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了三個大牛人,趕快進來了解一下吧!

“自古以來”,菲律賓老是喜歡在中國南海搞事。

中國南海不屬於南海~ (心疼菲菲的智商~)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

前不久上臺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祖上是中國人!

不僅是菲律賓,東南亞好多國家的高層領導,祖籍都是福建人。

比如說,新加坡現任總統陳慶炎,祖籍廈門馬壠小東山村,陳慶炎夫人祖籍在永春,兩人都會說閩南話。

印度尼西亞第四任總統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祖籍福建晉江市,他曾經派人持親筆信到福建尋根。

在政界上,福建人剽悍、機智,遊刃有餘。

在做生意賺錢這件事情上,福建人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他們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大的驚人。

01

東南亞首富——郭鶴年

郭鶴年祖上福建省福州市蓋山,馬來西亞首富,被譽為“亞洲糖王”“傳媒大亨”“香格里拉之父”。

▌出生好,受過良好的教育

1923年郭鶴年出生當地名門,父親早年下南洋,在馬來西亞打拼了十幾年,終於成為有名望的商人,和當地的政要名流都是好朋友。

家庭背景好,郭鶴年從小就能受到東西方教育,和政商精英的兒子混在一起,比如說後來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馬來西亞總理侯賽因·奧恩,都是老同學。

但是好景不長,幾年之後,日本人入侵,生意肯定沒法做了。家族生意經營慘淡,日益蕭條,最後還倒閉了。

▌能力出眾,25歲推選家族生意掌舵

二戰結束後,郭家人頭腦精明,商業嗅覺靈敏,看到戰後消費品奇缺,藉著幾年前打好的政商關係,很短時間就拿到了當地的糧食生意,輕鬆的為郭家賺到東山再起的資本。

正當家族在馬來西亞的事業紅紅火火的時候,郭老先生因病去世了。

郭家這麼大產業誰來掌舵呢?年僅25歲的郭鶴年臨危受命。不負眾望,已有一段創業經歷的郭鶴年,把家族的生意經營的格外紅火。

家族生意正風生水起的時候,1954年郭鶴年突然飛往英國倫敦學習和考察。天天流連於倫敦的商品和股票交易所,對英文和英文世界的嫻熟,讓他一出手就能做世界級的生意。

▌全球化視野,締造龐大的商業帝國

1959年當時的馬來西亞沒有一家煉糖廠,郭鶴年孤注一擲的冒險,創立了馬來西亞第一所煉糖廠,同時,迅速建立遍佈馬來西亞全境的銷售網,形成“一體化經營”體制,大獲成功,一戰成名,被譽為馬來西亞“糖王”。

六七十年代是郭鶴年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似乎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將企業經營的觸角伸到糧食、工業、航運、礦產,地產、國際貿易、保險(放心保)、酒店、建築等多方面。

在這期間,1億多美元和經貿部合作投資在北京建設的國貿中心。

創立香格里拉酒店,打造酒店王國。

巨資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香港無線電視

據瞭解,以郭鶴年為首的郭氏家族對豐益國際、馬國際船務、南華早報集團、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控股權或投資,合計持有市值近1500億港元!

郭鶴年,還有一位同鄉林紹良,貌似比他更牛,他和國家總統有過命的交情,他一個人就控制著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命脈。

02

亞洲洛克菲勒——林紹良

在華人商圈,他簡直就是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故事,在印尼家喻戶曉,到現在都被後生奉為商業聖經。

林紹良1916年生於福建福清的農民家庭,父親早逝,投奔到印尼爪哇的哥哥和叔父,一邊學習做生意,一邊學語言,生活過得很辛苦。

林紹良在印尼的創業從販賣咖啡粉開始,之後又賣過布匹,雖說賺了點錢,也就是夠養家餬口。真正的轉機,是從日本入侵開始。不過,他可不是發國難財,相反還是為國效力。

獨立戰爭打響,林紹良毅然的選擇了印尼軍方,大力支援印尼的抗戰。已把印尼混了個門兒清的林紹良,熱血沸騰地加入到支援隊伍中。

後來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軍方的一個高級將領哈山為了躲避追捕,在他家窩了一年,結下了過命的交情。還認識了他的女婿,當時上校團長的蘇哈托,幾乎是無話不談的好哥們。

蘇哈托的軍隊缺彈藥,林紹良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給他籌備彈藥,好幾次都差點死在途中,好在都是有驚無險的過關,名利雙收,和軍隊的高層領導成了生死之交。

根據運軍火的經驗,他還藉著蘇哈托的軍隊搞起了菸草的運輸,幾年時間內,就成了印尼財大氣粗的商界大佬。

但林紹良的黃金時期,還不是這個時候。1967年,他當年的生死之交、鐵哥們蘇哈托當了大官:印尼總統。

後面的劇情,不用介紹,大家也能猜到。渾身是膽,還有賺錢眼光的林紹良,事業肯定要井噴。

鼎盛時期,林紹良的公司控制著印尼絕大多數丁香、食糖、大米貿易生意,佔有過印尼90%的方便麵市場、85%的麵粉市場、35%的牛奶市場、30%以上的食用油市場,60%以上的水泥市場,20%左右的建築工程及房地產市場,並創辦印尼中央亞細亞銀行將其發展成東南亞最大民營銀行之一,同時還在亞洲及美國擁有多家銀行和實業機構。

到1995年,林紹良已在印尼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公司,業務涉及70多種行業,總資產超過180億美元,年營收近200億美元。

龐大的商業體系,讓林紹良被譽為“亞洲洛克菲勒”、“華人首富”,以及掌控印尼經濟的人,其在世界財富圈層的聲望與地位,以及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也遠超後來者李嘉誠和王永慶,以及今日之馬雲與王健林。

同樣是福建人,菲律賓的首富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03

賣鞋的窮小子,成就了菲律賓的萬達

施至成祖籍福建晉江,是菲律賓華商領袖,一人佔據菲律賓股票市場20%的市值。

不過60年前,他還個什麼都沒有的窮小子。父母早年在菲律賓做生意,不滿12歲的施至成漂洋過海去找媽媽。

當時特別窮,一家人蝸居在一間賣蔬菜、乾貨和日用品的小店,被當地華人稱為“菜仔店”,十分窄小。每天晚上,施至成必須先清理好櫃檯才能騰出地方睡覺。

二戰爆發,菲律賓一片混亂,雜貨鋪被炮火燒燬,父母回到了國內,而施至成則卻毅然留在菲律賓,為了生存和完成學業,走進了一家小鞋店當學徒。

▌觀察敏銳

戰爭結束後,施至成在鞋店打工的時,敏銳地覺察到當時菲律賓的很多人都沒有拖鞋,還有許多人更沒有鞋穿。他看中了這個機會,大學畢業後,他辭去了鞋店的工作,在馬尼拉開設一家鞋子銷售商店,取名為Shoe Mart(鞋莊),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菲律賓SM集團前身。

13年後,美國開始出現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超級商場,施至成覺得這個市場不僅大,利潤還很深。於是,他在馬尼拉開始建造菲律賓第一座大型購物中心。

對於這種新的零售業態,菲律賓人以前從未見過,在購物中心開業之日,馬尼拉市民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湧來。

▌膽識過人

購物中心所產生的強大賺錢效應,超乎想象。施至成開始果斷地在全菲各地購置大片土地,並建起了一個又一個購物中心,SM也由此從單純的零售逐漸轉向了房地產開發和購物中心管理。

SM在本土的擴張速度一直被視為菲律賓零售業的風向標。除了目前已經擁有43座購物中心且佔據了菲律賓零售業的半壁江山外,SM仍計劃每年以二至三家的開店速率遞增。

▌瘋狂擴張

不僅如此,SM集團還擁有菲國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金融銀行及其遍佈菲律賓的120多家分行,還斥巨資在菲國內購買了多家專業型酒店和景區公寓以及若干個生態旅遊項目。一個集零售、銀行金融、地產開發與旅遊業等四大核心板塊的商業帝國巋然屹立。

SM投資股份公司佔菲律賓股票市場20%的市值,施至成手中的企業一次又一次成為《時代》、《財富》和《商業週刊》這樣全球頂級商業媒體歌頌的對象,還被菲律賓政府授予終身成就獎。

這些窮小子逆襲的故事,個個充滿著正能量。能下南洋,來這裡闖蕩的,都是被生活所迫,沒幾個是家庭富足的公子、千金。肯吃苦能耐勞,跟著老闆幹,老老實實,不計較,不抱怨,發現商機,出去創業,敢賭,然後全力以赴!

就像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裡唱的那樣:

好運,歹運,總嘛愛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