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頂著一張獨特的川劇“臉譜”,修建於2007年的清水河懸索橋,已經11歲了。

這座精細化管理的橋樑,給了成都人方便的出行,也給了成都人駛過的安心。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而這個秋天,清水河懸索橋迎來了首次大修。這項大修綜合維護整治工程由市城管委道橋處組織實施,預計於12月上旬完工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鋼構件鏽蝕、塗裝脫落,讓大橋有些黯然失色。

昨日,工作人員正在搭設汽車防護棚架,並在索塔柱子之間修建施工通道。同時,也在調查錨箱技術情況等,正有條不紊的開展施工作業。

經過11年的風吹雨打,我們能看到,清水河懸索橋外觀已有點點鏽斑。

市城管委道橋處有關負責人解釋,歷年維護管理與檢測監測結果表明,大橋結構主體受力狀況正常,無結構安全隱患,但是存在局部構件鏽蝕、塗裝脫落、橋樑除溼系統老化、索塔無檢修通道等問題。因此,本次綜合維護整治工作主要針對局部問題維修和後期維護通道建設!

綜合維護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主纜錨固系統及鋼錨箱等鋼構件防腐處置,塔頂裝飾鋼結構加固,檢修通道安裝,橋樑塗裝維護,混凝土裂縫修補,除溼機維修等六大內容。

與以往維護不同的是

此次整治,是在內陸橋樑管理中

首次運用海洋工程防腐領域技術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技術(OTC)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市城管委道橋處維護管理科副科長聶鵬瀟表示,該技術由工程院院士領銜研發,多用於海上鑽井平臺等海洋工程防腐領域,具有除鏽、防鏽雙重作用,能夠顯著提高鋼構件的耐久性能。

首先要裹一層防蝕膏,除去鐵鏽,防止鋼構件繼續鏽蝕;

其次,再包裹一層防蝕帶,其作用主要為密閉、隔絕;

最後,在防蝕帶表面加一層外防護劑,令橋樑抗老化、封閉隔絕氧氣。

目前,該技術在海洋高鹽度、高溫度、腐蝕性環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這也是該技術首次在我國內陸城市道路橋樑中應用,對國內橋樑維護領域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雙重作用。

作為成都最大的一座懸索橋,清水河橋橋塔“身高”約55米。“由於OTC防腐處置的部位多為密閉狹小空間,對密閉空間的安全防護和質量控制要求較高,且施工最大高度離地約55米,因此對施工人員和周邊行人行車安全防護要求較高。”

“所以對質量的控制、技術的控制、安全的防護、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

為此,市城管委道橋處組織橋樑及安全方面的專家,認真研究評審施工方案,專門制定了臨時交通安全專項方案、高空作業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採取了搭建汽車防護棚架等多項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該項目安全順利實施。

“待到12月上旬整治工程竣工後,清水河懸索橋的耐久性、安全性都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清水河懸索橋自建成以後一直缺乏直達橋頂的檢修通道,所以在平時的維護和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沒辦法到達主纜及橋樑頂部等一些關鍵的部位去檢查和維修。

因此,此次維修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新建索塔攀爬系統和檢修通道!據悉,攀爬系統由軌道、全自動升降機、檢查平臺組成,後期檢修將更加安全、便捷。“建成後,不影響橋樑外觀!”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特別提示:

為了最大程度保障交通通行,本次綜合維護整治將採取夜間0點至5點半臨時封閉清水河懸索橋橋面施工,車輛可提前從龍騰東路及大石西路匝道下橋後由二環高架底層道路通行,白天橋上車輛可正常通行。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頭條|全國首例!清水河橋穿上新型“防護衣”!綜合維護整治工程12月上旬完工!

主管: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主辦: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新媒體中心

採寫:李萌 趙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