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穿衣品位?怎麼提高審美穿衣風格

很多人以為穿衣服品位高了,就證明本身人的格調就上去了。可又有幾個人會真的以你怎麼穿衣服來判斷你的品質呢?想必一個都沒有。穿衣服,只要得體就足夠,與其花心思搞什麼搭配或者買一堆單品,不如提高自己真正的氣質與修養,這遠比不斷買衣服想搭配要有效率的多,因為衣服是會過時的,涵養卻是持續累積的。

更關鍵的是,男人們真的在乎女人穿衣服夠不夠有品嗎?其實一般的男人如果是真心對你感興趣被你的長相或身材或個性吸引並且對你有誠意的話是絕對不會在意服裝搭配上的那些細節的,只要是一般的主流的男人,都不會在乎你穿出來的那些細節。而被你的衣服吸引就來勾搭你的男人不說絕對沒有,恐怕少之又少。而且很難想象一個異性被你的衣服品位吸引而不顧你單薄的內在涵養而始終追隨你。

可為什麼很多妹子們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呢?(補充下必要的信息)

最後我解釋一下,有些人誤以為我說不需要太注意搭配就是不在乎外表的意思。

這些人完全錯了。我覺得外表非常重要,但這跟服裝搭配是完全無關的。你穿的再精緻,也不如畫個精緻的妝容長張漂亮的臉蛋外加身材火辣更吸引男人。我的意思就是,你玩搭配如果是想吸引異性的話,不如健身塑體形外加學好化妝以提高自己的硬件水平來的有用。你如果去酒吧你穿的跟個禁慾系女文青一樣看有沒有人跟你搭訕?是吧。

如果你玩搭配是為了體現修養突出內涵,那不如直接去多讀書多思考多修煉來提高精神世界。不是麼?這些才是對症下藥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如果你為了提高氣質而把心思全花在衣服上,那就如同指望喝營養口服液來提高學習成績一樣,其實是歪門邪道。

當然,我並不是說長的漂亮的人就可以完全隨便亂穿,我前面說的很清楚了,最起碼要得體。就是你不需要花什麼心思去穿的太over,就主流化就行,就比如說見領導你就穿個普通的正裝,不需要太細緻,主要乾淨整潔就行,其他的因素就用自己的端正而又不拘謹的態度,合理的談吐,適當的關懷來給人留印象。有何不對?你穿的跟個韓國明星街拍範兒似的,說是穿的有品了,但得體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一整個冬天,我都靠一件蒙口的皮羽絨過冬。

前幾天加拿大的一哥們要回國,說幫我帶一件大鵝。我說好啊,我最怕冷了,幫我買件厚的替代我那件蒙口。

啥?你的蒙口?

“真看不出來是這個牌子的。”

我說不出話來,但沒想到還有補刀。

“以為東北老棉襖。”

如何提高穿衣品位?怎麼提高審美穿衣風格

朋友嘲笑我自然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個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每年冬季的當務之急就是,冷,太特麼冷了,羽絨服起步,羊絨圍巾補刀,去年換上皮羽絨衣後更甚,一個冬天脫不掉,換回普通羽絨服都嫌不給力。

木村拓哉同款,穿上馬上po朋友圈:“兄弟們,就差個金鍊子了,誰給我郵一個?不要能飄在水上的。”

沒辦法,木村男神那小身板,穿上就是瀟灑,帥氣,時尚icon。老子這胸圍,這肩寬,穿上怎麼看怎麼像狗熊,再配條金鍊,你必須跪下叫大哥。

但是脫不掉了,真特麼冷啊,有了它我才有了全世界,沒了它休想讓我出門辦事!

無獨有偶,認識一位office lady,一年四季雷打不動黑絲加小西裝,個頭一米七,精明幹練,但太瘦,辦公室一年四季空調,上下班路上沒有。

看她每天凍得哆嗦,推薦她買件羽絨服。

“不行,我不能穿這東西,我們公司(知名外企)沒人穿,太丟人了。”

“你說你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行當外套上下班穿唄,套到公司脫下來,不丟人。”

於是她買了一件。

兩年後,她有了四件不同款羽絨服,薄的、厚的、大眾優衣庫的,奢侈牌的,都她自己買的。

後來,她對我說:

“是的,穿上就脫不下去了,不知不覺一個冬天過去了,不知不覺我又買了幾件。”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說這話時,她遙望遠方,眼中靜如止水。

感恩王菲,自從她把羽絨棉被披身上以後,國內的時尚女士們終於好意思套件羽絨服出門了,天后帶頭,還有啥不行?感謝王菲,她至少挽救了千萬雙老寒腿。

如何提高穿衣品位?怎麼提高審美穿衣風格

(姑娘們個頭沒170就別學了,穿了就和我套皮羽絨一樣,狗熊,穿貂同理。)

無獨有三,前年秋冬交界,好友去俄羅斯辦事,這小子向來是時尚達人,定製西服,九分褲收腳裸腳踝,皮鞋。

“冷嗎?”

“不冷,我有白種人血統,奶奶是高加索人,沒你們那麼怕冷。”

這是當時問的,時間一晃過了一年半,前幾天一起喝酒,說起當初去和毛子談生意的事。

“我就問問你,你不穿襪子裸腳踝去俄羅斯到底冷不冷。”

許是他喝多了,先是一愣,隨後破口大罵俄羅斯的惡劣環境。

“娘希匹,我這輩子再也不會穿那麼少去俄羅斯了。”

敲黑板啊記重點啊盆友們,當年為了fashion裝的每個13,都在漫長歲月中忍而不發,終有一天幾杯小二下肚,由不得你破口大罵——那些年,你為fashion吃的虧。

說回我那件蒙口,後來被家裡小祖宗五爪刑在肩膀上擼了幾個洞,完蛋,穿不出去了。於是拖朋友幫忙帶件大鵝,今年過冬用。

羅裡吧嗦這麼多,沒什麼特別的意思,衣服啊,首先是功用性的,冬暖夏涼是基本追求,然後才是衣品。大多數人不要說衣品了,連防寒御暖的基本功能都做不到。這就像當年我看我哥們,大冬天裸腳踝穿皮鞋,南方冬天熬得過去,去了俄羅斯只有哭的份。

對了,去年冬天他已經開始穿秋褲了,羊絨秋褲,實在人,我喜歡。

我們不說時尚,只說防寒御暖,大多數人能把衣服的基本功能達成就不錯了,無論冬夏,掃一眼街上,多少作妖的,夏天圍個圍脖,冬天來個短裙黑絲。行,你們年輕,我不是對手,五十歲見嘞您吶。

昨下午和一小兄弟喝茶,之前他在杭州工作,多少對他有些照顧,從內陸跑來的,剛到杭州有點土。

他幫我回憶起當時的事。

“藥哥,記得我剛到杭州的時候,你帶我去買衣服吧。”

“記得啊。”

“我覺得你當時說的話真對。”

“我說什麼了?”(我這人的健忘度是喪心病狂的。)

“你嫌我穿的太土,帶我去買衣服,我問你怎麼買,怎麼穿,你就說了兩個字:買唄。”

“啊?”

“當時我覺得你故弄玄虛,現在覺得你說的真特麼對。整啥啊,衣服不就是買唄兩個字。”

今日的他手拎一個近2W的驢包,下身一件levis 510,上衣不知道哪個奢牌的短T。

“那之後我賺錢了,於是開始買買買,真的,只有開始買,開始穿,才明白哪些適合自己,網上那些教程全部扯淡,就我這身板(雙180),看那些寫給模特的教程?逗我,買買買穿穿穿不就完了,找不到對的,至少知道哪些錯了啊,錯了的咱就是交稅。”

“那你這驢包不是智商稅?”

他一拍大腿。

“哎呀我X,你這話說的,買完我才發現滿大街這個logo的包,還都是假貨,你說我傻X不傻X。”

我們相視一笑。

說實話,我依舊無法承認他的衣品好到哪去,但至少是比當初他從內陸出來時的夏威夷風好多了。衣品這種事,不可一時而就,不可一日而就,都是埋葬了大量時間,金錢在裡面才能有所成。

開公司創業有試錯,穿衣服怎麼就沒試錯了?范冰冰穿錯了多少衣服才走對了紅毯?哪個用Delvaux的不是先有幾個驢包?

說實話,穿衣著裝這種事是有鄙視鏈的,之前認識一位自認的時尚達人,買了把英國紳士傘,來來回回朋友圈發了幾遍,坐個高鐵都要不經意間露出傘柄,來張自拍。

沒給他點一個贊。

要說什麼原因,這些玩意我也是喜歡的,但自己玩得更深。之前一幫人無聊跑去上海幾家工廠,這邊買碳架,那邊買木柄,全部用最好的輔料,一些買不到的零件自己車,算是組了一把“定製”傘,成本千來塊,全部用料碾壓英國幾千塊的紳士傘。

好用嗎?擁有了也就那樣,一些不值一提的把戲。

有用嗎?和街邊遇到下雨臨時十塊錢買把傘一個樣。

知道了最好的,就沒法給次級的東西點贊,沒辦法,看不入眼,點不下去,特別是在知道對方想炫耀這玩意的情況下。

幾年前在大的時尚集團工作過。確實,妖孽極多,工資沒幾多作妖一樣一起研究怎麼把淘寶貨穿出大牌的感覺,我說的是大堆大堆的同事,特別是設計部那些妖孽。那時候是羨慕的,哎呀,這些年輕人會穿啊,沒花太多錢就把自己收拾的好看漂亮。(後來證明我錯了,有幾個處的久了,深聊了,才發現,別說工資都丟進去,信用卡都還不完好嗎。)我這種理工科出身的羨慕哭了,也想有樣學樣給自己捯飭捯飭,摸摸口袋,囊中羞澀,作罷,活該自己做土鱉。

再後來去了一家高級定製公司,前幾個月就是摸面料,先把全球最好的東西摸一遍,摸完就基本完蛋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面料的東西學完了,看誰都不順眼——回頭翻看之前時尚集團同事的衣著照片,通通看不過眼。

現在想想原因也是顯然,幾百塊幾千塊的面料天天看,時時摸,還怎麼看得過眼成衣幾十塊的面料?

衣品是怎麼出來的,過去經常和人討論,最終結論:

一,是家世、教育帶給你的審美,比如設計師、畫家、攝影師等涉及美學的職業天然會對顏色、構圖等敏感,這些人的衣品大多比其他人好。而我國基礎教育的缺失甚至讓孩子們長大後分辨不出不同顏色之間細微的差別。

基礎的美學素養決定了一個人的基礎衣品,有句俗話不是這麼說的,女兒會不會穿,關鍵在媽,說的就是家世帶來的審美影響。

二,燒錢,願意燒多少錢在衣服上面,是一條試錯之路,都試過了,知道了自己適合什麼。但有意思的是,衣服除了承擔保暖禦寒降溫等基礎作用之外,往往還承擔著職業、個體個性表達等功能,你想怎麼表現,張揚?低調?都被衣物所承擔。

後天的投入(物質?時間?)決定了你在衣品上能走多遠。十萬起步,二十萬剛上路。

帶給一個人什麼?挺多的。

在行業內的時候喜歡衣品識人,從最初的看牌子,看款式,看設計到後來的看面料,看搭配,看審美。有一點用吧,比如我現在還會用來辨識一些聲稱自我審美過人或者收入過人的人的真實性。

如果你一套北京動物園淘的貨,無論款式如何,面料就把你賣的一乾二淨。這是一位號稱自己年入百萬注重著裝衣品的人乾的事。

號稱自己最愛西服,懂西服。曬衣櫃,整個衣櫃裡訂製西服是不少,但通通看不過眼的面料。得,咱沒法聊了,您這見識,實在無法苟同。

毋庸置疑,時尚的圈子裡是有個鄙視鏈,更有個識別鏈,見過更好的難免鄙視差的。真的自己著用過,錢燒到位了,才能真切的明白細微的差別到底在哪。擁有了更好的審美,才能明白,別人做不到位的在哪。這玩意像喝茶,幾萬塊一斤的大紅袍喝過了,街邊幾塊錢一碗的就不好入口,也像咖啡,喝慣了精品咖啡,看不慣星巴克。

多少是個技能,但是這個技能,到此為止。

兩個月前問之前公司裡的夥伴,說自己想去訂兩套西服穿。

“你現在穿西服?不難受?不板人?”

“呃,不能往好了想?萬一公司敲鐘了呢,總得備一套吧。”

“行了吧,你別鬧了,真有敲鐘那天,你穿拖鞋去。我和你實話實話吧,估計你這輩子,最多你兒子結婚那天你能穿一次西服,你別作了。”

啞口無言,真的啞口無言,說的太特麼對了。創業第一年最忙的時候曾經一件T穿了一個多月不洗,還和衣品有毛線關係?這讓我多了一個思考的點,一個人的衣物,真的能代表他本身嗎?辨衣識人,這項技能真的可靠嗎?一個人著用的,真的是他自我的全部表達嘛?一個沉迷工作的人如何再能每天花上幾個小時在自己妝容、髮型、服飾上?

所以到此為止,到此為止。我開始降低當我判斷一個人時,他的衣著帶給我思維的影響,我開始慢慢學著忘記他人的著裝,忘記自我的衣著。我開始更關注對方說什麼,想什麼,而不是穿什麼。

回到昨天下午的茶會,後來和那位小兄弟聊到時至今日,有時候經常想的不是怎麼讓自己在人群中被人一眼看到,而會去想怎麼穿才能舒服,才能在日常生活裡丟人堆裡就消失不見,別那麼扎眼。

他想了想,狠狠點了點頭。

是的,在幾年前,他無比的需要被人承認,哪怕是他的驢包,也是他衣錦還鄉的證明。中國人是喜歡衣錦還鄉的,但也別忘了,衣錦還鄉的楚霸王跪了,而土鱉劉邦,站著。

他開始認同我。

“同樣是一套布衣布鞋打太極,馬雲就是深思熟慮,而街邊的老大爺,還永遠是老大爺。”

他笑了。

曾經我們需要服飾說明我是誰,而時至今日似乎衣著本身僅僅是衣著本身,如果光鮮亮眼,我更希望是因為我這個人本身,而不是我著用什麼。

一週前參加老兄弟的婚禮,我那桌都是老同事,距上次見足有四五年,他們都老了,長途跋涉而來滿臉疲憊,但依舊因身處時尚行業衣著光鮮。

其中一位驚詫的問我,你保養得真好,皮膚更白了,精神更好了,是不是離開公司沒那麼忙了有空跑步運動了?

我也很驚詫,因為距離我們上次見面,我足胖了二十斤,身體素質更是因為長期勞作大幅下降,髮際線升高,精力開始不足。

我沒法回答他。

回家,想了想,問問一位尊敬的老姐姐,她回覆我:

如何提高穿衣品位?怎麼提高審美穿衣風格

注重穿衣品味本身,曾經帶給我很多:帶給我更多關於美學本身的思考,帶給我辨衣識人的技能,也因為身處產業,帶給我更多關於產業本身的思考。

而如今遠離服飾行業,遠觀回望,既如村上去往美國後回望日本說的那句一片光怪陸離的大陸:

竟有同感,光怪陸離。

街上光怪陸離的衣著、人群,時尚媒體裡光怪陸離的種種現象。

而此刻我想的是:

是時候該忘了這些關於穿的一切。

迴歸追求、希望本身。

迴歸人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