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2)

“5顆核彈頭就能抹掉一個國家”

客觀而言,赫魯曉夫不是一個衝動的人,他放棄轟炸機,並不等於放棄國家安全。要知道,二戰給蘇聯帶來巨大損失,尤其在赫魯曉夫主持工作的烏克蘭,那裡喪失了約530萬人口,1.6萬家工礦企業和2.8萬集體農莊被徹底摧毀,而1945年戰爭勝利後又遭遇可怕的旱災,國家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而此時東西方關係急劇滑向冷戰的深淵,似乎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會爆發,結果蘇聯不得不繼續保持多達500萬軍隊。這一情況令1953年邁進蘇聯最高權力殿堂的赫魯曉夫感到難過,作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他希望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建設上,而非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坦克大炮上,當然這必須以國家安全為前提。

此時,領導蘇聯國防工業部的是在戰爭期間創造過多項奇蹟的烏斯季諾夫,這位被下面人戲稱為“季馬大叔”的部長經常在赫魯曉夫耳邊灌輸“導彈是個神奇玩意”的思想,當年納粹德國在快要完蛋的時候,卻依靠獨家開發的V-1和V-2導彈沉重打擊了盟國後方,而後來德國投降後,以謝爾蓋·科羅廖夫為首的蘇聯軍工小組接收了大批德國專家和技術資料,自此開啟蘇聯的導彈及火箭事業。1956年2月27日,震動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蘇共二十大剛剛落幕(赫魯曉夫在會上作了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在黨內鬥爭中取得新的勝利的赫魯曉夫接受烏斯季諾夫的邀請,決定帶領蘇共中央政治局和部長會議的成員們一起去“放鬆”一下,看看蘇聯最新的軍工成就,而烏斯季諾夫為他們安排的“景點”就是科羅廖夫領導的導彈設計局。

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2)

設計局位於離莫斯科不遠的加里寧,當時蘇聯報刊絕對禁止提到這個地方,因為那裡聚集了全蘇主要的導彈科研和生產單位,甚至在美國雜誌準確刊登加里寧“導彈城”秘密後這一“沉默的規定”也沒消失。當蘇聯一把手乘坐的“吉斯”轎車開過一道密不透風的圍牆和牆內無可挑剔的磚砌廠房,再往右駛入預先敞開的大鐵門,停在一個車間門口時,一個特別結實的中年人迎了上來,他就是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科羅廖夫與客人們一一握手,並以東道主的手勢招呼大家進入車間,開始瞭解蘇聯導彈那尚屬短暫的發展歷程。

蘇聯高官參觀的車間僅僅是科羅廖夫“導彈托拉斯”的冰山一角,但規模之大已經讓見過大世面的赫魯曉夫嚇壞了,他晚年回憶說:“那裡可以裝得下一架B-29(蘇聯人最害怕的一種美國轟炸機,它曾向日本城市投擲過原子彈),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搜尋起飛機來,可那裡沒有一件像能飛的東西,只有一些長長的不知是水桶還是罐子的東西,它們或橫放或豎立。可以說,蘇聯最高軍事機密就這樣以令人詫異的方式展現在我的眼前。”地位顯赫的觀眾們跟在科羅廖夫身後來到車間中央,這裡的托架上放著漆成純綠偽裝色的導彈,發動機的噴嘴閃著銅的光澤,這就是科羅廖夫的“處女作”R-1導彈——納粹德國V-2導彈的精密仿製品。可是,在場的領導人都見識過那些轟炸過蘇聯城市的德國飛機,面對眼前怪物一樣的玩意,心裡都產生這樣的疑問:“沒有修長機翼和螺旋槳的導彈能飛起來嗎?”

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2)

主人並不在意決策者的神情,自顧自地往下解說著,他不否認R-1導彈對“納粹軍事遺產”的抄襲,主動介紹它的弱點:射程只有270千米,準確性也有待提升。科羅廖夫告訴客人們:“蘇聯工業中缺乏製造此類飛行器的經驗,應當利用別人的東西作為起點,即便是納粹狗崽子的東西。”在R-1導彈樣品旁邊,矗立著一枚升級版R-2導彈,它如同R-1的放大版,射程達到600千米,科羅廖夫自豪地說:“瞧,這是我國導彈工業的起點,它的身上沒有德國的血液。”

科羅廖夫繼續帶著貴賓們往車間裡面走,突然他用教鞭指了一下橫臥在托架上的一支碩大無比的“鉛筆”,它有一個油漆成黑色的尖錐頭(但那不是石墨),後部則是一根圓柱體,還有四片三角形的舵片,這種結構讓外行人感覺“鉛筆”不是個能飛的玩意。面對臉上充滿驚異神色的赫魯曉夫,科羅廖夫從容地說:“這是我們現在的成就,R-5中程導彈,可以打到1 200千米外。與各位看到的前兩種近程彈道導彈不同,R-5的大部分飛行是在大氣層外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類似R-1和R-2導彈那樣的流線造型便不太重要了,發動機功率足以在加快導彈速度時克服空氣阻力,因此採用最簡便的圓柱體造型既方便了加工,又適合導彈的飛行。”不放心的赫魯曉夫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導彈的外殼能不能像焊接石油管道那樣焊起來呀?”科羅廖夫笑著答道,原則上可以這樣做,但那是以後的事情,“我們的工藝需要時間去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