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未來簡史》一書曾預測過,“未來大部分人都將淪為‘無用階層’,他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人工智能正在迅速進入很多行業。例如自動駕駛技術將取代司機,AI經濟分析員將取代經濟分析員,正在碼字的小編也將被智能寫稿機器人代替。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總之,一切邏輯性強、重複性強的工作都將有可能被AI取而代之。

那麼問題來了,石油行業的工作崗位會不會被人工智能代替呢?

代替這個詞可能過於絕對,但AI進入石油圈已是進行時。據悉,石油機器人已經進軍石油化工行業,近來一款全自動鑽井機器人非常火爆,這款機器人可以輕鬆、快速取放鑽具、輕鬆上扣、卸扣自動,甚至可以舉起1.6噸重的物體。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下鑽、開鑽,完全代替人工

身在石油圈的筒子們有沒有危機感?石油智能機器人真的來了,你做好準備了?

加油機器人已問世

最近,馬雲退休計劃火爆朋友圈,去年馬雲在能源圈也火了一次,那就是要建無人加油站。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目前,馬雲的無人加油站沒有最新進展,但加油機器人真的來了。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今年,荷蘭推出全世界第一種可為司機提供“多種服務”的加油機器人。據悉,這種造價高達11萬美元的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前來加油的汽車類別,並且根據車輛手冊上的相應要求,伸出那帶有感應器的“手”打開油箱蓋子,然後拿起加油槍為車輛提供足夠的燃料(加滿一箱子汽油)。

路透社報道,這種機器人的手臂和人類一樣靈活,可自由伸縮運動,因此其工作效率很高,同時能讓司機們擺脫在加油站“弄髒手”或者“被迫聞汽油味”等諸多煩惱,舒舒服服地坐在方向盤後面等待。

生產廠家表示,此類機器人體內的特殊程序,能防止它們在工作時劃傷車輛表面的油漆。加完油後,機器人蓋上密封蓋及油箱蓋。與此同時,計算機已為用戶結完帳。兩、三分鐘後,下一位用戶又可加油了。

硫化氫氣體檢測機器人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殼牌石油公司開發出一款可以用於監控設備和執行安全檢查任務的機器人,名為“Sensabot”。它是一個半自動化的探測車,配備有一排排的傳感器、攝像頭和無線通訊系統,由一名工人遠程操控。

這款機器人是為哈薩克斯坦卡薩幹油田研發的,由於卡薩幹油田含有致命硫化氫氣體,這些人工島漸漸變成無人島,很多工作必須得有機器人來完成。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Sensabot”是第一臺在油氣行業被許可用於爆炸性環境的機器人,它可以在暴風雨的海上平臺等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可在不需要檢修的情況下連續工作 6 個月。它可以在碎石地、泥地、汙水和雪地裡行走,甚至可以通過軌道垂直攀爬建築物。

油藏納米機器人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納米機器人是微型機器人,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機械機器人,而是一種化學分子系統和機械系統的有機結合體。它的垂直分辨率遠高於測井和巖芯分析,探測範圍介於測井與地震勘探之間,非常有助於進行油藏表徵。

寫到這裡,小編不由自主感嘆,未來石油機器人將會越來越多地進入石油石化行業各個崗位。重複率高的崗位、高危的崗位、人類無法到達地方完全可能被機器人代替!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巡邏檢測機器人

在油田、煉廠有大量的員工從事安全檢查的工作,這份工作危險、枯燥,於是巡邏檢測機器人就誕生了。這款石油機器人外形酷似蜘蛛、腿腳靈活。

石油AI來襲,你我即將失業?!

這款機器人還配有紅外線探測器、攝像頭、麥克風、氣體探測器,不僅能走、還能爬樓梯,能替代人工在鑽井平臺進行巡檢。

總之,機器人的“上崗”不僅使石油人擺脫了重複性高且枯燥無味的工作,還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石油工人的安全。但機器人的來臨對石油人或多或少構成威脅,並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面對未來,其實各大石油公司早已開始嘗試“互聯網+石油”的模式。

01早在2016年3月10日,中國石油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約定將立足互聯網平臺,深化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消費體驗,共同推動雙方業務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02西班牙最大油企雷普索爾石油公司同谷歌展開合作,雙方將聯手在雷普索爾位於各地的多家精煉工廠部署谷歌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工具。雷普索爾希望,能夠通過藉助硅谷頂級科技企業的力量降低工藝成本、增加利潤率。

03貝克休斯正在與英偉達開展合作,利用其支持AI的GPU技術使得這些得以實現,包括強大的Nvidia DGX-1超級計算機,它可以為臺式超級計算機提供性能的DGX工作站帶來龐大的數據中心,以及Nvidia Jetson AI這個前沿計算平臺,它可以在本地對深度學習進行處理,而不是在雲上進行。

04美國最大的獨立石油生產商之一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表示,計劃利用人工智能來提高鑽井成功的幾率。

未來正在走來,科技大潮之下我們每一個無法迴避,我們也沒必要杞人憂天,做好自己就好!(圖文轉自中國石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