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國外共產黨概況

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範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國外共產黨概況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國外共產黨概況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在當代,世界上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和自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黨,絕大多數採用“共產黨”這一名稱。那麼,共產黨這一名稱是從何時開始使用的呢?

恩格斯在1843年10月23日至11月初寫的《大陸上的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共產黨”一詞。文中寫道:“這樣,魏特林在日內瓦及其近郊建立了共產黨的核心以後,就到了蘇黎世;……魏特林被看作共產黨的領導者……”“德國在有教養的社會階級中建立共產黨的條件,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優越。”恩格斯在這裡所說的共產黨,只是那些主張消滅私有制,實現社會平等的空想社會主義團體和派別,並不是指嚴格科學意義上的工人階級政黨。

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正式把接受科學社會主義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稱為共產黨,並且十分詳細地闡述了共產黨的性質、綱領、指導思想。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它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組織起來。共產黨的目的,是經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國外共產黨概況

1. 朝鮮勞動黨、古巴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等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考驗,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一直較為穩固。近20年來,各黨黨員人數普遍有所增加。越南共產黨黨員從蘇東劇變前的200萬增加到現在的240多萬, 朝鮮勞動黨黨員從300萬增加到400萬,古巴共產黨黨員由70多萬增加到80多萬,老撾人民革命黨黨員由8萬增加到12萬多。

2.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於2001年、2005年在議會選舉中兩次取勝,連續成為執政黨。該黨原為蘇聯共產黨的地方組織。蘇聯解體後,黨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一度處於地下狀態。1994年,開越南共產黨始進行公開活動並於當年召開代表大會,重新建黨。該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強調自己是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一切勞動者的政黨。

3.塞浦路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於2003年作為參政黨,與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運動黨一起組建了聯合政府。該黨是塞浦路斯最大和最早成立的政黨。

4.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4月的議會選舉中一鳴驚人,成為議會最大黨併成立了由尼共(毛主義)中央主席普拉昌達領導的新政府。尼泊爾共產主義運動中存在兩大流派,一是在合法鬥爭中發展壯大的尼共(聯合馬列),二是一直堅持武裝鬥爭的尼共(毛主義)。蘇東劇變後,尼共(聯合馬列)依據尼泊爾國情適時調整自身的政策綱領和鬥爭策略,抓住蘇東劇變後尼泊爾進入民主化時期的機遇,多次參與聯合政府或者自己單獨執政。尼共(聯合馬列)隨後加入了聯合政府。

5.在原蘇聯地區,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的實力最強,影響最大。1991年,這個黨曾被取締,後經艱苦鬥爭重新爭得合法權利。此後,俄共不但積極參加了歷屆國家杜馬選舉,而且推舉領導人參加了三次總統大選。近年來,俄羅斯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俄共復興的勢頭受阻;其內部思想分歧也日益加劇,多次發生分裂,力量受到很大削弱。黨員人數由2003年初期的50萬人下降到目前不足20萬人,基層組織由2003年初的17500多個減少到14700多個,目前有地方分部約2400個。烏克蘭、白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共產黨也是較有影響的共產黨。而在原蘇聯地區的其他國家,共產主義運動的力量非常有限:有的共產黨狀況不佳,有的根本不允許重建共產黨,有的共產黨始終沒有獲得合法地位。

6.在前東歐地區,蘇東劇變的政治地震使得共產黨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在波蘭、羅馬尼亞以及南斯拉夫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巴爾幹諸國,幾乎看不到共產黨人的蹤跡;但在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共產黨人重建了自己的組織,只是名稱不同,力量不等,影響各異。

7.美國共產黨是美國左翼政黨中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政黨。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一樣,美共也因蘇東劇變而受到巨大沖擊。經過多年的重建努力,美共力量有所恢復,目前幾乎每個州都有美共的分支。登記在冊的共產黨員約有5000名,每月大約都有160名民眾通過其網站入黨。其黨員成分主要是產業工人,也包括一些科技人員、教育和醫療工作者等。

8 . 日本共產黨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非執政共產黨之一。由於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共就同蘇共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多年來日共與蘇共一直呈對抗狀態,因此在蘇東劇變的衝擊下,日共並沒有像其他共產黨那樣遭遇內部危機。近十幾年來,日共一方面抓組織建設,一方面進行綱領路線的調整和變革,其自身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目前,日共的黨員人數從1994年的不到36萬增加到約40萬,黨支部發展到25000個,黨的基層組織網覆蓋全國。但在國會選舉中,日共的劣勢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在2007年的日本參眾議院中,日共總共只有16個議席。日本共產黨至今仍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大的共產黨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