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了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導語:說到北京的網紅菜市場,人們總是會不約而同想起位於東三環附近三源裡的那一家。作為一個菜市場,三源裡近年受到了網紅級別的關注,被採訪、拍大片,頻頻登上各社交媒體,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期間還舉辦了一場經濟學展覽。(來源:界面)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2013年,第一屆“吃了嗎”菜市場藝術展在三源裡菜市場舉行,全部圖片由不是美術館提供。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2015年,《悅食Epicure》採訪了三源裡菜市場,併為攤主們拍了一組“大片”

臨近使館區的三源裡菜市場,起初是為了方便各國使館中的外國工作人員購買日常食品而建立。二十多年來供養著來自各個國家的胃,如今依然以品種豐富著稱,連那些偏門的各國食材都能找得到。

這裡每天發生著頻繁的交易往來,正是一個產生大量經濟學行為的微環境。在這場由得到App舉辦的“菜市場遇見經濟學”主題展覽中,經濟學者、《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作者薛兆豐用13個較為簡單的展覽模型讓複雜的經濟學變得通俗有趣。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菜市場遇見經濟學”主題展覽中,三源裡菜市場中被佈置了不少寓意經濟學原理的細節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裝置作品《漢堡的故事》,靈感來源於知名的經濟學故事《鉛筆的故事》,在這個菜市場,以漢堡呈現。在這個這個直徑1米、高達2米的仿真漢堡中,麵包、番茄、生菜、牛肉、芝麻,每一層都有微縮景觀和人物模型,表達食物的來源和生產流程。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這個看似簡單的漢堡需要經過種植、飼養、採摘、運輸等眾多環節和無數人的努力,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整個漢堡的製造。這闡述了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人們會協調分工與合作,生產出完整的產品。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在懸掛裝置《鑽石與水》中,天花板上懸掛起一片用水晶玻璃製作的鑽石和水滴。這一作品對應經濟學上著名問題,水和鑽石哪個帶來的幸福更大。並通過不同情況下人們對鑽石、水資源的不同渴求程度,引導觀者理解邊際收益的含義。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金寶湯罐頭被用來幫助理解易耗品和耐用品的區別,在策展人看來普通的食用罐頭是易耗品,藝術作品金寶湯罐頭是耐用品。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接近真實大小的牛模型,X光屏左右移動,實時顯示出不同牛肉部位,經濟學者解讀說這是因為人們收入上升,使得品味變得精細

現場除了反映經濟學原理的展品之外,還會有8個店鋪被以經濟學家的名字重新命名,每家店鋪命名的背後,都有一個經濟學故事。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在李嘉圖蔬菜攤,管理者認為即使他比搬運工的力氣更大,也要專注於自己的管理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比較優勢,帶來更高收入。這一思想的理論支持來自大衛·李嘉圖的著作《政治經濟及賦稅原理》。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弗裡德曼曾提出教育券的構想,在此次展覽中,以菜市場裡的一家早餐店為場景幫助人們理解。

假設在政府資助學生營養早餐,最好的辦法是給學生髮放早餐券。學生拿著這早餐券可以到學校附近任何一家早餐廳就餐,餐廳再憑早餐券向政府部門兌換資金。這樣既保持了政府對學生營養早餐的資助,又給早餐店引入了市場的競爭,辦得不好的早餐店將在競爭中失去生存能力。這一舉例再次加深了市場這個“無形的手”的存在感。

北京網紅菜市場裡舉辦了一場展覽 瞭解生活中的經濟學

一棵大白菜10塊錢,故宮的翠玉白菜卻是無價之寶。普通的白菜是易耗品,白菜的藝術作品是耐用品。

在此次展覽中,薛兆豐的新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也在三源裡菜市場舉行首發儀式。薛兆豐在BBS時期便以經濟學學者身份在網絡上公開發表觀點及評論文章,持續影響了讀者對經濟學的的認識,根據得到App的數據顯示,其在平臺上開設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課程,目前已吸引26萬以上讀者訂閱。

此前對於薛兆豐的評價還存在爭議。有學者曾公開質疑薛兆豐的學術水平,並批評稱“經濟學不是故事會”;但薛兆豐的支持者認為其主張的“盡力消除知識的神秘感”對於培養人們的經濟學興趣有不小作用,其授課風格也讓經濟學原理通俗易懂。

不論如何,像經濟學主題展覽這樣運用熟悉的生活場景去詮釋高深的理論知識,可以鼓勵非專業學習者對經濟學產生興趣、建立初步認知,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