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教啓功寫字,紿我們的啓示!

啟功17歲時,認識了比自己長50歲的齊白石,就常常跑去看他寫字刻印畫畫。

有次問請教齊先生:書法應該如何寫?

結果,齊先生不主張臨帖,說:“字就那麼寫去,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當啟功聽到這句話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一臉懵逼的。

齊白石教啟功寫字,紿我們的啟示!

各位,這是一種怎麼樣的畫風?

是不是特別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請教某一位牛A轟轟的書法家情形呢!

還好,啟功沒有輕信這句話。

要不然就沒有後來的啟功了!

齊白石教啟功寫字,紿我們的啟示!

齊白石書法 學何紹基

1

其實關於如何寫字,齊白石最得意的弟子李可染在《談齊白石老師和他的話》一文中有過詳細描述。他說:

老師寫字和作畫一樣,從不會“信筆草草、一揮而就”,“比如有人請他隨便題幾個字,他總會把紙疊了又疊,前後打量斟酌、有時字寫了一半,還要抽出筆筒裡的竹尺子在紙上橫量豎量,使我在一旁按紙的人都有點著急,甚至感到老師做事有點笨拙”

李可染先生的這段原話,像似電視鏡頭一樣,把齊白石寫字的過程來了個全記錄。

看來,啟功先生還是挺早慧的。

沒相信齊老爺子的話是對了。

齊白石教啟功寫字,紿我們的啟示!

齊白石行書 學李邕

啟功回憶,他還看見過齊先生中年時用篆寫的一副聯:“老樹著花偏有態,春蠶食葉例抽絲。”又曾見到他四十多歲時畫的山水,題字完全是何子貞(即何紹基)樣。筆畫圓潤飽滿,轉折處交代分明,一個個字,都像老先生中年時刻的印章,又很像吳讓之刻的印章,也像吳昌碩中年學吳讓之的印章。

啟功先生總結說:“我才知道老先生曾用過什麼功夫。他教人愛怎麼寫就怎麼的理論,是他老先生自己晚年想要融化從前所學的,也可以說是想擺脫從前所學的,是他內心對自己的希望。當他對學生說出時,漏掉了前半。好比一個人消化不佳時,服用藥物,幫助消化。但吃的並不甚多,甚至還沒吃飽的人,隨便服用強烈的助消化劑,是會發生營養不良症的。”

齊白石教啟功寫字,紿我們的啟示!

齊白石 練祀三公山碑

啟示錄

一、不得不說啟功就是啟功,即使齊老爺子在當時全然是已是名家的情況當時給他說了這樣的話,他也沒有盲從。如換做是普通人當時聽到齊大師這樣一說就不臨帖了,直接任筆為體、隨便就寫,最後練成“老幹部體”是必然的了。這說明啥?說明我們學書法時思考很重要。尤其是古代書論,名家觀點切忌盲從。不盲從那咋辦?很簡單,從實踐中檢驗,多請教老師多印證,自己思考後的知識才叫知識。一知半解有時會害死人。

二、上文齊白石先生述:初學他學館閣體、後來受老師影響學“何體”,最後到了北京四十多歲了才“取法乎上”。可能大家對齊白石的書法路徑是有疑問的:齊白石沒“取法乎上”為什麼最後學成了?兩個原因:其一、齊白石那時候是沒有互聯網、也沒有手機,字帖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普及的,選擇餘地有限。其二、快三十歲了跟著老師學“何體”也是基於他從民間畫師進入文人圈的現實考量,你要知道當時的知識圈對“何體”是很認同的。所以,

現在一味學今人的朋友千萬不要給自己找學“田粉”的理由哦。

三、細觀齊白石學習書法的過程,基本符合選擇→學習→否定→再選擇→再學習的基本規律。作為我們後來者在他的書法實踐中能學到什麼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齊老爺子無論是任何階段都是帶著思考學的。無論是館閣體、“何體”、還是《天發神讖》,他學到一定程度學到自己想要的營養就從新選擇新路徑了。對比現在有些人學幾天“田楷”的固步自封,齊白石對書法對藝術是有理想的,直在吸收的基礎上找自己的,這才是關鍵。換言之,我們更需要學這種對書法藝術的執著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