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裡-五種味道判斷疾病

口里-五种味道判断疾病

口酸

常見於脾虛肝火偏旺的人。臨床以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居多。如果測定一下口酸患者的唾液,能發現其中的乳酸、磷酸酶等比正常人高,PH值偏於酸性。

口鹹

有人在一段時期內不管吃什麼食物都感覺是鹹的。中醫把鹹味歸於腎,臨床常見於腎陰不足和腎陽虛弱的神經官能症、慢性腎炎、慢性咽炎患者。這時測定患者的唾液,可見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值多偏於鹼性。

口淡

有些人吃再好的東西也覺得索然無味,多見於久病脾胃虛寒患者。他們多患有腸炎、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此外,術後病人食慾不振也會覺得口舌淡而無味。經臨床測定,嚴重的口淡患者對甜、酸、苦、鹹諸味均不敏感,味覺起點出現普遍升高的現象。

口甜

古人稱“脾熱口甘”,現代醫學證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可致各種酶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可把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而糖尿病患者出現口甜的感覺,多表示血糖增高,應加以注意。

口苦

人體內惟一能產生苦味的器官就是膽,故有“肝氣熱,則膽洩口苦”之說。在現代醫學中則多為急性炎症,以肝膽疾病表現最為突出。癌症病人吃甜的食物也會感到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