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庞大壮: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材料与表现高研班班主任。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参展与获奖:

2001年《暖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川归海、百鸟归巢〉建党八十周年,香港回归四周年中国画大展。

2002年《春日恋》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3年《低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2006年《争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2010年《春归有觅处》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工笔大展》。

2010年《鸟语花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1年《和平之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

2012年《一鸣过莲塘》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八荒通神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2013年《藕花深处》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2013年《踏雪寻藕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2014年《春花有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重温经典”娄东太仓中国画作品展。

- 作品欣赏 -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浅谈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没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没骨法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北宋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曾经有:“画无笔墨骨气,惟用色彩画成”一说,就是指的没骨画法。明代是没骨画大发展时期,成绩最突出的是画家孙隆。他的《花鸟草虫图卷》中用没骨法画青蛙、睡莲、老鼠等,期间杂以各种花卉野草、昆虫,这幅画画法成熟,所画花鸟草虫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清代没骨画法成就最高的首推恽南田,他以继承发扬没骨画法为己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法---“点染法”,给清初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但是在清代以后没骨画艺术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近百年来画坛上也很少有人关心没骨画的复兴与发展。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我学画几十年来,一直喜欢用没骨法画花鸟。没骨法弱化了线但并不是没有线,是把线通过墨与色的冲撞混合暗含在作品中,是通过墨和色的冲撞与晕染使得线成为一种意念,并在作品中形成一种看似无实际则存在的一种状态。用没骨法来描绘的物象,其笔法更加松动、灵活,富有变化,生动自然、画面秀润柔美。没骨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显得更加多样和自由。没骨花鸟画以墨状物、以色状物,更能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通过水、墨、色互渗、互融。充分利用撞色、撞粉等的技法并在画面中形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效果,而且这些效果是不可复制的,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在构图上,追求整体的气韵贯通、均衡饱满,使客体满足画面整体的需求进而达到主观的意趣,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和绘画性。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清香淡雅|庞大壮的没骨花鸟画

我在未来的没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一定要在画面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和深入探索。在继承优秀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发扬用笔的灵活、轻松、富有变化的特点,使所绘形象柔美丰润、生动自然。运用"撞、泼、接、点染、皴法等绘画手法,表达人的情感,追求画面静谧祥和的意境。在绘画的创作中,形成独特的画面肌理,并强化画面的语言,对比关系、装饰趣味,力争使所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戊戌年夏月

大壮于三山画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