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羣衆呼喚安全網約車 但京東其實是想進軍貨運市場

最近,京東很不太平。京東CEO的個人新聞和京東佈局網約車業務的消息不斷衝擊著人們的眼球。暫且拋開別的事情來討論京東的這一業務變化,根據查詢得到的結果顯示,京東下屬的江蘇京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增加了部分業務,其中“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和“公共汽車客運服務”等引發了關注。


打車群眾呼喚安全網約車 但京東其實是想進軍貨運市場


此次經營範圍的增加對京東來說意味著什麼?很多人認為這是京東有意向網約車行業進軍的徵兆。但是我們必須關注到京東網約車的現實可行性,還有這對京東來說有什麼好處?網約車安全問題引起大眾質疑的今天,京東真的會進軍與其業務相關程度較小、佈局難度又很大的網約車領域嗎?

安全與壟斷問題困擾大眾 用戶呼籲強力攪局者

滴滴先合併快的,再合併優步中國,從此網約車行業形成了滴滴一家獨大的格局。可是滴滴規模雖大,德不配位,頻頻出現的安全性問題引起了用戶的不滿,也考驗著社會的耐心。

也許其實正如滴滴為自己解釋的那樣,互聯網出行已經實現比傳統出租車行業更低的發案率和100%的破案率,只是互聯網把它放大了。但不可否認,在近期的社會事件中,滴滴客服的不作為和滴滴“社交”營銷誘發的惡果,必然讓大眾難以釋懷。


打車群眾呼喚安全網約車 但京東其實是想進軍貨運市場


經過燒錢大戰的市場教育,網約車市場已經處於比較飽和的階段,滴滴擁有最多的網約車用戶。但因為大眾的不滿情緒發酵,用戶的流動意願仍然很強。與此同時,用戶又很難找到能與滴滴相抗衡的網約車,入局不久的美團打車已經停止擴張,曹操專車、神州專車、高德打車規模也都有限,覆蓋範圍和流量入口都比滴滴遜色不少。

此時,京東的這個動作便被有心人士留意到,在網絡上也引發了討論。京東集團有比較大的規模,在電商企業中也具有相對較好的服務,如果京東參與網約車競爭,當然也會引起很多有出行需求和安全考量的用戶的關注。

在這種心理引導下,京東投資東南亞打車應用Go-jek的過往經歷也成為了京東打車呼之欲出的“佐證”。人們渴望的歡呼聲中,透露的是在安全與壟斷問題下對攪局者的期待。但是京東能不能滿足這種期待呢?

網約車監管趨嚴 京東入局難度不小

其實,京東塊頭雖大,品牌雖強,卻也未必能實現迅速擴張,更不用說提出更好的安全解決方案實際能投入應用。

首先,京東如果要做網約車,追趕滴滴成為首要問題,地域覆蓋和擴張的難度眾所周知。網約車經營僅僅只註冊經營範圍還是不夠的,需要在各地獲得相關的准入資質,即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即使是滴滴也仍然在一些城市沒有辦下來。隨著監管嚴格化,京東要辦理相關許可的難度也會加大。

其次,京東能擔當得起用戶的期待嗎?京東能不能做得比滴滴更安全其實也是存疑的。各個平臺的駕駛員人群總的來說不會有太大差別,在篩選階段,京東招募到的駕駛員可能不會例外,也會與滴滴等公司的司機大體相似。在運行階段,預防不測事件的發生需要排除各種隱患因素,行業內本身已經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京東在一時之間要實現突破也並非易事。

還有人說京東是趁著滴滴出事被懟、美團偃旗息鼓,網約車行業熱度降溫之時趁虛而入。但京東也不可能滴滴一出事馬上就去修改經營範圍,一般來說這應當是長遠佈局,而京東在網約車上的動作一直都不明顯,所以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不成立的。

打車與京東的業務協同性有限 佈局貨運才是真實目的

從業務協同性上看,京東做網約車與其電商和物流業務的關係都不大,京東自身很多業務的擴展研發上還需要資金,也不太可能突然投入到一個虧損更嚴重的行業。滴滴這位行業老大就傳出今年上半年虧損40億的消息,可見盈利的時候還遠遠沒有到來。

相反,與京東物流關係更緊密的應該是貨運業務,有的分析人士就推測京東的打車業務其實是“貨運版滴滴”。同城貨運作為物流上重要的一環,京東的這一佈局是搭建物流全鏈條的必經之路。

目前,京東已經佈局了針對長途的京東物流和針對短途小件貨運的達達-京東到家。在貨運上,短途大件還是一個缺口,而貨拉拉、滿幫、快狗的激烈競爭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京東自認具有更強的實力,其進入也是理所當然。

根據長庚科技透露,物流圈普遍清楚京東即將做“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的消息,這個平臺正是要與滿幫、快狗競爭,我們推測其實際上就包含貨運平臺的功能。由於京東沒有組建地推團隊,也沒有作出任何拉攏司機的舉動,所以短期來看京東可能還沒有做好要做客運的準備。

是誤會還是障眼法?

因此把這次修改當做是京東挑戰滴滴的信號,完全是一廂情願。那麼怎麼準確地解讀京東經營範圍的變更呢?

首先“公共汽車客運服務”明確對象就是公交車,或者說中巴車、大巴車這一類,並不是網約車平臺常見的小轎車或SUV。在這一點上確實容易造成疑問,公交車客運怎麼說都是與京東的業務不重合的,但當我們查找一下新聞資訊,或許也就不難理解了。京東公司有100多輛班車,確實可以構成“公共汽車客運服務”的事實,註冊相關經營範圍也在情理之中。


打車群眾呼喚安全網約車 但京東其實是想進軍貨運市場


相比之下,“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的情況就比較複雜,更像是京東公司最大限度降低貨運風險的策略。

對比其他網約車企業,我們可以發現滴滴(滴滴出行)、美團(路團科技)註冊了“網絡預約出租車客運”,與京東的“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只有兩字之差,但有明顯的含義區別。曹操專車(杭州優行)雖然只有 “網絡預約出租車”,但同時還有“道路普通客運”。

相比之下,江蘇京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只包括了公交客運,沒有像曹操專車一樣的道路客運。從這裡看,京東對經營範圍的修改與我們從其他網約車企業觀察到的既往表現並不相符,所以京東目的並不在於進行網約車客運,新的經營範圍也不允許其進行網約車客運。

但是如果只是貨運的話,貨拉拉和快狗速運的經營範圍也沒有涉及到“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這一條。也就是說這一條並不是必要的,京東為何又要加上這一筆呢?


打車群眾呼喚安全網約車 但京東其實是想進軍貨運市場


筆者認為,這是京東出於規避風險的需要。今年7月多地大雨,部分用戶通過預約貨拉拉的方式出行,引發媒體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貨運公司容易涉嫌非法營運。

儘管平臺通過各種措施制止這一現象的發生,但用戶仍然有機會鑽空子。因為在運貨的過程中,用戶坐在副駕駛“跟車”本來就合情合理,這就導致不能排除部分用戶名義上運貨、實際上搭車的情形發生。按照目前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的解釋,貨運車接客運單、人貨混裝等屬於明確的違法行為,對不超載的正常跟車尚沒有做出明確解釋。

網約貨運車在規模壯大後必然會受到更多關注,爭議也會增多。針對網約貨運車的監管辦法可能也會跟進,不排除統一納入網約車管理體系的可能。京東註冊這個經營範圍也算是顧及到這一點,早做準備以防萬一。

總的來說,京東在短期內確實沒有做客運的打算,把此次業務變動看做網約車新格局的開始更多的是出於對滴滴的不滿。京東就是想規避好風險,安安靜靜地做同城貨運,補全京東物流在短途貨運上的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