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人的最愛——酸撈飯

河曲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地處晉、陝、蒙的中心地帶,當地老百姓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以穀子、糜子、山藥(即土豆)、黑豆等為主。

相傳河曲吃酸飯始於北宋。當時的遼兵經常侵犯北邊,尤其是遼宋訂立“澶淵之盟”以後,遼更摸透了北宋朝廷的妥協投降的脾性,趁機南侵,不斷騷擾。山西的北部則首當其衝,深受戰亂之若,天災人禍接連不斷,百姓遭受塗炭。當時河曲一帶老百姓為躲避遼兵掠殺,白天逃至深山躲藏,夜間才敢悄悄回村。有時剛將糜米泡好準備煮飯,遼兵一來,只好將米丟下逃命,幾天後回來,米泡得發餿捨不得丟棄就湊合著煮粥吃,結果煮出的粥米味如酸奶,黃亮堅韌,別有一番滋味。

河曲人的最愛——酸撈飯

酸撈飯

這道美食味如酸奶,黃亮堅韌,又能清熱解渴,用心製成酸湯,將米放入,在15℃以上溫度下浸泡4至8小時後澄出即做成酸粥。做成稀飯叫酸稀粥,從沸湯中撈而食飯粒者叫酸撈飯,它是以糜米為主食的河曲人的創造,同時也是食用糜米的上好方法。

隨著歷史的變遷,河曲的這道美食已流傳到晉北各地乃至山西許多地方,現在已成為山西民間飲食文化中極有特色的民間食俗之一。

河曲人的最愛——酸撈飯

酸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