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滿,這意味著身體有哪些變化,又如何養生呢?

進入小滿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的溼度也大,一些露天的木器經過雨淋日曬,表面是乾的,但是內部的潮氣會向外散發出來。


在上面坐久了,溼邪入侵,易發痔瘡,皮膚病,甚至年歲比較大容易患風溼,關節炎等等。所以,夏天要避免坐臥在潮溼的場地,或穿潮溼的衣服。

今天小滿,這意味著身體有哪些變化,又如何養生呢?

生活飲食以清淡的素食為主

夏季增辛一方面以辛能宣肺,防治心火過旺,另一方面辛味多能促氣血流通,不令瘀滯,本身就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唯辛可增而不可過,不可言辛就用辣椒,不可醉酒,蔥蒜等五葷也不宜吃太多,多食令人神昏。

小滿時節要保持心智和精神上的清醒,而飲食對此是有影響的。清淡的飲食,其氣質亦清,所以不少修行人飲食上比較清淡,不食葷腥。而五葷和重口味食物刺激性比較強,昏沉時少吃一些能振奮精神,但其氣質又比較濁,吃多了反而更昏沉散亂,或精神亢奮(心火隨旺)。

另一方面,清淡的飲食減少脾胃的負擔,夏天脾胃本身就比較弱,夏季雨多溼又重,所以祛溼也是夏天的重要任務,宜食一些如清熱利溼類的冬瓜、芹菜、赤小豆、白扁豆等。

所以,初夏時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氣血易滯、血脈易阻的,那吃點辛味的行氣化瘀當然是對的。而在溼重的夏天,吃些清熱利溼的食物也是非常合理的。

今天小滿,這意味著身體有哪些變化,又如何養生呢?

減苦不是不吃苦

夏三月不可食豬心,恐死氣犯我靈臺耳。宜食苦蕒以益心。——《金匱要略》

夏天不宜吃動物的心臟,以夏天被殺的動物時恐懼所生的毒素多聚於此時最盛的心臟,故其心臟多有毒素(死氣),吃動物的心臟主要也是作用於人之心,故夏不食心,以免其毒素入人之心(靈臺)。

小滿苦菜秀。小滿前後,民間有吃苦菜的習俗,儘管這個習俗如今已漸漸被人淡忘。

苦菜是敗醬草的嫩葉,又名苦麥蕒。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詩經》有句:“採苦採苦,首陽之下”。

鮮苦菜清洗乾淨後,用開水燙熟以苦澀味,然後過冷水,加調料涼拌、炒菜、醃漬、做湯解渴,味鮮美而微苦。

雖說夏日減苦增辛,但亦不可拘泥死板,要視實際情況而定。如食辛太過反而耗散,而苦味之物卻是降心火的不二之選。另外,苦能燥溼,到盛夏暑溼重時,適量吃些苦味也是有必要的。

“春月少酸宜食甘”的道理也一樣。春天是少不了柔肝養陰的酸味的,酸性收斂,能抑制過旺的肝氣,但過食酸味則收斂過度,違逆了春季的生髮之性。

苦味多寒,故吃多了傷陽氣,違逆了夏天養陽養長之道。但夏天心火又容易旺,苦能瀉心火,故言其“益心”。

時令水果

不少水果在小滿後開始陸續上市——俗諺雲:“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

杏和李,在水果中的地位似乎並不高。作為水果,杏李都有生津之效,杏溫李涼,李色紫而入血分,所以李還有涼血清熱的作用。

雖說“桃養人”,但其實桃子的禁忌也不少,我們看桃杏李梨,在春天開花的時間都差不多,但結果的時間卻不同,杏李最早,桃子稍晚,梨則要到秋天才成熟。成熟得越晚就越平和。成長期越短,成熟得越早的水果,吃多了越容易發宿疾,因為其生髮之氣都較足。所以,杏李不可多吃。

另外,杏李(以及一切水果)必須完全成熟後,味甜的時候才宜食用。未成熟或催熟的水果有酸澀之性,能斂邪氣,兼發舊疾,病人尤其忌食。

櫻桃和荔枝也是小滿的時令水果,櫻桃溫中益氣,荔枝安神益智。但兩者性皆溫熱,多食助熱動風,有內火者尤當忌食。櫻桃的生長期也短,屬於水果中的發物,《隨息居飲食譜》雲其:“諸病皆忌,小兒遠之。”

枇杷味甘性平,能清肺熱,兼潤肺,利肺氣。多食亦助溼生痰,凡水果多食皆能生痰溼,故《內經》雲:“五果為助”,只能是輔助,不能當飯吃。

今天小滿,這意味著身體有哪些變化,又如何養生呢?

小滿·習俗

小滿——南北含義各不同

小滿的意思是小麥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即未大滿,故名小滿。這是“小滿”二字的原意,也主要是針對北方地區而言的。

南方更多的是通過小滿這天的雨量有無多寡,來預測今年芒種梅雨季的雨量,農諺雲:“小滿不下,黃梅雨少”。

所以,在南方,“滿”成了雨水多寡的指標。“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就是指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的情況。

今天小滿,這意味著身體有哪些變化,又如何養生呢?

五月寒

春天有倒春寒,夏天有五月寒,“五月寒”又名“小滿寒”。理論上,小滿期間,全國各地都漸次進入了夏季,但即便在南方,也可能會出現氣溫只有十幾度的天氣。

隨著降雨量的增長,小滿節氣依然可能會有比較陰溼潮冷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