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人才爲什麼首選效力魏國而不是秦國,這一切都是他的影響

翻開戰國曆史,就可以看出秦趙出武將,戰國四大名將皆出於秦趙兩國。韓出思想家,如申不害、韓非子等人。而魏國出的人才才是真正左右天下大勢之才,先有吳起,商鞅,後有孫臏、張儀、範睢、尉繚等等,這些人才把魏國作為效力的首選,最後得利最大卻是秦國。

戰國人才為什麼首選效力魏國而不是秦國,這一切都是他的影響

即使魏國中後期國力明顯已經頹勢,為何還有人才源源不斷流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他就是子夏。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戰國初期,魏國出了一位雄主魏文侯魏斯,他有稱霸天下之雄心,魏國處於四戰之地,為能四處出兵擴張土地,魏文侯決定經營西河地區解決秦國這個後顧之憂。魏文侯在對秦攻略中除了軍事打擊、攻心政策外,還進行了文化滲透。

戰國人才為什麼首選效力魏國而不是秦國,這一切都是他的影響

魏文侯於是拜子夏為師,子夏一生在魯國不受重用,年老喪子又失明。最後他被魏文侯的誠意感動,他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成為“帝王師”的大儒。於是子夏接受了魏文侯的邀請,長期在西河講學,華夏文化的重點就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於是影響戰國大勢百多年的“西河學派”由此形成。

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外族文化佔上風的國家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

戰國人才為什麼首選效力魏國而不是秦國,這一切都是他的影響

《資治通鑑》記載:“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各國的人才把西河之學看作文化高地,而且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魏國自然成了他們謀求晉身的首選諸侯國。

魏國的西河學派”與“鬼谷學派”的在魏國政壇爭鬥的很激烈。只可惜魏文侯去世後,繼任者無大才,用人看重出身,貴族集團戰局主導地位,於是魏國迅速隕落。兩個學派之間的相互傾軋使大量人才外流,所以最終天下歸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