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爲何被後世稱爲「千古罪人」?

對於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明朝這一段的歷史可以說是被大家所廣泛熟悉的,這一部分要歸功於各類以明朝為時代背景電視劇,讓大家從熒屏上直接瞭解了明朝。當然不只是電視劇的功勞,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明朝那些事兒》在網絡大火。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你會熱血沸騰,感覺高大上的明朝無人能敵,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它帶動了中國一批青年、中年人去了解明朝的歷史。初讀明朝歷史,你會佩服朱元璋的勇氣和魄力,從一個乞丐一步步走上皇位;也會痛罵朱棣的暴虐。但是我們不能忘了一個人,他是一名太監卻被後世人永遠銘記。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他是“三寶太監”鄭和,說起鄭和,就得談起他的航海事業,他留下了大量的航海記錄和造船技術,但是這些遺產並沒有流傳到後世,在這其中一個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就是劉大夏。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在整個明朝歷史中,劉大夏的名字並不算響亮,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即使能夠記住這名字的人,多數都會鎖定一個印象:

他燒了鄭和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海圖……以及其它相關資料。對於劉大夏的那種行為,後世有些人將其稱為“千古罪人”。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劉大夏,與王恕、馬文升合稱"弘治三君子",又與李東陽、楊一清被稱為"楚地三傑" ,輔佐明孝宗實現了“弘治中興”,是弘治朝的一代名臣。劉大夏絕對不是一個壞人,他只是正義感強烈,憎恨宦官的橫暴,對宦官之一的鄭和也深惡痛絕。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當時朝廷要查三保舊檔案,但是查了三天沒查不到,相關官員追問:“庫中檔案,怎麼能夠失去?”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燬,怎麼還來追問?”也有人說其實劉大夏並不是反鄭和的航海事蹟,而是為了維護內陸運河漕運利益,銷燬航海方面的證據。

他是明朝“弘治中興”的能臣,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罪人”?

後世人認為劉大夏當時燒燬航海圖的舉動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錯失大航海時代的快速發展的契機。因此將劉大夏稱為“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