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华日军的化学毒气里,无辜平民如鸽子般脆弱无助痛苦挣扎

“人的生命强度,大致上和鸽子差不多。”

2003年8月4日夜幕笼罩中,在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工地施工的开发公司从地下两米处掘出5个金属桶,其中两个已经破损。挖掘工作还导致其中一个金属桶中的油状溶剂外泄,渗入工地土中。等到天亮后,工人们将这些金属桶卖到附近的废品收购站,并在废品站进行进一步切割,造成内置油状溶剂外泄,现场多人接触,当时在场人员并没有在意。 直至下午6时,多名毒剂沾染者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当日即有多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正式确认的受害者达到43人,受害者皮肤大面积溃烂,有人不治身亡。国内专家组以及日方派出的专家一致认定,诱发本次事故的金属桶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其中装有的不明物为

芥子毒气

在侵华日军的化学毒气里,无辜平民如鸽子般脆弱无助痛苦挣扎

从地里挖出的生化武器

芥子毒气,亦简称为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种重要的糜烂性毒剂,因味道与芥末相似而得名。由于其可以经皮肤入侵人体,只使用防毒面具仍不足应付芥子气的威胁,唯有穿着全套防毒衣或乘搭有核生化防护的载具,才可以安全通过受污染地区。故在战史上使用量、普遍性和杀伤最大,被称作“毒剂之王”。

在侵华日军的化学毒气里,无辜平民如鸽子般脆弱无助痛苦挣扎

芥子毒气毒害机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交战国中,日本是唯一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细菌)武器的国家。其他主要参战国虽然也有生产生化武器的手段,或是有开发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计划,但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敌对国使用过生化武器。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所有关于细菌战和化学战的实验、作战行动都是明目张胆的进行的,而且一直到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期间,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大量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进行化学战、细菌战,野蛮、残忍地屠杀中国人民。

在侵华日军的化学毒气里,无辜平民如鸽子般脆弱无助痛苦挣扎

美国生化武器防卫研究主任、化学战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专家本杰明·C·加瑞特博士认为侵华日军在化学武器中使用了6种毒气:碳酰氯氢氰化物溴氰化物氯乙酰苯二苯基氰胂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气糜烂性毒气。据加瑞特博士统计,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达2000多次,造成10万多名中国军人和平民的死亡,该数据远远高于国内专家统计的数据。

在侵华日军的化学毒气里,无辜平民如鸽子般脆弱无助痛苦挣扎

曾经用来固定实验囚犯的桌子现保存于博物馆

731部队以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实验恶名远扬,除此之外,还有516毒气部队。每逢在实验室里进行活体实验时,日军将活体实验人员牢牢固定在桌子上,在毒气室里一起放进去的还有鸽子、土拨鼠、狗和鸡等实验动物,用作实验参照物。实验发现,凡是用氰酸气毒死的人体浑身上下无一例外地呈现出鲜红色,用芥子气毒死的人体则全身水泡,皮肉都被烧烂。通常鸽子死时,活体实验人员也断了气。这就说明,“人的生命强度,大致上和鸽子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