者又下載了一款名為“小猿搜題”的軟件進行體驗,拍照上傳同樣的數學題後,系統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這讓記者糊塗了:到底哪個軟件的答案才是正確的?

不得已,記者只好求助第三款軟件——“作業幫”。

“作業幫”給出的答案跟“阿凡題搜題”一樣,最終被證實為正確答案。記者發現,不同於前面兩個軟件,“作業幫”還將總結了“牛吃草”問題相應的題型和考點,並羅列了多個例題,供學生舉一反三。

但是,如果學生仍不明白,要連線老師的話,也要開通相應的套餐。

付費後就能聽懂?記者查看了一些搜題答疑軟件,排名靠前的“老師”好評佔大多數,但也不乏一些差評,差評聲音中,不少用戶反映著同一個問題:老師講得太慢,拖延時間。

對於為什麼同一道題不同軟件出現了不同答案,記者電話聯繫上其中一家軟件的客服人員。

她表示,拍照搜題後,系統會自動給出答案,題庫吸納了相應題型但不排除所有的題答案都是正確的,畢竟不是真人解題。如果想進一步學習,可以付費請軟件上的老師來解疑答惑,“我們的老師都是學校在職的,專業沒有問題。”

家校調查

每班都有學生使用,家長態度褒貶不一

是否贊同孩子使用這類在線作業軟件?對此,記者也隨機採訪了多位家長。

家長蔣女士的孩子樂樂正在讀小學四年級。她告訴記者,上學期間,她儘可能不讓孩子多使用手機,孩子目前也沒有使用這類軟件,對於拍照就能出來答案的這種模式,她一聽就明確反對:把孩子思考的過程都給省了,長此以往,孩子肯定對這類軟件形成依賴,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不好。

家長唐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兒子正在讀初一,自己大學畢業後,對很多以前所學的知識點已經遺忘,尤其是英語、數學,所以此前他還花400元為兒子買過某在線作業軟件的套餐。但是,因為兒子已經在校外報了線下輔導班,時間上矛盾,以致線上的課一節也沒有聽過,白白浪費了400元錢。他認為,課外輔導在精不在多,而線上視頻教學,時間久了,很難讓孩子集中精力聽課,而且長時間盯著手機視頻,對眼睛也是一種傷害。

家長付女士說,如果真的拍照就能出來答案,而且解答過程還有詳細解析,那麼,家長不妨考慮可以借用這個軟件來輔導孩子作業,畢竟,可以更快找到知識點也能節省家長時間。但是,如果讓孩子使用這類軟件,應該慎重,或者最好在家長監管之下使用,才能收到正面效果。

有班級使用率達到20%

根據周先生介紹,城口這一初中班級50餘人中,將在線學習APP當作“作業神器”來完成作業的學生佔了約20%。“由於學生非公開使用,所以暫時也沒有想到辦法去約束。”學科教師介紹。

那麼,主城學校使用情況如何?在江北區某小學,老師對五年級兩個班級的同學展開了調查,每個班級51人,分別有4~5名學生在課餘使用學習軟件,包括“作業100”,“小猿搜題”等。

這部分孩子表示,自己都是在家長的支持下使用。其中,有4個孩子是家長在給他們講題的過程中,也查答案進行講解。一名同學說,自己對軟件沒有太多的看法,只是覺得“小猿搜題”感覺比較好,解題思路講得很清晰。

根據班主任介紹,這部分學生都是班級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家長支持孩子在自己不懂的情況下,去看答案及思路。

學校一名老師介紹,在家裡,自己孩子也在用“作業100”,有些自己不懂的題,就讓孩子網上看。

她表示,老師的支持是指在孩子不抄答案、看思路的情況下,可以幫助更好完成作業,養成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的習慣。“另一方面,軟件上的解題思路也比較多,可以拓寬孩子的思維。但需要孩子注意用眼時間。”

在九龍坡區某小學,記者採訪了學校負責人。他表示,由於學校明確不準孩子使用智能手機,也不建議家長在假期給孩子提供智能手機。“因此,即便是高年級,也少有機會使用到智能手機。就我瞭解的情況來看,暫時沒有這些情況。”

在兩江新區一所小學,一位老師介紹,目前校內僅有個別班級在使用一款“一起作業”軟件,是由老師推薦使用。“學生放學、假期可以在線進行英語朗讀,還可以由老師即時進行點評作業完成情況。此外,據我瞭解,軟件是沒有搜答案這一功能的。”

濫用成弊端,應獨立完成後再作參考

在重慶教科院副院長王緯虹看來,這些在線學習軟件有利有弊。

首先,作為現在智慧教育、信息社會的學習產品,它是有積極意義的。

比如,對於學生來說,在家做題更方便,訓練選題更海量,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來選題。“針對某個薄弱環節選題訓練,進行突破。”

在上述家長談到的弊端方面,王緯虹認為,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責任其實並非這些APP,而是使用者的態度、方法及目的。

“在以前,我們常用的書本也有很多題目,往往在最後一頁附上了答案。其實,在線APP也可以看成是類似的一種形式。”對於那些學習積極主動的同學,做完題目後自己看了一下答案,再進行了對比,發現錯誤又重新思考,這時候答案就相當於身邊老師的作用。

而對那些能力稍弱、學習態度消極且主動性不夠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沒有看題,甚至為了搶時間,而直接看答案和解題過程。“他們掌握到的知識就很少,答案就成為弊端。”

那麼對於這些在線作業軟件,如果要用該怎麼用?王緯虹認為,老師、家長首先應做好引導工作,一味切斷使用不一定恰當。

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商定,要獨立完成,而不是遇到困難就去看答案。“鼓勵孩子多思考,不論對錯,在獨立自主完成後再去看過程,比較錯在哪裡,怎麼回事。”

對小學生來說,可能家長要做更多工作,切勿讓孩子養成依賴答案的不良習慣。

對老師來說,也是要做好引導,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提出必要要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裡是指課餘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從而克服學生一個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智能手機,以往也有太多討論,完全禁止並不現實。一點沒有管束、放任使用也不行,所以我們更多的時候強調自覺性、主動性。”王緯虹認為,成人應該積極探索一些方法,怎麼樣和學生達成一些約定、引導督促學生,使用過程中注意把握好分寸和度。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 重庆家长发朋友圈怒斥“作业神器”软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