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區跳出「小農業」發展「大農業」 打響「綠色食品牌」

紅塔區跳出“小農業”發展“大農業” 打響“綠色食品牌”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打好“綠色食品牌”,農業生產是基礎,精深加工是支撐,產業融合是關鍵。對於人多地少,發展受限的紅塔區農業而言,只有通過轉變發展理念,推進發展動能轉換,才能推動生產結構優化,促進產品加工升級,深化產業融合發展,跳出“小農業”發展“大農業”,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打響“綠色食品牌”,促進鄉村振興。

盤清家底,選準發展路徑

2017年,紅塔區一產業增加值15億元,佔全區GDP比重2.4%,佔全市一產業比重10.6%,全市排名第6位。從三次產業結構看,紅塔區農業可謂是體輕量小。

紅塔區糧食、蔬菜、烤煙、水果產量分別佔全市的8.6%、6%、6.5%、5.4%,油料、肉類產量分別佔全市的25%和20%,主要農產品產量在全市均不佔主導地位。

紅塔區常用耕地面積14.7萬畝,佔全市的9%,位列第7位。人均耕地面積0.76畝,低於全市平均1.2畝水平,位列全市第8位。農業人口19.5萬,佔全市14.4%。從發展空間看,人多地少的格局使其農業發展缺乏有效支撐。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田園風光 玉溪日報記者 潘泉 攝

與此同時,作為全市乃至滇中核心城市,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環境承載壓力的不斷加劇,紅塔區農業發展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壓縮。

從狹義角度看,在紅塔區的整個經濟大盤中“小農業”現象日顯突出。

地處滇中城市經濟圈核心區和麵向南亞東南亞國際交通樞紐的紅塔區,以其愈加突顯的區位優勢吸引了達利園、貢潤祥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興業。滇雪糧油、貓哆哩、醬豐圓等一批本土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百信(雲南玉溪百信商貿集團有限公司)、金晟(雲南金晟農產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農產品出口企業貿易日趨繁榮。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蒯子猷 攝

今年上半年,紅塔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27億元,同比增長6.9%,佔區屬工業總產值比重11%。全區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形成集糧油製品、肉類製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調味品為一體的產業體系。

從廣義角度看,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農業”已成為紅塔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業內認為,紅塔區轉換農業發展動能,推進“小農業”變身“大農業”,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路徑在於——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進一步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促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有機化;著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進一步提升精深加工層級,促進農產品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著力推進智慧農業平臺建設,進一步整合生產要素,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結構調整,推動提質增效

打造集種植、粗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產業鏈,讓紅塔區的小香蔥香飄大市場。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發展精品花卉,讓紅塔區玫瑰豔麗綻放。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菜農正在收穫小香蔥 玉溪日報記者 陳佳 攝

紅塔區在鞏固提升糧煙種植水平,提檔升級畜牧業的基礎上,在壩區發展以小香蔥為主的精品蔬菜種植,在山區發展以青花、白花、辣椒為主的夏秋蔬菜種植,

全區蔬菜複種面積穩定在12萬畝左右。

引進荷蘭獨資企業玉溪迪瑞特花卉有限公司發展玫瑰種苗栽培,香港陽光基金投資的雲南探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落地建設新型花卉產業供應鏈體系示範區,培育本土企業發展盆栽小玫瑰……全區精品花卉及園藝苗木種植面積達1.5萬畝。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玉溪日報記者 陳佳 攝

與此同時,培育91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53個家庭農場,建成6個現代農業莊園,發展休閒農業經營戶32戶,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

紅塔區正緊扣質量強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原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圍繞精品、特色、高效、綠色推動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貓哆哩”成為全國馳名商標,“滇雪”成為雲南食用油行業領軍品牌,“貢潤祥”成為“中國太空第一茶”,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員工包裝普洱茶膏產品(資料圖)玉溪日報記者 潘泉 攝

截至今年上半年,紅塔區農業生產加工企業達69戶,18戶企業通過“三品一標”認定,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2戶,預計年內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88億元,同比增長8.7%。

紅塔區正立足發揮區域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優質、安全、可靠的原料保障體系。緊扣消費轉型升級需求,抓管理、強技術、樹品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由“數量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

優化農業生產,提檔產品加工,聚集市場資源,實施產業聯動發展。紅塔區正緊扣打響“綠色食品牌”主題,圍繞結構調整主線,跳出“小農業”發展局限,推進“大農業”提質增效。

產業融合,邁向高端優質

祥隆小香蔥種植基地、金山養殖場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業物聯網示範點建設,打造智慧農業新平臺,紅塔區農業生產開始邁出智能化新步伐。

雲南貓哆哩集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玉溪匯滇寶商貿有限公司線上農產品銷售額突破億元,雲南玉溪百信商貿集團有限公司農產品出口額突破7000萬美元。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紅塔區“大農業”對接“大市場”。

玉溪滇之極商貿有限公司、鑫農葡萄專業合作社、神園葡萄專業合作社、融盛草莓專業合作社相繼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農產品生產全程規範化管理。

红塔区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 打响“绿色食品牌”

神園葡萄基地葡萄豐收 玉溪日報特約通訊員 鄒一瑞 攝

應用“三農通”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分區域發佈種植和養殖技術信息、產品供求信息。實施信息進村入戶試點項目,建成66個益農信息社,實現全區涉農區域全覆蓋,晨鼎益農信息社入列全國百佳案例。

紅塔區通過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平臺建設,全面整合各類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要素,促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管理一體化發展,推動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提升煙、畜、林、果,做強菜、花、藥、油,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培育壯大本土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提升產業化層次。

立足農產品加工優勢,大力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創新平臺,促進新產品研發以及生產工藝、生產技術提檔升級,加快農產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

依託農業龍頭企業,立足“種全省土地、樹紅塔品牌、銷全球市場”,打造總部企業,發展區外原料種植基地,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大力發展開放型農業。

以大營街鄉村振興示範點、趙桅“生態田園·都市農莊”田園綜合體、春和“春和景明”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支撐,大力推動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

紅塔區通過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積極構建“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大農業”發展格局,大力推進產業融合和聚集發展,促進“大農業”步入高端優質發展軌道。

玉溪日報記者:唐文霖

審核:楊雪

終審:李向文

~ ~ ~ ~ ~ ~ ~ ~ ~ ~ ~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玉溪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