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們,幫助孩子學習時請做到這4點!

現實的基礎教育情境,是一個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情境

家長和老師們,幫助孩子學習時請做到這4點!

焦慮的家長

在這樣的情境下,一切以看得見的“效率”為先,以更高的紙筆“考分”為主,人們普遍焦慮過度。“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和“應試傾向”的不良行為逐漸由校內轉向校外,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學生的認知、合作、職業和創新等能力長期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培養,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越來越減弱。

教育是有規律的,是一門“慢”的藝術

學生更多的看不見的、無法量化的“核心素養“是需要慢慢地去滋養、去培育,去因材施教和啟發誘導。任何不切實際的“大躍進”式的教育儘管能給某些人帶來一定的“實惠”,但它必將會毀了教育,毀了我們的孩子,毀了國家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學生在學習或成長過程中,遇到自身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在小編看來,當學生碰到困難時,一個優秀的教師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家長和老師們,幫助孩子學習時請做到這4點!

學習可以是快樂的

一、當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時,教師應該主要去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去做什麼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是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方式刺激學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產生疑問與好奇,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去吊學生求知的“胃口”。

不足的刺激無法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而過度的刺激有可能變成強迫、恐嚇和暴力的代名詞。

過度的刺激使學生被奴役和順從,只可能使學生學會簡單的死記硬背和機械的重複;它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使學生失去自信心!例如,英語學習在我國被過度重視,其教學方法又大多“簡單粗暴”,其結果是大量的創新型學生被扼殺!

雖然學生的學習是要以接受前人的間接經驗為主,但直接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要讓學生對他原來並不感興趣的知識逐漸產生興趣,只有經常靠他自身能力去“發現”一些對他來說是“新東西”的知識,他才能獲得當“小小科學家”的成就感。同時,經過自主探究獲得的知識由於它是自身“悟”出來的,所以比直接接受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和到位,而且能夠更加靈活地去應用。

只有學生長期對某方面的知識進行了思考和追求,在情感上才會欲罷不捨,才會“日久生情”,才會對知識產生直接興趣,才能獲得學習的主要動力。



二、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應該適時適度

家長和老師們,幫助孩子學習時請做到這4點!

教師在幫助學習學習

所謂適時是指當學生的自主學習快要失去信心而準備放棄的時候,在他真正發出求助信號的時候,在他歷經數次嘗試而沒有進展的時候,在他已經盡力但不能有所突破的時候。

現在的學生,很少有人為了某一問題而去苦思冥想,很少有人願意花費較多時間去自主探究某一未知問題。學生普遍缺乏抗挫折的能力,缺乏屢敗屢戰的勇氣和毅力,這與平時缺乏相應的磨練有關。

所謂的適度是指學生需要幫助的最佳程度應該是他“盡力跳,才夠得著”的程度。也就是說教師幫助要適可而止。有時僅需要重新刺激其求知慾;有時則需要幫助其越過自身不能逾越的“鴻溝”和渡過的“關卡”。教師一定要真正體現自己是在“教”而非“灌”,是在引導而非強迫。這個“度”的把握它會因人、因時和因課的不同而不同。



三、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應該以“反問”作為主要形式

當學生需要教師提供幫助時,教師應該將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反問的形式間接告訴他。因為“提出問題就等於解決問題的一半”。教師的反問必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啟發學生思考和做新的探索 。

很多問題的答案實際就包含在教師的反問之中。恰當的問題會使學生有豁然開朗,茅塞對開之感。用富有啟發性和暗示性的問題引導同學自主得出正確結論,是一個教師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這裡教師首要職責並不是不擇手段讓學生渡過難關,而是讓同學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要知道,知識是無窮盡的,與其強迫學生去接受他們並沒產生興趣的知識而使其厭學,倒不如去培養一個靈活聰明的大腦。因此,只有在同學思考和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退的時候,才需要教師不失時機地給予其適當的“點撥”和“甜頭”,從而維持其源源不斷的探究激情。

家長和老師們,幫助孩子學習時請做到這4點!

學生提問

四、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創設環境,設置情境,耐心地啟迪學生多疑好問,將學生潛在的“問題”誘導出來。

學生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水平的基礎上,提出個性化的疑惑,有助於他真正理解新知識,有助於把新知識真正建構到自己舊知識的體系結構中去。唯有如此,學生才能避免死讀書和讀死書,才能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識,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和外延。

一般來說,教師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學生所提的所有問題給其講清,尤其是涉及學生還沒有學過的新知識時,但應給其指出解決的方向,指點通途。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提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有些問題一時解決不了也要講清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