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钱、面子还是习俗

 01

圆圆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城里工作,也嫁了一个城里人,但父母依然在农村老家。

这几年,因为农村老家办酒席,随礼的事儿没少和老公吵嘴!

前些日子,圆圆又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她叔叔的女儿的孩子考大学,要她回去随礼。一听圆圆不乐意了,因为年前,她叔叔女儿的婆婆过六十六,就让她去随礼。

圆圆的婆婆过六十六都没有叫她来,她怎么好意思叫自己去随礼呢!可是人家说了,谁让你没给信儿呢?

怎么可能给她信儿?圆圆婆婆过六十六就是一家人吃了一顿饭,连自己的父母都没请。

平时同事,朋友之间哪有为父母过六十六的,就是自己人吃个饭,更别说是婆婆了。何况圆圆与叔叔的女儿并没有什么交往,连朋友都称不上,只是碍于叔叔这层血缘关系,逢年过节见过那么几次面,但那一回她还是随了三百元钱。

可父亲说了,不随不太好看,因为其他亲戚家的孩子都会去吃席。

农村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钱、面子还是习俗

她与老公说了这事儿。

老公拉长了脸:“咱家孩子上大学还有好几年呢?再说了,你觉得咱孩子上大学时还会兴办酒席这股风吗?”

圆圆也挺纠结,心里也是不高兴,她叔叔女儿家两个孩子,她家一个孩子,连婆婆过六十六都能叫上她去吃席,那么将来办八十岁?如果人没了呢,还有那两个孩子结婚还得让她去随礼,再说了,自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汗水挣来的。

退一步,这礼钱能给得起,可这心里还是不舒服,自己又不欠她的?

这个礼,圆圆是随还是不随?

02

现在农村的随礼名目很多,抛开传统的婚丧嫁娶的酒席,红白喜事儿人之常情;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结婚亲戚得分两次送礼,一次是定婚礼,要请客吃酒,一次是结婚请客吃酒。

圆圆的一个表姐订婚时,她随了礼,结果婚事黄了。处第二对象时,订婚又得随礼,弄得她哭笑不得。

当然还有升学宴,乔迁宴,六十六啊,八十啊等各种寿宴,还有孩子的百日宴,大大小小的酒席似乎一年不间断。

难道送出去的礼不还了吗?难道是通过收礼挣钱吗?农村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 

农村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钱、面子还是习俗

一、 为了面子,人情攀比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很多人一辈子被面子所束缚,同在一个村,一个屯儿,大家都很熟悉,不像城里同一个楼住着,有可能都不知邻居叫什么名字!请客送礼是人之常情,王家办了百日宴,李家没办,那多没面子。

如果办酒席,人少了那也是没面子的,人家请你去,你不去那也是不给人家面子。人家请你去是给你面子。

二、 为了钱财,借机敛财

礼随的多了,自然想捞回来,谁的钱都是汗水来的,特别那些挣钱不容易又好面子的人。

就这样你请我,我请你,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扩大范围的请人来吃席,不知不觉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不排除,纯粹通过一次次办酒席收个礼钱,发个小财的!

不过,细思量,办酒席就得请厨师,现在一般都要去饭店,酒菜不好还不禁讲究,还得办个看起来像样的酒席,收来的礼钱一部分都贡献给酒店了。

农村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钱、面子还是习俗

三、 风俗传统,观念使然

有时,办满月酒,搬新家请个客吃个酒,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而且吃什么样的酒席?特别是上了岁数的人还是很讲究的,多少个盘子,多少个碗,什么菜能上,什么菜不能上,都是有一套说法的,什么人该坐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

大家怎么想的?

不知何时,礼尚往来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钱也不知何时成了表达人情的最佳代言!农村随礼,城里也随礼!

一等随礼全家吃,老老少齐上阵,一顿全能吃回来。

二等随礼当存钱,谁家没有事儿,他日还要还回来。

三等随礼就是搭,接一回随三回,领导有事就得随。

农村大大小小的酒席为哪般?钱、面子还是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