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收藏瓷器要有好眼力。瓷器收藏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居民收入以及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古瓷器收藏隊伍迅速壯大。據瓷庫中國小編了解,除少數學者型收藏鑑賞家和企業型收藏投資家擁有一些高檔古瓷珍品外,大多數喜愛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檔瓷器為主,其收藏目的也是出於興趣愛好、陶冶情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特別受近年來各類收藏品價值的大幅上漲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資風生水起,“以瓷養瓷”之風越來越盛。

事實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資價值。瓷器收藏與錢幣、郵票收藏投資一樣,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初入瓷器收藏領域者,除了注意辨別真偽外,還要把握好幾個尺度。為了讓新手藏家更多的瞭解瓷器收藏的專業知識,特別向廣大藏友推薦兩本書:《中國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鑑定》是瓷器收藏的必備讀本。另外,多看收藏類電視節目和報紙專欄,多聽專家的分析和點評,也是提高收藏知識的有效途徑。那關於瓷器收藏的重點到底是什麼呢?瓷器收藏重點要“古稀俏美”。

從年款、燒造瑕疵、釉彩以至瓷窯,此文介紹如何入手瞭解有關中國瓷器的種種。同時介紹數件即將拍賣的精選拍品,以及曾於佳士得創下佳績的重要瓷器。

1 熟能生巧

古瓷、古董貴在一個“古”字。古瓷器屬於傳統收藏,或稱古玩(現代收藏稱現玩)、古董。遠古的器物是歷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銅石等物容易,越古老越少,越古老越貴。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和荒山野嶺的開發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見天日,這便為古瓷寶庫增添了不少瑰寶,也為收藏者提供了機會

中國瓷器仿古已有數百年曆史,早期乃希望向古人致敬,但亦有人魚目混珠,因此買家必須加倍小心。想認識瓷器,便要博覽藏品。不妨善用各地知名拍賣行舉行的拍賣,認識不同類型的中國瓷器,由於拍賣行能讓藏家親身接觸瓷器,因此在很多方面也比博物館更勝一籌。藏家能藉此瞭解瓷器的觸感、重量與彩繪品質。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將於2018年9月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登場的部分瓷器精品

2 多發問

藏家往往要花上多年時間,才學懂分辨瓷器的真偽。閱讀參考書籍有助掌握基本知識,但若能請教專家意見及多加發問,自然事半功倍。份屬自己的專業領域,專家當然樂意分享心得。

3 購藏心頭好

沒有必要把購藏藝術品視為投資,如此便不會因而感到失望。建議購買在您的預算之內,品相最為出眾的藏品。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清道光 粉彩瑞犬紋碗一對 六字篆書款,直徑 18.5 cm.,估價:美元 20,000 - 30,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4 瞭解不同釉彩和製作時期

例如,萬曆年間流行五彩瓷,而至十七世紀及康熙年間則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當中以綠彩為主,配以藍彩、紅彩、黃彩和黑彩。1720年代,陶工引入粉彩,以不透明的粉紅色彩料製成粉彩瓷,色彩更豐富多變。至十八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出現了窯變釉等新釉色。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清乾隆 茶葉末釉杏圓貫耳方壺式瓶 六字篆書刻款,高 30.5 cm.,成交價:美元 125,000。於2018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澄園山房珍藏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清雍正/乾隆 粉彩鳳紋圓罐,高 34.9 cm.,估價:美元 25,000 - 35,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5 認識各個瓷窯所採用的不同釉色

中國盛產瓷器,南北方的瓷窯所製作的瓷器釉色亦各有不同。例如宋代出產的青瓷,主要來自浙江省西南部的龍泉窯及華北陝西省的耀州窯。兩地出產的青瓷釉各具特色,龍泉釉色呈現較溫暖的藍綠色,耀州釉色則更接近橄欖綠色。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北宋 定窯黑釉鷓鴣斑碗,直徑 19 cm.,成交價:美元 4,212,500。於2018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三)”拍賣呈獻

宋代鈞窯瓷器採用迷人的藍釉,飾以抽象的紫斑。德化窯以白釉和乳白釉聞名,十七世紀明末的德化瓷器仍以乳白色為主,至十九世紀則變成象牙白色和白色。於明朝時期,中國南部的景德鎮瓷窯則出產最多優質青花瓷。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遼 三彩迦陵頻迦壺,高 16.5 cm.,Peter Scheinman珍藏,估價:美元 15,000 - 25,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南宋 龍泉窯魚耳瓶,高 28.6 cm.,成交價:美元 275,000。於2018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三)”拍賣呈獻

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只有定窯燒製白瓷,而汝、官、哥、鈞都是以青釉取勝。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貴,倒不僅僅在於其如雪似銀的胎釉,而在於它精美的劃花、刻花和印花的紋飾。而汝瓷的精美,可謂宋代瓷藝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聞名,雖然在民間有一定的藏量,但價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賣會上,一個元代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瓶”以88萬元人民幣成交

6 留意底部

購買瓷器時應留意底部,因為偽冒者往往會忽略底部的細節。瓷器底部的修足和上釉方式因朝代而異,因此只要細心觀察底部,便能鑑定藏品的年份和真偽。仿製瓷器的陶工一般並無實物參考,只能單憑拍賣圖錄或書本中的照片仿製,而這些照片往往不會展示作品底部。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清乾隆 粉青地粉彩花卉紋四足盤,直徑 18.4 cm.,估價:美元 20,000 - 30,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7 認識明清之間青料的演變

數個世紀以來,青花瓷器的青料幾經演變,例如十五世紀的青花瓷便以凹凸不平的“結晶斑”聞名,亦即鈷藍青料集中在特定位置,令釉彩表面冒出氣泡,呈現藍黑色的效果。這個過程不經意地為作品增添立體感、活力與色彩層次,因此在十八世紀備受推崇。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清 十八世紀 青花藍地白花海水雲龍紋梅瓶,高 36.8 cm.,成交價:美元 732,500。於2018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澄園山房珍藏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明嘉靖 青花鹿鶴同春圖大盤,直徑 40.5 cm.,估價:美元 12,000 - 18,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後來,陶工掌握煅燒青料的技巧,呈現更均衡的鈷藍色。不同朝代青花瓷呈現的藍色亦有所分別,例如萬曆年間的青花瓷一般為灰藍色,嘉靖年間則近乎紫藍色。

8 留意瓷器形狀和比例

瓷器形狀亦會隨著朝代而變化,例如宋瓷一般從大自然取材,以花形設計居多。中國瓷器甚為講究比例,不合比例的瓶碗往往代表其瓶頸或瓶口曾被磨削改動。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北宋 耀州窯刻牡丹紋盌,直徑 22 cm.,估價:美元 8,000 - 12,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南宋 青白釉刻花龍首執壺,高 14.7 cm.,成交價:美元 509,000。於2016年9月15日在佳士得紐約“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拍賣呈獻

9 考慮品相

瓷器的品相是否可以接受,取決於瓷器是否御製及其製作年份。例如克拉克瓷盤等十七世紀非御製瓷器,其底部一般帶有瓷窯的砂石或灰塵,更可能在燒造期間留下瑕疵,這些都可以接受。

物以稀為貴。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貴,尤其是御用汝瓷。據有關資料統計,從北宋晚期至今傳世的御用汝瓷總數不超過百件,且分別珍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其他地區、國家博物館和少數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件”的說法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北宋/金 磁州窯綠釉黑剔花牡丹紋瓶,高 21.5 cm.,於1938年登記為日本重要美術品;於2015年9月4日註銷該認定,成交價:美元 250,000。於2018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三)”拍賣呈獻

然而,類似瑕疵不應出現在十八世紀的御製瓷器上,因為當時的燒造技術已大有改進。在15年前,藏家只接受官窯及品相完好的瓷器,但藏家如今也會考慮經修復或有幼細裂縫的瓷器。

10 熟悉印款

年款記錄瓷器製造的朝代及當時君主的名號,常見於為帝皇及皇室御製的瓷器。不過,藏家不能單靠年款判斷瓷器的製作年份,因為年款容易複製或偽冒。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明 十七世紀初 德化白釉書卷觀音坐像 《何朝宗》葫蘆形印款,高 21.9 cm.,估價:美元 60,000 - 80,000。將於2018年9月13及14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瓷器收藏的十大要點

此觀音坐像上之“何朝宗”葫蘆形印款

藏家可參考傑拉德‧戴衛森(Gerald Davison)於1994年在倫敦出版的《中國瓷器印款手冊》(The Handbook of Marks on Chinese Ceramics)一書,同時研究不同年代中國瓷器底部的各種款識,如堂名款、吉語款及陶工款等。

要注重收藏市場需求量大、行情看漲的古瓷。這種“俏”貨價格攀升潛力大。約10年前,清三代官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才幾千、幾萬元。由於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現在的官窯瓷器成交價已達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了。另外,國內古瓷的拍賣價近年來雖然不斷升高,但與國際拍賣價相比還是較低的,後者往往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因此,古瓷的市場前景被看好,升值潛力仍較大。如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北京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龍罐估價為300萬元至500萬元人民幣。

瓷器收藏一定要心態好,如果把收藏作為一項投資或投機的生意,那還不如將錢投入股市和金市。收藏是個累積的過程,而樂趣就在這真真假假當中體現出來。加上對文化的認知,才能由心感悟到收藏所帶來的樂趣

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