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撕逼、股東內耗、公司不能快速發合夥創業如何設計股權?


合夥人撕逼、股東內耗、公司不能快速發合夥創業如何設計股權?


合夥創業時代,合夥創業成為互聯網明星創業企業的標配。

在現在,「人」是最大變量。


有許多創始人說,我持有90%股權,給整個團隊預留10%股權,分給我未來的CTO, COO, CFO……公司股權少,不夠分啊。

這不是合夥創業,這是在給下人打賞。

有許多創始人問,我的合夥人需要知道其他人的股權嗎?我需要讓合夥人知道公司的財務數據嗎?

這不是合夥創業,這是在唱獨角戲。

經常有創始人學著《中國合夥人》的口吻說,千萬別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

在你從苦逼通往牛逼、但尚未牛逼、還可能永遠沒法牛逼的路上,除了你的老同學、老同事、老鄉、甚至老婆、老媽……還有其他人願意追隨你白手起家去創業嗎?

好朋友不能合夥創業,難道陌生人就能合夥創業?

阿里十八羅漢、新東方三架馬車、騰訊五虎……哪家不是好友合夥創業?

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新東方,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合理的利用股權。

可是,又有多少公司因為不懂股權,天天上演三國演義,五王爭霸戰,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當年被踢出局,西少爺合夥人撕逼......公司的業績、利潤、員工積極性大幅受損,有多少公司因為陷入股權僵局,導致股東內耗而不能快速發展!

股權是老闆們的第一堂課,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

如果你不懂股權,那麼你的公司也註定走不長遠。

合夥人撕逼、股東內耗、公司不能快速發合夥創業如何設計股權?


創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簡單、直接、有效的辦法,是控股。

公司的初始股權架構設計,首要解決的是創始人的持股權數量。根據創始人核心創業能力的集中程度與團隊組成,創始人的持股有絕對控制型(2/3以上)、相對控制型(50%以上)與不控制型(50%以下)。

創始人持有多少股權,算是合理區間?

馬雲是7.8%,馬化騰是14.43%,周鴻禕是18.46%,劉強東是20.468%,李彥宏是22.9%。谷歌的佩奇與布林是14.01%與14.05%,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23.55%。

公司的股權架構設計理論,不管說得多天花亂墜,都很難精確計算各方的具體持股數量。股權架構設計,只能是算大帳,做模型,把團隊分利益的標準統一,讓團隊感覺相對公平合理,股權不出現致命的結構性問題就夠了。

合夥人撕逼、股東內耗、公司不能快速發合夥創業如何設計股權?


但是初次創業因為不懂得股權分配經常犯一些錯誤:

1、兩個人各50%

2、三個人各33.33%或所有股份均分

3、40%、40%、20%類

還有西少爺就是典型的例子:孟兵、宋鑫、羅高景、李德忠四人的股權比例為37.6%、28.2%、28.2%、6%,最終無法避免撕逼。

所以,股權的平均化不可取,創始人必須要有50%以上的股權,這個不容商量,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言堂。

我們看到成功的案例,也應該從中學習經驗,讓自己的創業之路少走彎路;同樣,看到別人創業失敗血的教訓,應該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避免自己在創業中再走同樣的錯路。

那麼,如何做好創業中的股權分配和股權激勵問題,實現整個團隊的高度協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