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向縱深層次發展,既延續了前幾年的一貫特徵,也出現了諸多新的變化。固化與壟斷,突破與逆襲,構成了本年電視劇市場關鍵詞——內容供應方面,政府堅持嚴控政策,產量持續下滑;題材在集中化中出現新大類,硬中趨軟;地面頻道仍在業績慾望與資金缺乏間維持平衡;在全國市場層面,衛視頻道間的競爭形成了階層固化與優勢資源的壟斷,頭部衛視之間競爭異常激烈,洗牌加速;現實背景電視劇強力突破重圍,出現收視黑馬,形成一股難得的清流,為電視劇市場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關注影視領域的投資機構,乾元資本攜手被投企業即將推出的一系列新作引發了強烈反響,諸如《三生三世枕上書》等代表作更是令人期待!後續動態,讓我們靜等花開。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一、製作總量進入下滑通道,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

我國電視劇產業經歷了前幾年的投資狂潮之後,逐步迴歸理性,產量逐年緊縮,審批率逐年降低。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通過審批發行的電視劇共186部合計7706集,通過審批的(部數)比例僅為22%,創了歷史新低。

隨著電視劇產業邁入精耕細作時代,作品規模的中長篇趨勢非常明顯,“越拍越長”成為成本控制、提高收益的常見做法。然而2017前三季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電視劇的平均集數有所下降,從2016年的45集降到了41集。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產業的CR8產業集中度沒有太大變化,2017年前三季度約為14%左右。製作機構有12家年產量不低於100集,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最多達160集。南方影視節目聯合制作中心通過審批發行的部數最多,也不過僅4部,有6家公司的年產量是3部,有10家公司的年產量是2部。僅1部劇獲批發行的製作公司佔比越發突出,逼近90%,凸顯出中國電視劇市場高度分散、小作坊生產的特徵依舊未變。

二、題材高度集中化,言情成衛視新大類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市場一個明顯特徵是播出平臺的大類題材固定化,軍事鬥爭、反特/諜戰、近代傳奇、都市生活這四大類題材在所有頻道中的播出比重居高不下,連續三年均超過10%,佔總播出量六成。特別是軍事鬥爭題材連續三年憑藉20%的播出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類型,反特/諜戰劇緊隨其後,約佔16-19%,近代傳奇約佔10-11%。收視市場上,這四大類題材表現強勢,湧現的好劇比例也大體和播出比例相匹配,佔TOP20部數比重達六成,尤其是軍事鬥爭題材所佔好劇比重接近23%,反特/諜戰題材突破17%,近代傳奇也在10-15%左右。社會倫理題材在2017年的收視表現較為驚豔,好劇比重較2016年上升4個百分點,達到11.1%。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中央臺一套和中央臺八套晚黃首播檔劇目題材有較大差別。中央臺一套更偏向於敘事宏大、格局高遠、主旋律強的劇作,例如題材中的“重大革命”在2016年佔比超過三分之一,“軍事鬥爭”超過10%,2017年年代感強、有歷史底蘊的“時代變遷”和“歷史故事”成為首選題材,二者比重均超過19%,加起來佔近四成,“近代傳奇”佔10.7%。中央臺八套近三年來的大類題材比重經歷了從集中到分散的過程,2015-2016年超過10%的播出比重僅集中在兩類題材上,進入2017年則分散到五類題材上,軍事鬥爭劇高高在上達到27%,“社會倫理”、“反特/諜戰”、“近代傳奇”和“都市生活”劇則和市場總體選擇相差不大。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省衛視的題材則有“柔和化”趨勢,2017年播出比重超過10%的大類題材,儘管仍包括“軍事鬥爭”、“都市生活”和“反特/諜戰”這三大類,但言情劇卻出現了變數,成為代替“近代傳奇”的新大類題材,佔到12.3%。言情劇關注青年之間情感關係、風花雪月,“人畜無害”,看起來既輕鬆又養眼,契合了當下觀眾結構年輕化、創作方式表達年輕化的需求與趨勢,而且也大多不涉及政治、革命戰爭等貌似沉重的領域,不僅成為省衛視晚黃時段首輪劇的首選題材,部數比重突破15%,而且在22:00檔的次黃時段也成為第一大題材,播出比重高達35%,遠超其他類型。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地面頻道面對深刻變化的電視劇市場,顯得應變乏力,整體競爭力日漸式微,所選擇的題材也多以“高性價比”為主。數據顯示地面頻道近三年來的大類題材十分固定,呈現出高度集中化的態勢,軍事鬥爭、反特/諜戰、近代傳奇、都市生活四大類合計佔據總量的60%多。軍事鬥爭劇“好看不貴”,性價比極高,佔比每年穩步提升,反特/諜戰、近代傳奇題材持續下滑,都市生活則保持穩定狀態。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三、衛視競爭演化到“階層固化”,頭部衛視頻道掌控優質劇目資源

政策的限制、新媒體的分羹、購劇成本激增、觀眾分流等等一系列因素對電視媒體造成巨大沖擊,也對新劇上市造成影響。近年來突出的一個趨勢是首播新劇(同名劇除外)播出規模直線下降——2013年播出368部,2014年微降到351部,2015年進一步減少到311部,2016年萎縮至僅271部,2017年又削減了30部僅剩241部了。這些新劇大部分進了省級衛視頻道,2017年佔比更是高達77%。新劇增長點出現在省衛視,其購劇兇猛,一擲千金,對新劇形成巨大的需求,佔比直逼40%,五年來首次超過省地面頻道。中央臺對新劇的擁有率則連年下滑,2017年佔比已不足8%。省會臺略有上升,突破8%。地級臺出現斷崖式下跌,從2016年的近14%降到不足6%。從中可見首輪劇資源集中度急劇提升,省級衛視主導了新劇競爭市場。

衛視頻道對電視劇資源的掌控也發生了兩極分化。如今,有新劇可播已成為一種優越。衛視晚黃檔19:30-21:30時段,所播電視劇中首輪劇不足40%,二輪劇佔比高達60%。近七成衛視還能播出些許首輪劇,剩餘三成的衛視囊中羞澀、無米下鍋,無奈放棄首輪劇資源,僅能播除二輪劇來榨取剩餘價值。首輪劇更多集中於強勢衛視,殘酷體現了“三七規則”:2017年,能夠播出首播劇的中央臺八套、上海、浙江、北京、湖南、江蘇、安徽、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山東這9家衛視僅佔衛視數量的三分之一,但他們所播首輪劇卻合計佔首輪劇總量的70%以上。這9家衛視各播出至少12部首輪劇,其中,中央臺八套首輪劇部數最多,佔25部,上海、浙江、北京這3家衛視各播出15部。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強勢衛視重視新劇資源的奪取,“全首輪化”正在進行中。2017年,中央臺一套、上海、北京、江蘇四家強勢衛視全部實現晚黃檔播出首輪劇;浙江、湖南、安徽首輪劇比例超過九成;中央臺八套、深圳、山東衛視首輪劇比例約佔50%-80%,天津、黑龍江、江西、四川、貴州等衛視首輪劇比例約佔30%-40%左右。強勢衛視還重視資源的獨佔性與稀缺性,努力實行首輪劇“獨播化”,2017年65%的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

從收視效果看,強勢衛視階層固化已然全盤實現!強勢衛視悍然壟斷了收視率超1%的好劇資源。2017年,晚黃首輪劇收視率超1%的劇分佈的頻道數減少到7個:湖南衛視有10部(含1部2016年開播的劇)佔近1/3,中央臺八套有9部(含1部2016年開播的劇),上海東方衛視佔7部、中央臺一套、浙江、江蘇、北京這四家衛視各佔2部。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衛視儘管拼劇兇猛,但優質劇目資源僧多粥少,一直處於稀缺狀態,2017年單頻道收視率不低於2%的頂尖劇目有3部佔0.5%,儘管比去年略有提升,仍不過是杯水車薪;收視率在1-2%之間的優勢劇目佔5%;收視率在0.5-1%之間的普通劇目佔15%,較之前兩年有所下降;收視率不足0.5%的炮灰劇目比重進一步逼近80%。各衛視晚間首播檔編播如今高度雷同,依靠編排取勝幾無可能,那麼,誰掌握了好劇資源,誰就佔據了競爭的制高點。

四、頭部衛視依託大劇,展開逆襲與保衛戰

近幾年電視劇市場主體競爭頻道已經固定,連續幾年都鎖定在湖南、上海、中央臺一套、浙江、中央臺八套、江蘇、北京、山東等幾家衛視,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然而這些衛視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彼此之間電視劇收視率甚為接近,收視扁平化為實現突破提供了可能性。2017年晚黃檔,湖南衛視電視劇整體競爭力最強,單頻道收視率1.43%,雖然超過其他衛視,然而卻比上年數據略降。分季度來看,湖南衛視在2017年第二季度實現爆發式增長,頻道電視劇收視率一度逼近2%,成為其他衛視望塵莫及的“超級衛視”。然而隨後卻急劇回落,該頻道電視劇收視率第三季度僅1.12%,被風頭正勁的上海東方衛視(1.51%)反超近0.4%,一度和江蘇衛視非常接近(1.07%),第四季度情形更加惡化,收視率跌破1%,被上海東方衛視(1.18%)和中央臺八套(1.08%)超過。2017年上海東方衛視成功實現了超越超級衛視的局部逆襲,年度電視劇平均收視率達到1.17%,實現了連年增長,可謂大贏家。中央臺一套年度萎縮較為明顯,2017年電視劇頻道收視率僅0.91%,和江蘇衛視、中央臺八套的0.86%僅僅相差0.05%,和浙江衛視的0.82%也非常接近。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由此可見,衛視的競爭力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劇波動。2017開年電視劇,主要衛視之間競爭激烈、膠著,央視一套《于成龍》雖然表現較好,但並未拉開太大層次。2月份,上海、浙江衛視攜手憑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推動一波收視行情。3月份,湖南衛視先後憑藉《因為遇見你》和《人民的名義》碾壓同期劇目,擴大了競爭優勢,特別是《人民的名義》創造上半年收視高峰,成為年度最大亮點。4月份,山東衛視《黃大妮》在競爭高壓下相對錶現較好。收視高潮之後,5月初,電視劇市場陷入相對沉寂階段,上海和浙江衛視再次趁機聯袂播出《歡樂頌二》,一躍成為市場弄潮兒。湖南衛視播出《思美人》之後收視相對低迷,到《夏至未至》方有所起色,衛視整體競爭格局重回開年拉鋸戰局面。暑期(27-35周)適逢政府重要宣傳窗口期,市場表現相對平淡,7月初,上海、北京衛視推出《我的前半生》掀起社會熱議與收視高潮,其他劇則表現一般。9月份,上海、江蘇播出《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直線攀升,成為大女主戲又一代表作。11月份,北京、上海推出《急診科醫生》收視略好,12月中央臺八套的《東風破》收視較好。

好劇稀缺,且集中在強勢衛視,大劇在衛視競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決定了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衛視的最終排位。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五、衛視晚黃時段,現實劇接地氣稱霸市場

2017年衛視晚黃檔首輪劇總收視率超過1%的有48部,超過2%的有8部,其中當代劇23部,古裝劇7部,年代劇15部,跨越劇3部。其中透露一個信息,現實題材劇競爭力強勁,已然主導了好劇市場。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在8部收視率超過2%的電視劇中,有7部是相當貼地氣、取材現實生活的劇目,獲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江蘇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聯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100城總收視率3.98%,成為年度冠軍。該劇由丁黑執導,孫儷主演,以清末陝西女首富周瑩為原型,講述了幾段驚心動魄的創業故事和情感歷程,一經播出,便憑藉精心的編劇、精緻的製作、精湛的演技,成為一部走心的作品,收視率一路節節攀升。湖南衛視有4部獨播劇收視率超過1.4%,其播出的《人民的名義》成為上半年度最大黑馬,該劇講述了檢察官身份的主角與貪腐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是最高檢影視中心重點打造的一部檢察題材的精品力作,大尺度再現反腐內幕,加上老戲骨飆戲,100城收視率達到3.74%,成為年度亞軍。都市生活劇《歡樂頌2》在浙江、上海倆平臺的總收視率為3.11%,是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推出歡樂系列的第二季,繼續講述居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五個女孩有關友情、愛情、親情、職場和理想的故事,成為年度季軍。

北京和上海東方衛視屢次攜手,聯袂播出系列好劇,在市場上有一定話題性,獲得不俗戰績,特別是現實題材劇表現搶眼:《我的前半生》播出後,引發社會熱議,該劇由沈嚴執導,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主演,講述了一箇中年家庭主婦失去婚姻之後重獲新生的故事,由於切中“出軌”敏感詞,充滿正能量,加上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出神入化,獲得2.81%的總收視率。《生逢燦爛的日子》同樣是一部都市情感劇,張嘉譯主演,講述20世紀70年代北京小衚衕裡普通人家的悲喜生活,充滿懷舊氣息,滿懷一代人的成長記憶,獲得2.19%的總收視率。《急診科醫生》是都市醫療題材劇,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主演,講述了一個救治患者,救贖自我的故事,總收視率也超過了2%。這兩家衛視還推出了兩部反特/諜戰劇《風箏》和《剃刀邊緣》,總收視率分別達到1.67%、1.59%,實現了強強聯手的雙贏。湖南衛視《因為遇見你》講述餛飩店小妹到蘇繡大師的夢想勵志故事,新人主演,名不見經傳,卻憑藉勵志氣質,獨播後獲得2.16%的收視率。

在收視率超2%的電視劇中,唯一一部古裝劇是大IP古裝玄幻仙俠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浙江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聯播,該劇是根據唐七公子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三段愛恨仙戀故事,由上海劇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趙又廷、楊冪、迪麗熱巴主演,在兩家衛視收視率分別超1%。同樣是大IP古裝劇《孤芳不自賞》在湖南衛視收視率儘管突破1.4%,卻陷入“摳像”風波。總收視率超1.4%的電視劇還有《黃大妮》《我們的少年時代》《外科風雲》《深海利劍》《孤芳不自賞》《雞毛飛上天》《于成龍》和《守護麗人》等。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在重要宣傳期推出的72部參考劇目,2017全年播出27部,其中有9部收視率超1%,並且出現了《人民的名義》這樣的現象級大劇。《生逢燦爛的日子》《急診科醫生》《國民大生活》《外科風雲》《雞毛飛上天》《青戀》《我的1997》和《林海雪原》等劇表現亦可圈可點,為行業樹立良好榜樣。

六、衛視次黃周播劇,成古裝大IP的戰場

自從湖南衛視開闢周播劇場這個藍海大獲成功,隨著晚間檔競爭白熱化,更多省衛視考慮開闢新戰場,紛紛將目光瞄準周播劇。相對於晚黃劇,周播劇題材更自由靈活,更契合年輕觀眾的收視偏好,成為電視劇市場的新亮點。例如,科幻劇《那片星空那片海》根據桐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奇特的凡人女與鮫人男的夢幻愛情故事,構思奇特。

2017年次黃時段衛視共播出26部周播劇(有審批證號),其中古裝劇有15部之多,佔近六成。古裝周播劇中,以歷史故事劇(6部)和時代背景架空的神怪玄幻劇(3部)為主,此外還有戲說演繹、言情、公案、武俠等題材。

這些周播劇中有IP原著的共16部,佔總量的六成。古裝劇大部分擁有一個大IP(11部):《楚喬傳》《擇天記》《秦時麗人明月心》《醉玲瓏》《那片星空那片海第二季》《上古情歌》《大唐榮耀二》《射鵰英雄傳》《琅琊榜風起長林》《青雲志二》和《極品家丁》,大部分改編自熱門網文IP,天然自帶粉絲光環。而當代劇,也多為IP改編作品,《浪花一朵朵》《那片星空那片海》《極光之戀》《路從今夜白之遇見青春》和《春風十里不如你》分別改編自酒小七、桐華、王千赫、墨舞碧歌、馮唐的相關作品。

收視方面,大部分周播劇收視平平,2017年近六成總收視率低於0.5%,和黃金強檔劇收視率有一定差距。收視率超過1%的周播劇僅兩部。《楚喬傳》根據瀟湘冬兒的小說《11處特工皇妃》改編,是一部大女主戲,講述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奴逆襲的故事,由上海蜜淘影業有限公司製作,趙麗穎、林更新、竇驍、李沁主演,湖南衛視播出後在100城獲得了1.77%的收視率和11.59%的市場份額,這一成績讓諸多黃金強檔劇亦黯然失色,成為次黃檔年度冠軍。《擇天記》改編自貓膩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逆天改命”的故事,由當紅頂級流量明星鹿晗主演,獲得1.09%的收視率。儘管其他周播劇收視不盡如人意,但它們豐富了熒屏,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而且隨著一些政策限制,越來越多的大劇會考慮次黃時段,選擇周播模式。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七、地面頻道熱劇有地域差距,頭部劇競爭激烈

2017年地面頻道流行的劇風依然集中於風格硬朗、情節緊張、節奏明快的“軍事鬥爭”和“反特/諜戰”題材,“近代傳奇”題材也有驚豔表現。進入100城18:00-24:00時段頻次最高的電視劇有兩部——軍事鬥爭題材《我的壓寨男人》和《雙槍》,在15個城市進入前20名之列;“軍事鬥爭”劇《我的父親我的兵》和“近代傳奇”劇《一劍橫空》,在12個城市進入前20名;“軍事鬥爭”劇《雪地娘子軍》《第一聲槍響》和“近代傳奇”劇《烈火刀影》,均在10多個城市進入前20名。此外,還有一系列劇目在7個及以上城市表現突出,包括《冰鋒》《血債血償》《黃大妮》《女子特戰隊》《李三槍》《神勇武工隊傳奇》《地道女英雄》《黑狐之風影》《戰火中的兄弟》和《戰地槍王》等等。

201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分析,65%首輪劇採取獨播模式「乾元分享」

中國電視劇資源流動正在加速分化與合流,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業內IP的產業鏈佈局意識正在形成,基於堅挺大IP的續集創作持續進行中電視劇資本市場更趨於理智,更重視劇的製作品質,政府也在積極引導市場,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2018開局,現實題材劇挑大樑,是否還能打破既有壟斷堅冰,走出一波新行情,後續如何,讓我們靜等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