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開學季,崇賢館《國學通識教材》走進鄉村

2018年秋季開學季,崇賢館《國學通識教材》走進鄉村

隆回縣山界回族鄉中心學校2018年秋季開學典禮

親愛的隆回縣各位校長、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邵陽隆回縣山界鄉羅白學校高朋滿座,1500多位師生與來自隆回縣多所學校的校長、老師,還有懷化芷江縣陳世明校長一行,教育界專家彙集在此,為的就是研討如何上好開學第一課——“尊師重教拜師禮”,共同探討“詩書禮樂”,以及“禮樂文化”教育進校園的意義。非常感謝各位專家和老師們的前來指導!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將《詩經》作為弟子的啟蒙教材,發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陽貨》

學詩,可以培養想象力,興起人的高尚情志,提高觀察力,瞭解天地萬物與社會大千,鍛鍊合群性,學得諷刺方法,學習孝順父母、報效國家的方法,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在孔子的教育體系中,人的修養開始於學習《詩經》。一人學詩,有助於完善人格;整個社會學詩,則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詩經》由此產生了重要的社會教化功能。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禮記·經解》

“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是作為一個健全人所必須的素質,一個人如果連這一點也不能做好,儘管道貌岸然,也是個有缺陷的人。“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我們做人應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在學校培養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詩書禮樂”教育是儒家成人之道。詩代表中國的語言,書代表中國的文字,禮代表中國的禮儀,樂代表中國的聲音。詩訓練談吐,書錘鍊文筆,禮修煉舉止,樂陶冶情操。“詩書禮樂”教育美麗我們的校園。

記得在三年前,2016年3月我第一次來到山界鄉中心學校,那個時候的同學很想讀經典,但是沒有書,他們只能用手抄本《弟子規》在學習。這種場面深深的觸動了我,這裡需要國學經典書籍和國學教育資源,所以就有了我們園丁公益來到隆回山界鄉,將傳統文化走進隆回的想法。

三年的時間,說長也不長,但這三年我看到了山界鄉學校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首先是同學們,“詩書禮樂”,已融入了你們的身體裡,融入了你們的血脈中;同學們從內而外發出來的燦爛的笑容,走進學校每個孩子會給您深深鞠九十度的躬,無論是否認識,你們是真的是做到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寫詩作畫,在校園展出很多作品;我來山界鄉中心學校參加過兩次年度文藝匯演,同學們是多才多藝,無論是舞蹈、音樂、戲曲,還是武術,都展現出了你們的才華;從同學們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到你們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我覺得這裡的孩子,你們的校舍沒有城市的學校硬件好,但是你們現在所受到傳統文化薰陶,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城市的孩子相比,沒有多少差別,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真的比我到過的城市的學校孩子們,還紮實。

教師學習經典與育人目標

同學們的收穫離不開我們山界鄉每一位教師辛勤的付出與努力。在山界鄉中心學校馬文浩校長親自帶領下,校長和班子成員帶頭,三年來全體教師們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國學經典,開展讀《四書》,開展園丁沙龍讀書活動,讀書誦背經典比賽,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拓展知識,提升全體教師文化素養,培養教師們的教育情懷,傳道、授業、解惑,師德師風發生了顯著改變,教師們發自內心熱愛教育,愛自己的學生,用生命點燃生命。

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健全人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山界鄉中心學校提出培養“智仁勇”三達德君子人格,將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將“詩書禮樂”《國學通識教材》教學融入到課堂,學校為培養目標和育人目標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因此,學校的課程體系與完成學校培養目標和育人目標相結合落地,山界鄉中心學校在設計課程體系時與育人目標相匹配。2016年—2018年三年時間,在學校制定傳統文化進校園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實施路徑相繼出臺,有戰略,有規劃,有計劃,園丁公益國學講習所全面扶持,配套《國學通識教材》和教師學習經典書籍,並幫助學校建立“閱讀教室”和“教師讀書工作坊”,同時在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配套國學教師初級班培訓課程,山界鄉學校同時每學期對教師開展園丁讀書沙龍活動,提高教師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同時開展教學大比武,總結完善教學目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山界鄉中心學校將“詩書禮樂”進校園與現代文明相融合,培養“智仁勇”三達德君子人格,學校“因材施教”,培養每一個學生能發展自己的天賦、才能和智慧,培養中國未來的需要人才。在學生中樹立典範,在學校中評選出首屆“十佳少年君子”,評選的條件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人際關係好,善良正直,樂於幫助,關心他人,且成績優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經過班級推舉,年級公開競選,學校嚴格考查,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憑真正的實力當選上“十佳少年君子”。

在此,對獲選的“十佳少年君子”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同學們在人生道路自強不息!

今年年底,園丁公益還將設立“十佳儒雅教師”獎,期待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產生佼佼者。

禮樂文化與修身

詩書禮樂,以文載道,禮樂文化融入到校園,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同學們從小在詩書禮樂中薰陶,培養人文情懷,培養道德意識。

生活需要儀式感,通過傳統禮節,用禮樂修身,弘揚傳統。今天這組適合中小學校的“拜師禮”,由園丁公益與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多名專家研究討論,傳承孔子儒家思想,依據《禮記》和《論語》確定中小學生禮樂文明的理念。禮樂文化和禮樂精神是貫穿於六經當中的一種文明精神,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髓。

拜師禮儀式是一種文脈傳承。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從內心敬重老師,從行為細節上體現出對老師勞動成果和人格尊嚴的尊重。我倡導每個學期開學典禮,舉行“拜師禮”儀式,讓儀式感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靈,從而產生敬仰和敬重感。禮樂文化,它是用優美的音樂和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讀紙質的書,是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

禮樂文明是一種人倫秩序。禮樂是敬的表達。曲禮曰:“毋不敬,嚴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有了敬,人們才能愛得有尊嚴;也是因為有愛作為基礎,敬才不會是違揹人情自然的;因此,禮的精神,是要在愛和敬之間尋求平衡。禮的精神使中國文明成為偉大的文明。禮樂精神的又一個方面是“中庸之德”。相互尊重,禮尚往來。禮樂文明,並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禮樂,而是因為禮樂精神是一種更自然、更高明的普世價值。

不學禮,國家不立。對於國家來說,最重要的“禮”,應該是在國與國溝通交往中塑造形象的“禮儀”。近些年,在出國旅遊時,發生過國人不禮貌行為,不受外國媒體待見的的報道,比如隨地吐痰,不排隊,大聲喧譁,不尊重別國習俗等不文明行為,有損國人形象,無形中給國人和國家丟臉。

“禮儀”是展現禮貌和文明的形式。學校的文明禮儀必須從細節的行為習慣養成抓起,因為同學們不經意中的一個行為細節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在立身處世中對於規則是否有敬畏之心,是否懂得自尊與尊重他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你這個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素質的水準。

你走出家門,肩上扛著的就是家庭的榮辱;走出校門,肩上扛著的就是學校的榮辱;走出國門,肩上扛著的就是國家的榮辱。如果你不注意文明禮儀修養,你的一個行為細節,可能影響的就是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詩書禮樂”教育,“禮樂文化”的傳承,是中國人精神的體現,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

9月10日教師節即將來臨,在這裡提前祝全體教師節日快樂!

非常感謝大家!

2018年秋季開學季,崇賢館《國學通識教材》走進鄉村

“十佳少年君子”頒 獎 詞

丁凱鵬

勤奮刻苦,樂於助人。“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課堂裡,有儒雅的思維在穿梭;操場上,有颯爽的英姿在飛躍;生活中,“誠於中,形於外”。

鄧 豪

“惟善以為寶”。熱愛閱讀,喜好象棋;喜歡沉思,且自信執著;以此為豪。

生活中,是爸爸媽媽的驕傲;學校裡,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班級裡,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

丁雅琳

人如名字儒雅,有謙謙君子之風;求知若渴,善於思考,成績優異。

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對不懂的問題會刨根問到底,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林麗婷

“慎其獨也”,熱情而不張揚,質樸而不刻板。

乖巧中露出一點調皮,自信中透出一點羞澀。天真、純潔、可愛,快樂的人四季如歌,她心裡總有好風景。

馬婉茹

“賢其賢而親其親”,踐行新時代之孝。

身體力行,常幫父母在地裡除草、施肥;在家中,幫父母做家務,以平凡中的點滴,一顆感恩之心;孝不需要感天動地,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在每一次的舉手投足之間。

袁文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她的座右銘。

一個平凡的女孩,文靜而又聰慧。在人潮擁擠的路上,綻放著美麗的笑容,酷熱抵擋不住她的熱心,苦累改變不了她的信念。一個個舒心的笑容,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道道90°的鞠躬,足以讓大家仰望。

蔣 威

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以力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為人謙虛,為學勤奮,做事善始善終,處處盡顯君子人格;酷愛國學,常在國學經典的長河裡徜徉。

劉 青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故而能贏得眾人的欽佩。

刻苦學習,勤奮踏實,是學習上的巨人;團結同學,真誠善良,是生活中的強者。不僅成績優異,做人善良、真誠、無私。

馬曉楠

勤奮好學,思維敏捷;踐行美德,利他奉獻。

天已曉,山有佳楠。不僅學習美德,弘揚美德,更常為他人獻愛心,為同學送關心,為長輩奉孝心。

馬佳藝

明德,誠意,秀外慧中,彬彬有禮。

班級工作盡職盡責,默默奉獻,每一次活動積極參加;尊敬師長,關心集體,友愛同學,是父母的好孩子、同學的好夥伴、老師的好幫手、大家心目中的好少年!

2018年秋季開學季,崇賢館《國學通識教材》走進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