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香港收藏家簡永楨集腋成裘,集成頂尖的中國單色瓷器私人庋藏,實現畢生追求

簡永楨記得,當自己還是一名生活在香港七十年代的年青人之時,就已經立志要「做一些富有意義的事」。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是辛亥革命以前的一家中國龍頭企業,簡永楨是公司創辦人的後裔,曾在香港和英格蘭求學,畢業後投身工程和發展行業。儘管簡永楨後來在土地發展方面事業有成,他真正熱衷的其實是收藏中國單色瓷,要踏足這個領域,就必須學識淵博,別具慧眼。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收藏家簡永楨及其珍藏

年方廿九,簡永楨就購入第一件藏品(也是購自蘇富比),一隻十七世紀宜興茶壺。當時他的事業如日方中,收藏也漸入佳境。他將九十年代形容為「對事業和收藏而言都是碩果累累的時期」。當手上有足夠財力,他就跟從一條簡單的箴言:「只買最好」。簡永楨從拍賣會上購得不少收藏大家如仇焱之和趙從衍珍藏的重要瓷器。一九九五年,簡永楨加入享負盛名的香港敏求精舍,其會員都是學富五車的菁英藏家及社會賢達。

簡永楨堅持不懈與全球頂尖專家培養良好的關係,並孜孜不倦地自學相關知識。他觀察道:

「要建立一流收藏,就必須下一番苦工。首先要心懷熱忱;然後是鍥而不捨和深入鑽研。」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清康熙 天藍釉瓶《大清康熙年制》款, 高13公分

此玲瓏小瓶,瓶身圓潤飽滿,瓶肩線條秀雅,天藍釉色瑩潤細膩。康熙年(1662–1722年)制,屬清代早期單色釉瓷之純粹典例。-王傑安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清乾隆 粉青釉葫蘆蓋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36公分

瓶身飽滿,形似葫蘆,寓意吉祥,道家經典。釉色透薄素雅,葫蘆瓶光潔明淨,品相上佳,且連瓶蓋,殊為難得。-王傑安

除了最豐碩的瓷器收藏,簡永楨蒐集的希臘古董和古錢幣亦令人豔羨,後者曾於二〇〇四年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圖錄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他亦收藏了一系列精美時計,以及大約一百五十部經典徠卡相機。

簡永楨後來以名字中「簡」字結構為根據,為珍藏起名為「竹月堂」。他認為:「多數亞洲藏家喜歡將藏品塵封起來。」他則喜歡把珍藏陳列出來,並不時把玩,毫不猶豫地將珍罕逸品展示予前來參觀的同好,並講解藏品的歷史掌故和重要意義。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明嘉靖 霽藍釉鍾式杯《大明嘉靖年制》款, 高11.9公分

此鍾式杯為大明嘉靖年制(1522-1566年),工藝精湛,外形完美,鈷藍釉色濃潤欲滴。先後屬於PAUL與HELEN BERNAT伉儷及著名科學家E T “TEDDY” HALL教授舊藏,後者因放射性碳定年法測定都靈裹屍布歷史而聞名。2000年,此杯在香港蘇富比以空前高價釋出,成交價刷新同年代單色釉瓷的紀錄。霽藍(或作「祭藍」)一字形容純色深藍瓷器,為北京天壇專用。-王傑安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清乾隆 孔雀藍釉洗《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徑27公分

此器珍稀,乾隆年制(1736-1795年),供文人濯筆之用。孔雀藍釉色澤純淨,微透淡青色調。洗邊刻蓮花紋飾,象徵佛家清淨;中央雕陰陽圖案,外環道家八卦。-王傑安

今年九月,部分精選自各品類的瓷器將於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展出,公眾將有機會一睹竹月堂珍藏的芳華。同場展出的還有藝術館來源顯赫的典藏,橫跨中國單色瓷的千年歷史,展示其中精湛工藝,以及各品之間的微妙差別,實為數十載難得一遇之展覽。

不過簡永楨也謙虛地指出,這批精選藏品並未能代表所有中國單色瓷器的類別,此領域有如無涯學海,要全盤涵蓋幾乎不可能。他只希望這次展覽,以及隨展出版、富有學術價值的展覽圖錄能使自己「實現目標,在短暫的一生中做一些富有意義的事」。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中國瓷器的百花齊放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如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而單色釉又與我國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關。

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的燒製工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單色釉的種類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綠釉、白釉、紅釉、黃釉、藍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

單色釉瓷因為少了彩繪,就對瓷器整體美感表現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燒製工藝上就需要特別留意釉面質量和光澤質感,素胎表面刻、劃、貼塑等裝飾,甚至影響到器型式樣和大小。燒製工藝技術水平對美感表現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燒製工藝難度評價也是挖掘各種單色釉收藏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瓷器的三大年代:宋元明清精品迭出

在唐代以前,中國瓷器以單色釉為主,不過從藝術角度來說這一大段時間瓷器的造型、色彩較為拙樸實用,多和現代人的審美觀有距離,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單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兩個時期。

宋代龍泉窯青瓷以“千峰翠色”獨領風騷,五大名窯(鈞、汝、哥、官、定)俱為單色釉,各擅勝場,成為單色釉瓷器的發展高峰。進入明清兩代之後,青花、彩瓷和單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燒製技術登峰造極,因此單色釉瓷也有大量創新,根據雍正十三年《陶成紀事》記載,景德鎮窯場共有57種花式釉,其中40多種為單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紅”,是當時的督造官郎廷極在模仿明宣德“祭紅”的基礎上所創燒,經窯燒後釉色鮮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國藏家稱之為“牛血紅”。郎紅釉色鮮豔豐潤,需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13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燒成,由於燒製難度很大,後來出現了“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因為宋代傳世的官、汝、定、哥、鈞等各大名窯單色釉瓷器精品存世量越來越少,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以宋代名窯瓷器為樣本,大量仿製,這就是今人所稱的仿古釉瓷。明代自永樂朝仿製宋代龍泉窯瓷器開始,對宋代幾大名窯瓷器都進行過仿製,多數收藏在大博物館中,民間收藏的傳世器物極少。

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燒造代表了景德鎮瓷業的最高水準,而這段時期的官窯單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窯中,往往燒製一兩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單色釉成品,名貴非凡。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研究,雍正帝標榜好古慕雅,因此仿宋名窯器最多,在故宮保存下來的即達數萬件,其他流落民間者也不乏精品。

受燒製工藝難度的影響,仿汝窯、哥窯燒造難度很大;溫度比較低的陶瓷相對容易燒,高溫難燒;釉料中用銅著色燒製銅紅釉難度很高,因為銅在高溫下容易燒掉,影響了髮色,所以祭紅、郎窯紅、豇豆紅是工藝難度較高的單色釉瓷。而霽青藍是用比較穩定的氧化鈷著色,跟青花的料差不多,相對就比較容易燒。天青釉也不簡單,雖然有些也加了鈷料,會比較穩定,但上好的天藍釉並不多見。同樣,器形也決定燒製難度。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名家珍藏瓷器奪人眼球

近代以來單色釉瓷器的藏家主要在日本和歐美。日本人的傳統美學受宋代風尚影響甚深,因此愛屋及烏並不讓人奇怪,而歐美藏家鍾愛單色釉瓷器和他們接受的現代美學教育有關,宋代是單色釉瓷器燒製的高峰,器形以簡約為尚,追求單純的釉色與線條,有文人之風,和明清官窯追求的矯飾奢華風格大異其趣,而現代主義中的簡潔、色塊主義對造型和色彩的取捨,與宋元單色釉瓷器的釉色、紋路、器形頗有共通之處,因此在上世紀中期頗受藏家喜愛。

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1865-1951)收藏的662件中國瓷器已成為世界聞名的一個系列。這些精選而來的藝術精品在1968年至1974年被分為四冊著錄於《The Baur Collection》一書。本套書僅限量1000冊,一版一印,印製精美,且每冊都帶有限量版編號,極為難得,其中就收錄有大量的單色釉瓷器。瑞典工業家卡爾·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收藏白釉瓷器,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時大維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和藝術史研究室主任霍爾、美國私人收藏家高登伉儷等都是聞名的官窯單色釉瓷器收藏家。

華人藏家中以單色釉瓷器收藏著稱的人較少,僅香港地區胡惠春、簡永楨、徐展堂等幾人知名。如竹月堂主人簡永楨曾於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藝術品館展出竹月堂藏元明清景德鎮單色釉瓷器178件,已故藏家胡惠春收藏的康雍乾單色瓷器也於當年在京、滬、港三地巡迴展覽,為藏界所矚目。

中國頂尖的單色瓷器收藏大家邀您單色瓷鑑賞

單色釉瓷器的種類和特點: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

委青釉:是我國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經出現,宋瓷中官、哥、汝、龍泉、越窯、耀州窯等都燒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蝦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劑為氧化鐵和少量的錳、鈷、銅。黑釉在南方從漢代開始,北方從唐代開始燒製,清代康熙年間,又發明了烏金釉,通體烏黑,亮處閃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烏金等。

綠釉:以銅色為著色劑,以鉛作為化合物的助溶劑,低溫燒成。宋代瓷器上的綠釉多為較深的青綠色,明代正德時期的孔雀綠很突出,明中期出現了瓜皮綠,水綠色是康熙時期傑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內含鐵少,高溫燒成,白釉還可以分為甜白、象牙白、豬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魚肚白等。

紅釉:主要以銅為著色劑,包括祭紅、豇豆紅、寶石紅、郎窯紅、抹紅、珊瑚紅、胭脂紅、粉紅、海棠紅、磯紅、肉紅、鮮紅、硃紅、大紅、柿紅、蓋血紅、“娃娃臉”等。

黃釉:以適量的鐵為著色劑,也稱鐵黃,分高溫和低溫兩種燒製方法。黃色釉包括蛋黃、嬌黃、雞油黃、薑汁黃、鵝黃、魚子黃、蜜蠟黃、鱔魚黃等。

藍釉:藍色釉包括霧藍、灑藍、天藍、翠藍、寶石藍、抹藍、祭藍等。最初的低溫釉出現於唐三彩當中,到了元代燒成了高溫藍釉瓷。明代宣德的藍釉主要有寶石藍、祭藍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豬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現的,以後歷朝歷代均有燒造。

中國瓷器博大精深,延續著歷史勞動資產的功勳,傳播文化遺產的價值,使得少數熱愛收藏家的加入。如今,中國瓷器不僅僅傳播的一種文化,更是能夠間接地實現其收藏的價值,並且一直祖祖輩輩地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