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良海:花甲老人潑墨半百人生 練就「紙撕字」和「手裱畫」絕活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東湖春韻社區,多半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位老人早早地來到社區活動室開門,一支毛筆,幾張紙,一個硯臺,一瓶墨汁,潑墨揮毫,醉心其中,偶爾休憩,或獨品香茗,或淡淡笑看人來人往。老人約莫60多歲,頭髮花白,雙目炯炯,和藹可親,他便是在園區湖東有“社區書法家”之稱的萬良海。

在東湖春韻的樓道里轉一轉,可謂“樓洞雖窄藏文化,走道不寬做畫廊”,許多樓道大廳內懸掛著萬良海的書法作品,家家戶戶的大門兩側還貼有萬良海書寫的春聯;來到居委會附近,牆上的四大塊宣傳欄海報也都出自萬良海之筆。居民們都喜歡萬良海的字,更喜歡萬良海的人,萬良海用自己的書法技藝與公益精神讓整個東湖春韻社區處處翰墨飄香。

結緣書法 兒時自學“有道”

“記得小時候在江西老家,家裡人將墨水倒入生雞蛋中蒸熟給我吃下,寓意我將來要多學墨水,這是祖先留下的習俗,也是使命。”萬良海從小就喜好書法,因為羨慕哥哥寫得一手好字,6歲就跟著哥哥學習書法, 自拿起毛筆後,他便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學三年級時,萬良海的字已經比同班小朋友漂亮很多,這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有次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誇獎了他,並要他幫忙出班裡的黑板報和牆報,這讓平日裡默默無聞的萬良海倍受鼓舞,越發喜愛書法,放學後常常拒絕玩伴們一同打球的邀約,閉門寫上好幾個小時的字。但是當時的條件有限,萬良海沒有專門的書法老師指導,市場上也買不到字帖,只能在報紙上找字來臨摹,揣摩每個筆畫的寫法。

這樣的狀況在萬良海升入初中之後得到了改善,聽說學校圖書館裡有一些與書法相關的書籍,萬良海主動請纓課餘時間去當圖書館管理員,他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將每一本跟書法有關的書翻得爛熟。除了借閱書籍資料,萬良海也常常主動向社會上的知識分子討教書法技藝,當時的知識分子們大多重視禮節,他們看萬良海年紀雖小,卻懂得謙虛禮貌,往往願意傳授幾招。少年萬良海在書法求學之路中,不但找到了自信,也磨礪了性格。

奮發苦練 軍中不棄筆墨

萬良海有一個軍人夢,初中畢業後,16歲的他便迫不及待地報名參軍,但是他因為患有鼻炎,並沒有通過徵兵體檢。眼看軍人夢即將破碎,正當萬良海在家鬱鬱寡歡時,奇蹟發生了,當地部隊的徐幹事找到萬良海的媽媽,告知萬媽媽部隊正好在招收有特長的兵,聽說萬良海從小寫得一手好字,破格錄取了他。萬良海得知自己可以參軍的消息後大喜過望,他從沒想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竟能讓他圓夢。

進部隊後不久,團政治處催主任讓萬良海來辦公室抄一份材料,萬良海很快抄完並交予崔主任,可崔主任卻搖了搖頭讓他出去了。事後萬良海才知道,這是上級領導在部隊裡選拔送去美術院學習深造的人。失去這樣的機會讓萬良海懊悔不已,也讓他明白,在部隊這臥虎藏龍之地,自己的字已不像從前在學校那樣有優勢了。萬良海沒有因此氣餒,反而為部隊裡書法高手雲集而感到高興,因為他可以從這些志同道合者身上學到東西。從此萬良海更加刻苦,雖然軍隊的訓練很辛苦,但他一有空就拿出毛筆在廢報紙上開始練習,平時見到好的字就拿來臨摹,廢報紙用完了就翻過來在背面繼續寫。萬良海說:“那時候真是入迷了,有時興趣來了,吃好晚飯就開始練字,不知不覺就到12點,總感覺才過了半個小時。” 當兵的幾年間,萬良海寫字用掉的廢報紙有滿滿一屋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萬良海的字進步飛快,他的才華也終於得到了部隊領導的賞識,安排他進宣傳隊抄寫政治學習與發揚類文章,並讓他負責定期開辦 “軍旅書畫展”和“雷鋒事蹟展”。

潛心鑽研 練就兩大“絕活”

退伍後,萬良海被分配到了江西市文化局,繁忙的工作之餘,提筆練上幾小時字已經成了他習慣,在外出差,身上沒帶毛筆的時候,他就用廢報紙撕字來打發時間;來到戶外,他便以樹枝為筆沙土為紙寫空心字;甚至去海灘邊旅行,他也要用自己的腳印寫字,玩樂中竟練就“紙撕字”和“速寫空心字”兩門絕活。此時的他已如頑童般沉浸在書法的快樂中。練字的同時,萬良海也閱讀大量書籍,因為萬良海知道,字寫得再好,如果沒有自己的筆法和情緒,也只是依葫蘆畫瓢,必須提升自己的內涵修為。

隨著對書法藝術研究的深入,萬良海又對手工裝裱字畫技術產生了興趣。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一幅字畫裝裱工藝的好壞,不僅影響其保存時間的長短,還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市面上的手工裝裱價格太貴,萬良海想要學會這門重要技術以裝裱自己的作品。手工書畫裝裱看似簡單,過程卻非常複雜,有著20多道工序,無論是裝裱時對書畫本身施加的力道、熱度還是裝裱過程中使用的黏合劑都要拿捏得恰當好處。萬良海買來教程自學,用自己平日裡積累的作品練習,一般一幅字需要十幾天功夫來裝裱,但結果往往是失敗,經過3年多持之以恆的鑽研和實踐,他才算掌握了這門技藝。此後,萬良海更是觸類旁通,自學了古舊字畫修復技術。

萬良海對書法的熱愛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凡是跟書法有關的,他都要費心蒐羅研究一番。不知是本性靜謐還是書法加深了自己這一性格,越是跟書法接近,萬良海的生活越是簡單規律,他說他這一生就這一個愛好,不受什麼羈絆,就是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週而復始,年復一年。

回饋社會 一腔公益情懷

退休後的萬良海於2009年離開江西老家,定居蘇州來照看小孫女。萬良海喜歡小孩子,看到孫女在外面報的書法培訓班學費頗為昂貴,決定自己為孩子們開一個培訓班,只要對書法感興趣的孩子都可以免費來上課。起初他只是在家裡教孫女和幾個鄰居家的孩子寫字,從握筆姿勢、運筆方法、構字規律等方面一個個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指導。很快萬良海培訓班的好口碑在左鄰右里間傳開了,前來報名學書法的孩子越來越多,家裡都快賽不下了。東湖春韻社區的居委會知道了這一情況,安排了一間活動室給萬良海教學生,一批學生從2010年一直跟他學習書法到現在,很多已經通過了毛筆八級考試。“教孩子不能馬虎,要教得準,批評表揚都要拿捏適度。”談到教學生,萬良海頗有心得和感觸, “我從小愛好書法,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高興咱們社區裡有這麼多對書法感興趣並且堅持練習的孩子。”

萬良海熱心公益,除了免費教孩子寫字,他還希望退休後能夠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更多地回饋社會,但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在社工們的鼓勵下,萬良海開始組建社區書畫社團,取名“墨香齋”,旨在招募社區裡愛好書畫的退休老人,通過書畫特長開展幫貧扶困、愛心助學以及提升社區文化素養等公益行動。 “墨香齋”從初期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0餘人,已成功註冊為社會組織。萬良海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各自忙各自的事,現在人老了,來到書畫社,大家志同道合,在一起切磋學習,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書畫社成員各自發揮自己的力量,“墨香齋”書畫社近幾年創作出書畫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地市區獲獎,創辦十餘次書畫展,為社區企業寫春聯60餘場5000多幅,為四川地震、愛心助學及服務社區文化舉辦書畫義賣十多場,籌得現金5000餘元,並免費舉辦公益書畫課300餘場。

欣賞萬良海的字是一種享受,不張揚、不浮躁、嚴謹莊重、淡泊敦厚,就像他的人一樣。萬良海得過不少書法獎項和頭銜,但他從來不願向人提起,他最為看重的還是群眾送給他的“社區書法家”稱號。萬良海從未想過從書法中獲取名利,他說,五十餘載漫長歲月,無論多忙碌,書法總是陪伴其左右,使他得以磨練意志、品位人生,亦師、亦友,他已無法要求更多。

書法藝術是我國最古老同時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藝術之一,橫平豎直的方塊字涵蓋著多種文化元素和審美情趣,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積澱。作為一種藝術,它揚著一種精神,宣洩著一種情緒,以其變化無窮的魅力,吸引著一代代人心儀它、追求它,而萬良海便是書道上一位虔誠而又執著的朝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