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念淡薄,對孩子教育冷漠,有這些表現的人究竟是什麼心理?

家庭觀念淡薄是什麼意思?表面上看是指一個人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或是責任心不夠強,對家裡的事情不是那麼的在乎,不問候,不關心,不牽掛,心裡只顧著自己的一種不良性格的人。家庭觀念淡薄,好像是不太想和父母交流,或者不知道怎麼和父母交流。

從描述中來看,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很多,現在和父母親不起來,這顯然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經常受到家長的毆打,以至於對父母產生了恐懼或者厭惡的情緒;或者如果是在一個很少有溫馨或者很少能夠體會到愛的環境中長大,可能成人之後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一個人之所以會對情感表現得淡漠,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想要有親密的情感,一個是不懂得如何建立親密的情感。

家庭觀念淡薄,對孩子教育冷漠,有這些表現的人究竟是什麼心理?

之所以不想要有親密的情感,可能與早期在親密的關係中受挫有關。這裡所說的親密關係通常指母嬰關係。如果一個人在嬰兒期就沒有體會到母親的無條件的關注和愛,那對於一個嬰兒來說就損害了他的自戀。每一個嬰兒在初生與這個世界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動。如果在早期母親沒有給嬰兒營造這種氛圍,那麼嬰兒體會到很多的挫折,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一個不被愛的人,是沒有愛的能力的,自然也無法去愛別人。

家庭觀念淡薄,對孩子教育冷漠,有這些表現的人究竟是什麼心理?

你並非是家庭觀念淡薄的人,也不是心理有問題和不孝順的表現,總的來說,這就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個過程,正處在某個“忐忑”的年齡階段,這是正常的現象!我爸(家族)重男輕女,家裡的重心都在弟弟身上,從小就給我樹立我是外人的觀念,一直跟我說以後有事不要靠他們不要找他們……很多事。不可描述。這時的你,不自覺的認為自己上大學了,成人了,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不想再像個孩子一樣被管束著,對父母的關心視為多此一舉,自己明明清楚但還是以違心的做法去對待,自相矛盾,自己給自己加上了一項心理壓力!

家庭觀念淡薄,對孩子教育冷漠,有這些表現的人究竟是什麼心理?

不懂得如何建立親密關係,可能是在早期沒有習得健康的建立親密關係的模式,或者沒有體會到過健康的和諧的親密關係。如果在一個情感淡漠的環境中成長,那麼長大之後,這個人也會顯得人情冷漠。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來初步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確實對於“愛”的教育,那麼自然也沒有辦法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