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6000億立方米


2030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6000億立方米

“國內的天然氣需求量將在未來13年持續增長,到2030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有望突破6000億立方米。”

9月7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小麗在以“推動天然氣交通應用,打贏藍天保衛戰”為主題的中國-歐洲國際交通走廊天然氣發動機燃料論壇上表示,繼去年天然氣消費量增至2386億立方米以後,國內的天然氣需求量將在2030年前持續增長,並在2020年達到3000億立方米,逐漸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

“2017年是國內天然氣消費2004年以來增長最迅速的一年。”劉小麗在論壇上說,以2004年中石油建成的西氣東輸第一條管道為標誌,中國的天然氣發展正式進入黃金時期,2015年和2016年略有停滯,但從2017年開始進入再次快速發展時期,增速達到兩位數。

近14年來,國產氣由2004年414.6億方增至2017年的1480.3億方,同比3.6倍。其中常規氣去年產量達到1338.7億方,增長3.3倍。

“相比於城鎮燃氣,天然氣作為工業燃料將在未來增長明顯,有望接近於城鎮燃氣的比例。”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研究所主任工程師段兆芳在論壇上表示。

今年,國內的天然氣消費量仍會是快速發展的一年。據《2018年天然氣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國內的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在2710億立方米左右(不含向港、澳供氣),同比増13.5%。

其中,工業燃料用氣將明顯增長,消費量約900億立方米,同比増速18.4%,佔比升至33.2%;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消費量分別約為1050億立方米和500億立方米,佔比分別達38.7%和18.5%;化工用氣態勢持續低迷,消費量約260億立方米,佔比不足10%。

去年,國內城鎮燃氣消費量為937億立方米,佔比為39.3%;工業燃料消費量為760億立方米,佔比為31.8%;天然氣發電消費量為427億立方米,佔比為17.9%。

“天然氣行業發展存在著勘探開發程度不足等問題。”劉小麗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程度僅達到15.7%,仍有較大開發潛力。

不過,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天然氣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包括國內儲產增長緩慢、基礎設施(管道、儲氣庫)建設不足和投資動力不足等。

截至2017年底,國內的儲氣庫調峰能力到100億方,調峰量近80億方,佔總消費量的3.4%,低於世界12%的平均水平。

“目前,國內已經基本形成’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上登陸、就近供應’的天然氣供應格局,天然氣正步入管道網絡化的時代。”劉小麗表示,在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天然氣上游資源勘探開發的同時,國內應該儘快推進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和互聯互通,構建獨立多樣化的油氣管網體系,來提升國內天然氣的輸送和公平服務能力。

截至2017年底,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達7.4萬千米,幹線管網總輸氣能力達3100億立方米/年,大致滿足天然氣運輸的需求。

此外,對於用氣中間環節,她表示,以廣州、杭州和南京為例,自2017年9月1日開始,三個城市的終端非居民用氣價格分別為4.25元立方米、3.27元立方米和2.98元立方米。而其中城市配氣費在終端氣價中佔比分別為45.4%、36.1%和30.9%,中間環節佔比費用較高。

“我們應該積極的推動油氣管理運營機制的改革,減少中間環節,並適當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劉小麗說。(來自工業能源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