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视角:山东青年的上岸之旅

Kopu导读:在山东,也许没有什么工作比公务员这个职业来的更为体面和光鲜了。考上公务员也成了如今山东青年毕业后最热衷的去处,故而对于山东人来说"考不上公务员,就别想做我家女婿"、亦或"小伙考8次终上岸"等等之类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考录比例,山东青年丝毫没有动摇一颗上岸的心。那么,山东青年为何热衷考公务员?

Kopu城市视角:山东青年的上岸之旅

Kopu解读:孔孟文化,阶层跨越

山东,历史上便是孔孟之乡,儒文化的发源地。自然的,从小受儒文化熏陶下的山东青年,"官本位"的思想自然不轻,故而山东形成浓厚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和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由于公务员的高福利,铁饭碗,成功上岸,考上公务员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普通青年的最好出路。

当然了,除了地域文化的影响之外,单从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剖析的话,山东青年拼命考上公务员也是光宗耀祖和实现阶层跨越的重要方式。

Kopu城市视角:山东青年的上岸之旅

回溯到上世界八十年代,80%的国民都是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下,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远高于农民,只有拼命高考才能实现阶层流动,脱离工人、农民身份,成为上流社会人士。

另外尽管经济改革几十年了,但人民的思想水平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思想保守的山东青年为了改变阶层,加之文化的影响下,在山东青年眼中,有可观收入并不意味着与之相等的社会地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公考就等于拔高身份地位和权力优势。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就等同于政府官员,升职伴随着权力的扩张。这种权力包含着各种利益和特权,例如工资外的福利待遇、子女教育、住房补贴等等不可点明的灰色收入。

Kopu解读:人口压力,经济压力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山东省人口经济情况。山东是有名的人口大省,有1亿多的人口量,人口众多却缺少同等的就业岗位,内部矛盾突出,经济活力低下,激烈的岗位竞争,引发山东青年对未来深深的不安,此时铁饭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尽管山东是GDP大省,但整体来说经济情况并不好,尤其是民营企业少且活力不足,能提供的高薪体面职位并不是很多,在一般企业上升空间也很有限。与江浙沪的百花齐放形成对比的是,山东不仅缺少高新技术企业的加持,还缺少活力完善的创业环境和个人创业扶持政策,加上思想保守,考公上岸是最好不过的出路了。

Kopu城市视角:山东青年的上岸之旅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就业压力愈显高昂,公考也不仅仅是山东青年的出路,也是更多人的选择。Kopu君觉得,缺乏安全感的青年们,有机会的话,也许,拆迁来的比上岸更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