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的追問——紀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

錢鋼的追問——紀念唐山大地震42週年

這是1976年大地震後的唐山市(新華網資料照片)

“社會總需要有人把一件事情搞清楚,這個價值是永恆的。”這是財新總編輯送給新入行新聞人的話。應當說,錢鋼和他的《唐山大地震》是擁有這個永恆的價值的。

毫無疑問,錢鋼的《唐山大地震》是關於42年前那最悲慘的一頁——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一座重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最具生命力的詮釋。錢鋼當年曾經趕赴唐山參加抗震救災活動,親身經歷了地震發生時唐山猶如經受了戰爭一般的深重劫難。之後,他以十年的時間不懈地追蹤訪談,經過縝密的整理和分析,用真摯的感情和洗練的筆法,全景式記錄了當時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種種表現,追溯了地震前後撲朔迷離的事實與現象,反思了人類在現代化過程中究竟該如何與自然相處的終極問題。

遺忘,在人類發展史上從來都是最常見的事情,幸運的是,泥沙的沖刷留下了痕跡。錢鋼在新版序中說:“因為汶川,很多人想起遺忘已久的唐山。如今,汶川的記憶也已差不多被歲月掩埋了。”“不同年代的故事,一層層相疊。新的痛楚覆蓋了舊的創傷,舊的懸疑又被新的追問覆蓋。”“還是那場災難,但是人們對災難的態度,人們對‘人’的態度開始改變。”

這部書的價值還在於錢鋼的追問是在十年“浩劫後,在精神廢墟上開始清理和重建的十年”,他能夠“告別虛矯,學習誠實面對現實和歷史”,“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唐山大地震》就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產物,作品身上所閃現的這種“誠實”的品質,使這部報告文學直到現在還時常被人閱讀。錢鋼說:“我沒有看清前面的一切。對無數的悖論,我沒有答案。但我相信,答案埋藏在20世紀最慘烈災害的廢墟里邊,埋藏在我曾經目睹、曾經記錄的歷史裡邊。”

錢鋼的老師徐懷中先生,這樣評價《唐山大地震》:“作者為今天和明天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地震學家、心理學家……為我們整個星球上的人們留下的一部關於大毀滅的真實記錄,一部關於蒙受了不可抵禦的災難的人的真實記錄”。

《唐山大地震》自1986年問世至今,已超過30年,錢鋼的追問震撼了很多人的心靈,令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很清楚地震意味著什麼”。

錢鋼的追問——紀念唐山大地震42週年

一部不可超越的當代經典

1986年全國十大暢銷書獎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1987年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1988年至今香港中學生的必讀書

問世三十年依舊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