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在膝關節疾病裡面,滑膜炎的患者群體非常大,但對這個病了解的人,卻又比較少,所以導致有些患者的膝蓋腫了消,消了腫,症狀反反覆覆發作,不能根治。

那滑膜炎是什麼?該怎麼治?這也就成了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膝蓋內部有一個空腔,醫學上稱作關節腔。如果把這個空腔比作一個房間,那滑膜就好比是這個房間裡的壁紙。正常情況下,這張壁紙包圍著整個關節,從這張壁紙上,還會分泌少量的,一種比較粘稠的關節潤滑油,起到潤滑關節面的作用。

但當這張壁紙發炎後,會出現2個問題。

  • 一是這張壁紙會發生水腫,增厚,患者在走路時,有時候增厚的滑膜就會卡在關節縫裡,產生疼痛;
  • 二是這張壁紙不再分泌粘稠的潤滑油,而是開始分泌大量稀釋的關節液。所以整個關節從外觀來看變得特別腫大,患者自己也感覺膝蓋裡面脹脹的。
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膝關節示意圖

必須弄清:滑膜炎,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症狀

在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滑膜炎,不是一種病,只是一個症狀。就像我們頭疼、肚子疼一樣,別看症狀一樣,但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可是千差萬別,滑膜炎也是如此。那都是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滑膜炎呢?

  1. 細菌感染:比如細菌性滑膜炎,結核性滑膜炎;
  2. 免疫系統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關節炎;
  3. 損傷或物理刺激:比如半月板損傷、出血刺激,寒冷刺激;
  4. 化學刺激:體內環境過酸、過鹼,比如痛風,尿酸鹽引起關節內的滲出;
  5. 內分泌紊亂:激素水平的變化,如女性經期、妊娠期、產後和絕經期滑膜炎;
  6. 累積應力:關節過度疲勞、過度負重、手術等;
  7. 關節不穩定:包括關節的新鮮或陳舊的韌帶損傷引起關節不穩,滑膜受到膝關節內骨頭的擠壓、刺激,形成的滑膜炎;
  8. 異體蛋白的刺激:動物、昆蟲的叮咬,比如貓、狗、蚊、松毛蟲等。
  9. 腫瘤類病變: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是慢性炎症刺激或脂質代謝異常造成膝關節滑膜增厚,並在滑膜表面有細長絨毛或結節狀增生。其性質介於良性與惡性腫瘤之間。
  10. 小兒滑膜炎:一般屬於病毒感染性滑膜炎,也稱一過性滑膜炎。
  11. 老年人膝關節滑膜炎: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積液、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等。
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滑膜位置示意圖

滑膜炎積液(腫脹)消除,醫療康復鍛鍊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

通常情況下,建議患者不要盲目抽取積液或者注射玻璃酸鈉。而是通過醫療康復鍛鍊的方法,進行積液疏散。

腳跟滑動

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腳跟滑動

採坐姿,或躺姿並將腳伸直,輕輕的將膝蓋朝向胸口彎曲,並維持腳跟接觸地面,完全彎曲後再將膝蓋伸直回覆到原始姿勢,可做2組15次。

站立拉伸小腿三頭肌

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站立拉伸小腿三頭肌

拉伸小腿後方的肌肉(小腿三頭肌):面向牆壁站立約一步的距離,將受傷的腿往後伸,使腳跟採地並保持膝蓋伸直,腳掌稍為的往內轉(內八字),注意足跟不要抬離地面並維持此姿勢可15~30秒,一次可做3組。

仰臥位拉伸大腿後部肌肉

科普:解析滑膜炎、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它,防止復發是關鍵

仰臥位拉伸大腿後部肌肉

仰臥位躺在門邊或突出的牆邊,並將要伸展的腿靠近門框,利用牆面緩緩地上臺、伸展大腿、小腿,至膝蓋伸直感覺到腿後肌的拉伸、繃緊,保持動作15~30秒,可做3組。注意:患側腿抬起過程中,平放在地下的健側大腿、小腿與臀部要平穩地貼著地面,不要離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