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望成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破紀錄成為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關鍵詞,《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爆款影片均貢獻了較高票房

國家電影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4億元,較去年增加11億元,同比增長6.8%,這一數字創下同期票房新高。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不斷創造票房奇蹟——2017年電影票房破559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8年上半年我國電影票房就已經達314億元。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2018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破紀錄成為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關鍵詞,更多高質量電影產品開始加速湧現。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增長就得益於國產影片集體發力,《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爆款影片均貢獻了較高票房。”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

相關專家表示,我國電影市場穩健增長表明大眾對電影消費有著旺盛需求。從去年火爆銀幕的《戰狼2》到今年話題感十足的《我不是藥神》,這些製作水準過硬的影片一上映就紛紛創造票房佳績,可見人們更願意為優質文化內容埋單。

同時,院線建設的持續增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眾對電影有較強消費需求。據統計,2017年全國49條院線共新增影院1435家,影院總量達9446家;新增銀幕9597塊,總銀幕數達50776塊,穩居全球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部分消費群體雖然不進入影院,但仍然在其他媒介以視聽形式消費電影產品或相關產品。他們會玩與電影IP有關的網絡遊戲、參觀電影主題公園、購買與電影有關的服裝、玩具、海報、原聲帶等。專家認為,隨著電影業與其他媒介產業的融合,非影院消費者的消費比例和消費數額預期將呈現大幅度上揚態勢,將成為全球性的電影消費發展潮流。

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從800美元躍升到3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居民消費更新換代、休閒娛樂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

對於新一代消費群體來說,消費不再只是一個經濟實用的過程,而是一個尋求自我和個性化的過程。因此,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體現在電影產業上,是對觀影場所的專業性、品質感和個性化需求更為突出和強烈。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精品式影院陸續出現,我國自主科技創新成果在現代化多廳影院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中國巨幕在全國140多個城市落地,總數超過280塊;中影光峰的ALPD激光放映技術,已在全球8800套數字放映設備上得到應用。

在視聽體驗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對電影的需求也從簡單參與到深度體驗轉變。近年來,以定製化觀影服務為主導的點播影院越來越普及,青春活力的門店裝潢,各具特色的電影主題式觀影廳,還有專門的“親子”互動觀影區域,吸引了眾多年輕群體,特別是女性消費群體的光顧。

相關專家建議,為進一步滿足人們對於電影消費的品質化、個性化追求,應該改變目前院線數量過多、部分院線規模過小、經營管理水平不夠高、一些院線的控制力不強等問題。行業應該遵循電影市場規律,尊重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實際,鼓勵院線重組整合,做大做強。

在非影院電影消費方面,應該細分電影消費者的需求,完善中國電影產業鏈條,搭建後電影產業平臺。作為剛剛起步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應該充分借鑑好萊塢市場運作方式和特點,大力開發中國的後電影市場,提升電影市場新的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