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二季度市場震盪 三季度仍有上沖空間

2018年PVC基本呈現先跌後漲的走勢,年內低點為3月21日的6130元/噸,高點為6月12日的6958元/噸。2018年一季度價格指數的均值在6414點,二季度價格指數的均值在6716點。進入三季度,預計PVC價格區間內整理為主。截至7月3日,PVC價格指數為6817,月環比漲0.6%,相比去年同期高9.4%。6月初,PVC市場主流平穩,期貨與現貨走勢大致平穩,利好利空因素均存在,隨著峰會臨近,山東地區裝置開工暫停,運輸受限,下游限產,價格小幅鬆動;進入月中,PVC市場弱勢運行,山東地區裝置開工逐漸恢復,下游需求陸續恢復,但市場成交相對冷淡,受期貨影響,市場隨之變動。月底,PVC市場受期貨市場影響開始小幅震盪,市場弱勢整理為主,整體PVC市場走勢平平。

PVC二季度市場震盪 三季度仍有上衝空間

7月伊始目前,利好利空因素均存在,受期貨震盪影響,市場成交冷淡。後期PVC市場或將弱勢整理為主,行情維持震盪整理,後期不乏期貨繼續走跌,現貨或將陰跌可能。後期仍需關注國家政策,期貨,庫存,上游原料以及下游需求等方面的影響。

市場參與者心態偏謹慎,筆者從供需、成本、庫存、內外盤價差以及環保等方面進行梳理,分享對PVC後市的觀點。

首先從供需平衡表來看,2018年一季度因春節因素,需求端下滑,供應端集中釋放,國內供應大於需求。2018年二季度,需求逐步恢復,國內裝置集中檢修,出現需求大於供應的格局。對於三四季度,筆者根據國內的排產計劃、進出口的預估、需求的季節性,測算出三季度供需格局好於二季度。隨著供應的逐步擴增,需求旺季完成過渡,四季度的供需格局將有所走弱。

其次從成本端看,國內八成以上的PVC為電石法,電石法PVC的重要原料為電石,用電石的價格作為成本端核算的標準。根據我們監測數據,2018年一季度西北電石價格指數在2887,二季度電石價格指數為3038,2018年7月3日,西北電石價格指數為3075,月環比基本持平,相比去年同期高24.2%。相比PVC的價格,上游電石的價格年度同比漲幅更為明顯,成本端對PVC的支撐較為明顯。

再次從庫存的角度看,2018年的庫存基本呈現先升後降的格局。截至2018年7月3日,PVC社會庫存降至35.7萬噸,月環比降12.1%,相比去年同期降8.1%(剔除新增樣本)。從庫存的角度看,庫存處於相對低位,產業流通環節存在補貨的潛力,庫存對於價格的驅動向上。

從內外盤的價格看,根據2018年7月3日的美元兌人民幣的牌價進行折算,外盤摺合人民幣的價格在7450—7950元/噸,相比國內價格倒掛明顯,對進口量有一定的抑制。從出口的價差看,暫時出口的套利空間尚未打開,國內PVC主要內銷為主。整體從內外盤的比價關係看,國內價格處於國際價格中的偏低水平。

最後從環保的角度看,2018年環保高壓持續,6箇中央環保督察組對第一輪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已在河北、內蒙古、廣西等10省(區)實現督察進駐,PVC的上下游均受到影響。從PVC的生產企業看,以西北的企業為例,A企業年產30萬噸的PVC裝置,因環保問題6月下旬提前進入輪修,輪修期間開工率50%,7月初輪修結束,7月3日,裝置基本恢復正常開工。B企業年產30萬噸的PVC裝置,為應對環保的檢查,6月下旬主動降負荷50%,7月裝置負荷提升至70%左右。這兩家在6月的產量損失量至少在1萬噸,佔兩家企業月度產量的20%。從環保因素看,儘管企業未出現集中停車的現象,但確實出現部分裝置降負荷減產量的情況。從下游的企業看,以華北地區的10家樣本企業為例,企業的開工率從6月初的76%降至6月中旬的59%,之後逐步整改復工,7月3日已經恢復至68%。環保對PVC的生產影響是剛性的,供應端的量減少,需求端的量短期減少,需求總量未發生變化,訂單後延。從環保的擾動影響看,短期供需均有減量,長期利好市場。

綜合來看,市場對宏觀經濟數據和中美貿易摩擦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存在擔憂,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較為謹慎,期貨盤面存在一定的調整的壓力。隨著利空因素的逐步消化,PVC市場的關注點將回歸產業因素。整體看,三季度供需關係好於二季度,成本端的支撐較為明顯,當前低庫存對價格的驅動向上,國內價格相比外盤估值相對較低,環保因素的利好緩慢發酵,PVC主力合約的價格仍存在上衝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