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奮進之筆」 努力交出「得意之作」

——教育部黨組召開2018年“奮進之筆”年中推進會

7月27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主持召開2018年“奮進之筆”年中推進會。會上,部黨組成員分別就分管領域形勢任務以及落實重點工作的考慮作了發言。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圍繞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學前教育規範發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中西部教育加快發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扶智育人教育脫貧、高考改革拓展深化、職業教育提質升級、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等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百姓關切的“奮進之筆”攻堅行動,逐一彙報了上半年工作進展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陳寶生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奮進之筆”是今年教育系統的高頻詞,已形成廣泛共識,全戰線都在積極開展各項奮進行動。這次年中推進會通過集體診斷、全面盤點、相互交流,充分說明年初部署是正確的,半年來實施效果是明顯的,達到了“攪動一池春水”的目的,形成了“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機制,出現了“萬馬奔騰”的良好局面。下半年要繼續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主旋律不變,堅持“穩中求進”的主基調不變,堅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和加強落實工作”的主基點不變,堅持“實施‘奮進之筆’行動”的總抓手不變,確保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項任務,收穫“奮進之筆”首年的“得意之作”,給黨中央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陳寶生強調,下半年實施“奮進之筆”要把握好“十個度”。一是制度。要認真研究、總結經驗,將“奮進之筆”從今年的工作抓手轉化為今後的工作制度,在保持連續性的前提下體現年度特色,力爭把“奮進之筆”打造成教育部的品牌,把教育部打造成“奮進之部”。二是態度。實施“奮進之筆”需要不畏艱難、積極拼搏、奮進向上的精神狀態,要把努力完成黨中央部署的任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期待的政治態度,不蠻幹、不冒進的科學態度,貫穿到“奮進之筆”的目標制定、內容設定、具體實施的各個環節,併成為培養幹部、推進工作的有效方式。三是難度。要清楚認識到“奮進之筆”聚焦的都是制約事業發展的關鍵點、薄弱點,因此制定計劃時要瞄準難度主動加壓加碼,推進工作時要跳起來摘桃子,下足功夫、用大力氣來加以解決。四是坡度。既要著眼工作中的瓶頸和短板,始終保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狀態,也要選擇力所能及的坡度,加把勁就能爬上去,有效實現既定的目標。五是強度。要把主要的精力、資源、人力配置到“奮進之筆”任務上,並在事業發展需要的階段、時段集中發力。六是力度。推進“奮進之筆”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採取有力度的工作措施。在方式選擇上講究“適用性”,在工作成效上體現“顯示度”。七是精度。要精準奮進,從目標確定、資源配置、措施研製以及督查考核,都要突出精準度。八是大度。要具備能容天下事的氣度,全面瞭解掌握事業發展所需的各種信息,把握好“奮進之筆”的節奏和進度,聯合各方、協同推進。九是熱度。要始終昂揚向上,保持全力推進教育“奮進之筆”的熱度,實現“奮進之筆”筆直奮進。十是效度。要對“奮進之筆”的實施效果按年度或跨年度進行目標考核,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取得實效。

陳寶生要求,年中推進會後即要著手謀劃明年工作。要把學習貫徹、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切實肩負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歷史使命,聚焦公平和質量兩大主題,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國這條主線,突出教育投入和教育生態兩大戰略依託,抓住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改革創新、依法治教三項保證,努力解決好教育事業面臨的主要難題。

教育部機關各司局、各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