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丑書」衆說紛雲,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書法算「丑書」呢?中國書協能否請專家研討界定?

狂逸山人


醜書,沒定義!自古以來沒有!

具體到什麼樣的書法算醜書,也沒人說出個一二三來。

大眾接受的是“美好”,“高雅”的藝術,而對醜陋的東西都是十分厭惡的,對書法也是一樣。



醜書雖然沒有定義,但是,大眾認為那些沒有傳統元素的、歪歪扭扭的、失去法度的、鬼畫符的那種“字”,就叫醜書。以上就是大眾對醜書的定義。



關於題主說的讓中書協的專家給醜書來個界定,這個恐怕難!

那麼,難在哪裡呢?

第一難:中書協不可能聽大眾的。

第二難:中書協沒有醜書的界定標準。

第三難:書界的有些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於有些事情“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第四難:就更不能說了!……

不過,關於寫醜書的故事還是有的。有幾個被捧上去的所謂的“頂尖書法高手”,鍾愛草聖張芝的草書、王獻之的大草,張旭的大草、懷素的大草,就開始學了起來,可研習多少年了,就是學不像,甚至連古人草書的皮毛也沒學到。

愁啊!

怎麼辦呢?辦法還是有的嘛!

於是乎,就編了個兩全其美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呢?兩個字:創新!

怎麼創新呢?

先是大膽用筆。打破傳統的筆法,該回鋒的,用露鋒;該露鋒的,用回鋒,甚至還來了個“空中回鋒”,以此來製造用筆的“靈動”。之後,又把漢字的結構弄得“滿目瘡痍”,“體無完膚”。在章法和墨法處理上,其想象力也是“極為豐富”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就是這樣的所謂的“創新”,慢慢地就被一部分人接受了,而且還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各類書展的展廳。




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大眾把這類人的字稱之謂醜書,道內人則把這類人的字稱之謂“展覽體”和“流行體”。

醜書的始作俑者對傳統的篆書、隸書,楷書等,也時常攻擊之,說它們是什麼來著?說它們是這個“奴”,那個“奴”唄!



…… …… ……

一家之言。請勿對號入座。

說明:圖片源於網絡。


中州耕牛堂主


毫不客氣地說,排除上世紀2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以外,中國書壇近50年再也沒出過書法大家,是大師絕跡的時代。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也是最保守的。拿一首唐詩去發表,別人會把你當成神精病,但如你寫的字和王羲之一樣,別人都佩服。現今打著“創新”旗號,披著“現代書法”外衣的一批先鋒者,其實知識結構都有嚴重缺陷。人在國內,口中卻念著“洋八股”,師古不通、學西不化。
吃著文言文說白話的是大師,吃白話說文言的只是裝筆。

如今社會,書法的盛況可謂空前絕後,人人自詡書法家,但卻沒有一人能配稱大家,有的只是眾多的“書法活動家”。在名人堆中走動過久也成為了名人,但決不會有名作。



人人都是書家的社會,是沒有大家的時代

一些所謂的開宗流派,無非是商品大潮下,熱衷名利的角逐。自我標榜的清靜無為與內心強烈的功利表裡不一,傳統功力不足又急於創新求成下生產的“怪胎”。

醜書的一個形式就是讓人難以辨識。難認的字,無法辨認的字與存心不讓人識得的字是有區別的。如一個人寫字存心不讓人認識,功利心強烈,又拒絕觀眾,這本身就是矛盾,只能讓它自生自滅。



有生命力的作品是不怕打擊的。

我們並不排斥書家去經商賺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發財之後回頭再搞藝術而成為經典的,歷史上從未有過。

錢財能買很多東西,但買不到認同、買不到見識,靈魂押入八號當鋪,就再也贖不回來。

自信過頭就成為自負,書法也如此,雄強過頭就變為劍拔駑強,流美過頭就變成甜俗,醜怪過頭也就變為了畸形。任何歷史時期都會出現一批非常有名氣而又缺乏藝術生命力的書家。如同以前曾經湧現的大量官匾,而今很難再找到一塊。

所以能把字寫滿一條街的人未必就是書法家!

醜書的界定,不一定在於形式,更深層的根源是傳統文化的割裂、哲學建設的中斷,那種以《易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主體,加上儒家仁愛、自省;道家的清虛、沖淡、契合自然;佛家的破執、破我;禪宗的空靈;墨家兼愛的缺失。沒能以這些提煉的東方哲學精神指導實踐,自然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對此,當代書法教育者要有清醒認識。

[臨池管窺]關閱者謝之!


臨池管窺


當代中國書法的地位,是政府委派的,不是靠書法技藝取得的。一些濫竽充數的人混進了中書邪,他們買頭銜時花了不少錢,上臺後忙著撈錢彌補以前的虧空。他們四處走穴,到處辦培訓基地,拉人脈、聯繫其它評委幫助下面人進中書邪。腐敗的結果,又使一大批不懂書法的人買進中書邸,醜書在中書邪內部氾濫成災,在這個小團體內部厚顏無恥,相互吹捧。若無旁人,吼書、射書、醜書等,一個個中了邪的書邪成員相繼粉墨登場,張牙舞爪。這就是當代中國書壇的總體亂象!





手機用戶50460669600


“醜書”不是最近兩年興起的,很早就有了。在日本就有人專搞這種發洩式的亂寫亂塗。不過我們也可以,討論交流一下看法。

首先“醜書”形態,表現形式五花八門,用頭,用腳用鼻子,用頭髮,用注射器等等,打的旗號是藝術和書法藝術邊緣的擦邊球。藝術百度其含義入門很低,隨便寫寫也可以把他稱之為藝術,受不受廣泛的認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說他作為書法藝術很醜時,他可以輕鬆反駁你,藝術你一個凡夫俗子不會懂的。他說的是藝術而非確切的說是書法藝術,在概念上打擦邊球。其表現形式,跟美國提出的行為藝術有很多相似之處,與我國的傳統的書法藝術大相徑庭,甚至格格不入。美國一個工人敲打工具的聲音都可被稱之為音樂家家,你說我醜書都這麼拼了,還不能稱之為藝術家?哈哈😄是不是很皮。所以我覺得引入這種概念,在這種概念內就可以把它稱為藝術,沒毛病。

但別把稱之為書法藝術好嗎?這是對我國傳統的書畫藝術的侮辱,長此以往會對我國書畫文化慢慢的侵蝕。書畫同源,書畫文化是我國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獨有的其他國家沒有的,是伴隨著歷史,伴隨著文字一脈相承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一個行為藝術概念運用炒作市場運營的手段就可以侵蝕掉博大精深的書法文化,這樣的警惕性還是要有的。一旦被佔據主流,將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到時候就會說,這種藝術發源地在美國,概念深入人心時,你還真就反駁不了,儘管你拿出證據來。享受我國傳統藝術時還要向國外掏腰包時那就真的很失敗了,就像韓國掙著說端午節是他們的一樣,如果申遺成功去韓國過端午可是要掏鉅額腰包的,雖然沒成功但不能不警惕。所以在根源戰略戰術上重視起來是必要的,因為關係到文化自信。

其次,這種醜書,缺乏深厚的理論根據和時間歷史背景。你一找根據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國外的理論根據。其往往伴隨著市場的。有人買,有人捧,有人認為值錢。正常寫字,正常苦練書法得不到關注與認可。一個奇葩的方式卻一下火了。說明正兒八經的寫很難得到關注,搞奇特的容易吸引眼球,吸引話題。你與其說他是寫字,不如說他是在表演。所以“醜書”只是為了炒作,為了吸引眼球。不假思索的人,引以為真。其實都是功名利祿之徒,何來藝術之說,你看看出名以後出場費是多少→_→?而我國傳統書法藝術家,寫字壓根就沒求你給多少錢,只是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蘭亭序》輕鬆愜意吧,《祭侄稿》悲痛吧,當時寫不要錢吧,後來千金難買吧,這都是經過歷史時間的考驗的。“醜書”你上去寫馬上就可以拿出場費,潤筆費。只要你足夠吸引眼球話題。其實有些“醜書”人,正兒八經的寫字的時候還是可以的,就是為了適應市場,打一個創新的旗幟,分分鐘出名立馬稱為大師,其根本就沒有大師的實力。

最後,界定這種其實很容易,也很難。容易在於你只要稍微對書法瞭解一下,就可以識別,畢竟“醜書”誇張,為了市場而生。其實也難,說到這裡又得皮一下了,這書協自己都還不能得到普遍的認可,還要界定別人最終還是個爭議話題啊,😄。“醜書”裡有些本來就是書法家協會里的比如“盲書”那位本來就是書畫協會的,界定一下“醜書”書協自己都要翻船了,何來權威之說。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稱,誰醜誰美,一目瞭然。最後我希望,可以“醜書”稱為行為藝術,但不要把“醜書”稱之為書法,因為這是底線了。




英特納雄耐爾666


我覺得一件藝術品首先要外在美觀,符合大眾美感,另外一點是是否具有靈性,也就是生命力,這其中包含寫作者的恩想,習慣,喜怒哀樂等,這一點是藝術品與普通作品的不同之處。所謂的醜書當然只是個笑話,不必理會。中書協的部分專家就是醜書的出處,只不過譁眾取寵博眼球,歷史是檢驗真相的唯一明鑑,所以我只一笑而過,哪有時間理它!


霜染紅林


如果給醜書下個定義須大家討論,但其特點還是可描述的:

線條蒼白野醜,無筆法;結體歪歪扭扭似爬娃;整體髒亂不堪難入目;態度惟我獨尊蔑古法;包裝巧借創新不認贓;方法抱團合為立門戶;危害美醜顛倒已成災。


雲河水劉黃煜


書法有法, 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有自己的規律和法度,包括結字、筆法、章法等方面,這些規律和法度是書法的基本特徵,也就是說符合這些基本特徵的就是書法,不符合這些基本特徵的就不是書法。

筆法,結構,章法,墨法和內容這幾者如果都同時表現、配合得很好,那就是一張比較不錯的書法作品,如果數者中刻意放大其中一或兩點,就會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醜書。


史介鴻


不能界定,因為這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有些人會不惜代價抵制。清者清吧!心中認為是醜書什麼書都是醜的!但像誤人子弟,貽害後世的所謂為人師表的叫獸一定是醜書!這讓人很生氣但又無奈,只能說如果見到他們這些所謂的醜書狗們,上去嗨扁一頓先!!


小唐人


我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誰侮辱了‘’醜書‘’?真正的醜書,它屬於藝術範疇。比如金農、康有為等。現時,普遍認為,不入其門的亂塗為醜書,這是對醜書的曲解。


大漠蒼狼uzs5書法


審美本來就是一件純主觀的思維活動,怎麼來做一個統一的規定?誰能來定一個客觀的標準?

咱們就別去徒勞地去瞎操心了——

你要是覺得它好看,你就多看幾眼;

你要是認為它很醜,你就閉上眼,別看!

人家無論怎麼誇自己的媳婦漂亮,你別表態就是!

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