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里爲何只有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這3大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大家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中,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在被髮明之後很快的在中國普及了開來,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那麼,大家想必此時就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中國早早發明了這項技術,為啥使用的比例一直很低?或者說,在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中,為什麼唯獨活字印刷術沒有在中國得到普及呢?原來它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四大發明裡為何只有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這3大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第一,製作活字的成本十分高昂。眾所周知,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文字,因為漢字的數量很大,所以如果一副活字想要滿足印刷的要求,最少也要有上萬個活字,這樣大數量的活字,不僅製作成本高昂,一般的私人作坊投資不起,而且活字印刷需要僱用讀書人來排版。從一大堆排好待用的活字裡檢字,相當於每個字都要查字典,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即使能僱到願意幹這活的讀書人,在識字率低下的古代,僱用的成本也絕不會低。

四大發明裡為何只有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這3大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第二,中國的活字印刷術一直缺失關鍵技術。畢昇的泥活字的主要問題是容易破碎損壞——實際上,膠泥活字與普通的泥製品是兩回事,沒有大家想象之中的那麼脆弱,但是即使如此卻依然遠遠不夠。顯而易見,要承受印刷的壓力,無論木活字還是泥活字,在印刷業這種高強度的使用方式下都是不行的。

四大發明裡為何只有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這3大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而如果使用銅活字的話,第一點是因為銅是中國古代的流通貨幣,製作銅活字的成本高到令人髮指,當然還有更加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的水性墨水在在銅活字上附著性很成問題——它們很容易變成墨水珠。直到後來歐洲發明了成本低廉的鉛合金活字印刷術,並且使用了油性墨水,它們更容易附著在鉛合金活字之上,這才同時解決了困擾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的這兩個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而最後一點,那就是古代中國的商品經濟不發達,始終是自然經濟佔主流地位,缺乏市場經濟利益推動活字印刷技術的更新換代和技術革新,長期以來活字印刷術一直落後於雕版印刷術,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雖然中國的銅活字技術在清朝康熙年間得以再現,但是這種不計成本的皇家技術卻不可能促進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商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