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鐵腕兒」還生態於小秦嶺

建設綠色生態礦山是新形勢下保證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這是一條原來強調走、現在強制走、今後要強勢走的持續發展之路。靈寶市作為全國黃金礦業生產大市(縣),幾十年來,他們在摘取“中國金城”這個桂冠的同時,與全力整治礦山生產中亂採濫挖、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安全隱患等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相生相伴,一路而行,最終實現了從大亂到大治,創建了家業,打造了品牌,美化了環境,服務了發展。

截至2017年底,靈寶市累計探明巖金金屬儲量為530.7噸,保有金金屬儲量146.43噸,預測遠景資源量469.7噸。隨著靈寶市轄區內小秦嶺中深部資源勘查工作的強力推進,靈寶礦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而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才是大家共識、唯一正確的道路。2018年,靈寶市重拳出擊,全面治理,遵循“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原則,妥善處理好“整治與發展、管理與服務、企業自查與政府監管”關係,進一步落實礦權企業主體責任,強化監管責任,通過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嚴厲打擊了礦產資源領域非法違法礦業行為,為全市礦山領域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靈寶“鐵腕兒”還生態於小秦嶺

靈寶市積極開展非法礦山生產整治行動,拆除了礦山非法生產坑口的工棚及設備。

近年來,靈寶市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進展很大,已引導20餘家礦山企業逐步退出小秦嶺自然保護區。今年6月,該市大規模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再次拉開了帷幕。

靈寶市位於河南西部,與陝西潼關接壤,擁有小秦嶺金礦田664平方公里中的48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該市黃金生產始於上世紀70年代,經歷了從大亂到大治、從點到面的綜合治理歷程,幾十年治理打造的升級版為小秦嶺礦區帶來了寧靜、和諧、自然之美,早期那種違章生產、礦坑四布、廢渣遍地、山體裸露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靈寶礦山整治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特殊階段。

第一個階段集中在上世紀90年代,

主要以整頓礦山秩序為主,國家曾先後十多次對小秦嶺金礦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整頓,使這裡礦區設置不合理、開發集中度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資源糾紛事件偏多、礦山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礦業秩序逐步轉好。

第二階段集中在本世紀初期,

主要以整合資源為主,通過整合,形成了像靈寶金源礦業、靈寶黃金集團等在全國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優勢骨幹企業,形成了自己的黃金品牌,縝密的礦業生產管理體系逐步形成,其間轉變了單金開採觀念,提高了共伴生礦、尾礦、低品位礦的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水平,開展了銅、鉛、鉬、硫等多金屬綜合利用,打造了四大產業鏈。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該市積極引導礦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義務,同時緊緊抓住國家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優惠政策,申報實施了大批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

第三階段也就是近年的全方位治理階段,

靈寶市對礦山展開了全面攻勢,集中清除影響和諧礦山的一切不利因素,可以稱得上是最後的“總攻”階段。

2018年,靈寶市礦山整治力度達到了歷史之最,從政府到企業,全面進入臨戰狀態,“根上”入手,“源頭”治理,礦山不法行為受到嚴厲打擊。

一是不符合標準的礦山企業必須停工。上半年,該市結合“安網一號”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就礦山安全生產約談問題整頓工作進行了強化。同時,按照河南省露天礦山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全市9個露天礦山分8個方面進行專項檢查。市國土資源局下屬各基層所始終站在督查一線,分期組織拉網式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檢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深入細緻地查找安全管理隱患。全市各礦山企業查找自身存在問題,列出問題清單照單銷號。市國土局還組織了第三方評估單位,對企業整改情況和安全生產狀況進行評估,凡達到整改要求、符合安全生產標準的方可啟動生產,不達標的堅決不準開工。

二是礦業生產秩序整治“內外開花”。今年前期,靈寶市成立了小秦嶺地區礦業秩序整治督導領導小組,對小秦嶺礦區生產秩序進行了全面治理。大西峪是小秦嶺山脈中的一條山谷,南北長20公里,其間分佈著很多采礦權和探礦權,是靈寶市重要的金礦區。這裡與陝西潼關縣交界,谷底蜿蜒流淌的西峪河就是分界線。由於界區犬牙交錯,一些企業專鑽雙方監管的“空隙”,與執法人員“躲貓貓”,執法難度增大,違法生產現象未得到有效杜絕。今年6月至7月,靈寶市國土局、環保局、安監局、公安局、電業局等職能部門聯合潼關縣相關部門組成了跨省聯合執法組,多次對西峪河上游佈設的礦山工程及下游的礦山企業開展嚴查嚴打非法礦山生產整治行動。聯合執法組對大西峪礦區的28個工程進行了現場檢查,責令18個不達標工程拆除了礦山設備,坑口封堵到位;對排查中發現礦權到期的9個工程,責令其在礦權延續手續辦理期間,不得私自啟動生產。聯合執法組還督促拆除了礦區內廢棄的、簡易搭蓋的工棚、非法選廠的搖床、碾子等礦產設備。

三是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形成“鐵腕”之勢。近年來,靈寶市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進展很大,已引導20餘家礦山企業逐步退出小秦嶺自然保護區。今年6月,該市大規模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再次拉開了帷幕。任務有三:其一,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其二,開展全市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拉網式”排查工作,理清企業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清單進行整治;其三,整治完成後要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該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治理死角,大片裸露礦區在政府指導下得到綠化。

目前,靈寶市充分利用河南省把小秦嶺金礦區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態修復試點的有利時機,根據小秦嶺金礦區生態系統現狀,按照“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治理的原則,以流域為單元,統籌規劃各個生態要素,最大力度、最大強度、最快速度佈置落實該項工作,全面解決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小秦嶺生態環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