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孩子、家長、老師都來看看!

開學啦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這個小貼士,家長和孩子都要看看!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開學第一課

一個暑假後,孩子們又要重回課堂了。新的學期,新的起點,不同的時期就會有不同的要求。新學期雖然有新希望,但是這樣的願望必須在遵守規定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下面普法君就結合身邊的小案例。給大家帶來“法律第一課”

案例:17歲的小李是高二學生,他和朋友在KTV唱歌時認識了萬某,後者給他推薦一種東西(冰毒)。出於好奇,小李在萬某的示意下吸了幾口。此後,小李一發不可收拾,不但自己購買冰毒吸食,還在家中容留他人吸毒。為掙錢,他開始販賣冰毒,被公安機關抓獲,最後因犯容留他人吸毒、販賣毒品罪被判刑。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涉毒物品不可沾

點評

毒品,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並誘發大量的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據調查,隨著近年來毒品濫用種類的多樣化,“80後”“90後”群體已成為毒品侵害的主要對象,絕大多數吸毒者初始吸毒年齡在18-35歲之間。究其原因,青少年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由於社會閱歷淺、識別能力低,受到犯罪分子“免費試用”“吸毒時髦”等引誘和教唆後,往往出於好奇而不加鑑別地去嘗試,一旦染上毒癮,不僅會成為毒品犯罪分子的“提款機”,走上“以販養吸”“賣淫吸毒”等違法犯罪的深淵,而且會導致多種器官功能衰退,給身體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過量吸毒會引起中樞神經的過度抑制,反應遲鈍,嚴重者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案例:16歲的小麗系高一學生。一天,她趁同學外出自己單獨在宿舍之機,將同學放在桌上的一部手機和包裡的現金偷走。案發後,小麗被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4000元。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不義之財不可取

點評

未成年人走上偷盜歧途,大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仨瓜倆棗的小偷小摸,到大的偷竊甚至搶劫、搶奪。我國刑法第264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案例:小王與同校學生張某打架“獲勝”,中午在校外餐廳擺“慶功宴”。小王在餐桌上炫耀毆打張某的情形,並揚言還要繼續把其“打服”為止,同班一名女生便過來規勸。僵持中,小王覺得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抄起啤酒瓶砸向女生頭部,致其重傷。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校園暴力不可為

點評

近年來,校園欺凌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看似“熊孩子”的惡作劇,卻有可能是觸目驚心的暴力犯罪。校園欺凌主要表現是,在校內外欺負、侮辱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面對欺凌行為,受害人不要害怕報復保持沉默,應及時告訴老師、父母並及時報警,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施暴者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到刑事責任年齡者也會受到校規的懲罰以及警方責令其父母對其訓誡。對於嚴重校園暴力行為的懲處,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佳佳在校學習期間經常曠課,結識了一些社會上的朋友。起初,佳佳因拒絕學抽菸而被“朋友們”逐漸疏遠。為了能和“哥們兒”打成一片,佳佳開始抽菸並參與這些“哥們兒”的小偷小摸行為。一天,佳佳夥同他人採用暴力威脅手段搶劫一女性財物時被抓獲,法院以搶劫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6個月。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不良習氣不可學

點評

有不良習氣的未成年人,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矯治,很容易發展成違法行為,甚至會觸犯刑律。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14種不良行為:吸菸;酗酒;曠課;夜不歸宿;攜帶匕首等管制刀具;打架鬥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案例:中學生張某在網吧內打遊戲,看到旁邊同在上網的劉某遊戲打得不好,便隨口說了句:“玩得真差勁!”劉某沒有吱聲,離開網吧後拿了一把尖刀回來,朝正在玩遊戲的張某刺去,致其重傷。

开学第一课!孩子、家长、老师都来看看!

複雜場所不宜去

點評

每個有劣跡的少年的犯罪軌跡,幾乎都受到過周邊不良影響。社會上一些不法經營者貪圖眼前利益,藉助開辦網吧、遊戲廳、歌舞廳兜售圖書和數碼產品,採取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引誘、教唆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歧路。《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6條規定,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青少年要遠離這些場所,遠離那些不良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