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不僅詩文寫得好,其小說別具特色,更寫出了古代最短小說

提到陶淵明,人們無不為他的《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散文所陶醉,為他的《歸園田居》、《飲酒》等詩歌所折服。但很少有人知道,陶淵明除寫了大量詩歌散文外,他還寫有一部志怪小說——《搜神後記》,雖然有人對此採取懷疑態度,但該書題為東晉陶潛撰,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搜神後記》又名《續搜神記》,是《搜神記》的續書。《搜神後記》與《搜神記》的體例大致相似,但內容則多為《搜神記》所未見。該書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條。《搜神後記》在魏晉南北朝的志怪群書中是頗具特色的。它內容上少妖異變怪之談,而多言神仙和有關當地風土的民間故事。作者賦予山川風物豐富的人情美,所以顯得美麗動人。具體說來,主要寫到了兩類故事呢:一類是人神、人鬼的愛情故事,比如《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這類題材寫得絢麗多姿,極富浪漫夢幻意味,而且不同於後世小說往往大團圓的結局,而是加以悲劇的結尾,使他們成為全書引人注目的篇章。再一類是不怕鬼的故事,如《白衣褲鬼》、《壁中一物》等。敘事機智詼諧,是《搜神後記》區別於其它志怪小說另一頗具特色的地方。

陶淵明不僅詩文寫得好,其小說別具特色,更寫出了古代最短小說

搜神後記

雖說《搜神後記》中的作品篇幅都不長,但其中《殞盜》一文尤其令人感興趣。因為此文僅25個字,可算是我國文學史上最短的小說。全文如下:

蔡裔有勇氣,聲若雷震。嘗有二偷兒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盜俱隕。

此篇雖為文言,但並不艱澀難懂。將其譯成現代漢語,即是: 蔡裔是個有勇猛氣質的人,他說話的聲音如同打雷一樣震耳。曾經有兩個小偷進到他家房內盜竊,蔡裔拍床高聲一喊,兩個小偷都被震死。

作者用25個字,講述了主人公蔡裔憑著雷震般的聲音制伏盜賊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陶淵明不僅詩文寫得好,其小說別具特色,更寫出了古代最短小說

蔡裔有勇氣

小說先概括人物性格:“有勇氣”;再寫特徵:“聲若雷震”,為下文制伏盜賊張本。最絕妙的是寫出了人物的音容舉止,一“拊”一“呼”,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面對入室的兩個盜賊,蔡裔不像一般人那樣大驚失色,只是“拊床一呼”便將盜賊制伏。一個身材魁梧、嫉惡如仇、悍勇超群的彪漢形象出現在讀者眼前。 同時,“二盜”也形象可感,其“俱隕”,除烘托蔡裔的勇力和聲威外,二人的猥劣、恐懼等醜態讀者可以想見。

用今天小說的要素來考察,這篇25字的小說,要素俱全,環境為萬籟俱寂的夜間室內(由拍床可推知為深夜)、人物為蔡裔和二盜、情節的開端為二偷兒入室、發展為蔡裔拍床高喊,高潮和結局為二盜俱隕。小說情節一應俱全。而且開篇、結尾互為照應,使小說渾然一體。

陶淵明不僅詩文寫得好,其小說別具特色,更寫出了古代最短小說

二偷入室

因此,此文篇幅短小,短而不缺,簡而不淡,人物單純,形象鮮明,故事情節單一而完整,短小中開掘深蘊,單一中追求精美,單純中體現豐富。環境交代清楚,具備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堪稱微型小說的典範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