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1

我們經常對自己有很大的計劃,然而,明明知道做一件事應該會有很好的收穫,卻遲遲無法動手。

譬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書,指導自己怎麼在工作八小時之外創造自己的價值。

你也知道回家以後看一本書提高自己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卻怎麼也無法認真去做這件事。

對我來說,最常發生的事情,就是訂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一天沒完成,兩天沒完成,三天沒完成,好吧,乾脆就這麼刪了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2

  • 首先,進化論決定,物種都是越進化越懶。

如無特殊必要,人一定會選擇看起來最輕鬆的事情,把所有複雜的內容都留給概念就好。

人就是這麼短視,如果一件事情對未來是好的,但是對現在沒什麼改變的話,人很少會堅持去做這種沒什麼利益的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想獲得什麼了不起的新技能,又恰巧是從這些沒什麼短期利益的事情開始的。

大多數當作家的人都會在自己功成名就以後勸後輩,不要輕易走上這條路。

因為這條路充滿了艱辛、困苦和寂寞,不僅僅是有一般人所看到的榮光。

可是真正成名的,又有誰是一戰成名,都是經年累月的積累,被編輯拒稿無數才活下來的。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生命基因裡的這些惰性,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 其次,自我溝通的方式不夠善良。

我們每天都要演很多的內心戲,有時候別人一句話,就可以催生出一部偉大的內心戲在心裡。

知道嗎,這叫想的太多。

但是人是有一種習慣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憂慮過多,想好的反而很少。

在紙上寫十條關於自己的事情,會有一半是含有負面內容的。

我做過的實驗裡,一個班級,有人從開頭第一句話就寫得很溫暖負面。

總的來說,我們對自己總是不夠善良。

所以,當想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會想著想著就做不下去了。

因為怕做的不好,怕越做越差,怕周圍人的評價,想著想著就沒有了行動的意志。

但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超越自己能看到的能力,只要鐵了心去做。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 最後,沒有形成習慣。

很多理論也會說,你要想做一件事,去形成習慣吧。

經歷了自己形成習慣的過程,我突然覺得,語言的確是很乏力的東西。

因為在語言裡,沒有辦法表述,所有人形成習慣的過程都是痛苦和孤獨的。

並且,也沒有辦法告訴你,打破常規去形成新的習慣時,一個人磨皮挫骨所經歷的痛苦。

習慣不是說你堅持21天來形成的,如果你的眼光只盯在21天的話,到了21天,也會分分鐘崩塌。

習慣,是在往後看不盡的時光當中你都會去堅持的東西,我背單詞堅持了536天,如果哪天鬆懈了,我可能也會分分鐘放棄。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所以,請相信每一個事情的完成都不容易,當然,你的不容易,別人也是這樣不容易的。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3

那如果堅持一件事每個人都很艱辛的話,怎麼才能讓自己更輕鬆的負重前行呢?

  • 第一,制定清晰的目標。

每一個激勵你的人,都會告訴你制定目標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去做的話,聽一萬遍也是白搭。

你要相信你制定的目標會完不成,如果都能一步到位就完成自己的目標,那麼還要那麼艱辛的寫目標做什麼,那所有人都會成功了,怎麼會失敗。

所以,目標一定會完不成,短期完不成,就改善短期目標,長期完不成,就去改善長期目標,小目標不對,就去改小目標,大目標不對,就去改大目標。

如果你真的很想去領略異域風情,那麼請把你喜歡的異域風情貼到你隨時可以看見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很想享受金錢刺激,就把會刺激到你的金錢圖景放到你的手機桌面上。

但是事實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喜歡金錢,大多數人是希望通過金錢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是真的想要金錢。

這種情況下,可以試試跳過金錢,直奔自己的目標,也可能就會把自己想要得到的夢想用別的方式實現。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 第二,和自己做正能量溝通。

都知道要正能量,這個雞湯詞都快靠攏十大假雞湯之首了。

然鵝,還是要和自己做正向溝通。

我們的傳統文化總愛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時時去把憂患意識提到第一位。

但是,如果你碰巧看了《碟中諜6》的話,你就會發現,這位年過半百的大爺正在告訴你:沒什麼好憂患的,一切過不去的,都是自己的幻想。

是的,事情總是要發生,總是要做,很多人希望像阿湯哥那樣活成英雄,卻最終連他身邊那個絮絮叨叨的英國佬班吉都做不到。

班吉總是在事前唸叨不行了不行了,要出事要出事,但是好歹人家還有可靠的幽默感和臨場的求生欲。

大多數人只會空憂患,然後把憂患化成焦慮,再把焦慮化成擔負在心裡可怕的重壓。

正向溝通的原則之一就是,不為沒有發生的事情擔心,發生了自然有辦法解決。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 第三,把握“五分鐘效應”。

我們通常認為,只要開始做一件事五分鐘,就能讓這件事順利的做下去直到做完。

我們遲遲做不了一件事,因為沒有真正著手去做。

做之前自己心裡都有重重阻礙,可是真正做了以後就會發現,不存在任何阻礙,一切都會完美的依照規劃去進行,只要開始做。

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告訴自己,我現在不用做很多,先做個五分鐘吧,如果實在做不下去,到時候再說。

現在的生活已經不會給我們很多的整塊時間了,能把每一小塊細碎的時間用好,都已經是成就了。

所以,再下不了手,無法開始做事的時候,先做五分鐘試試。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 第四,再大的事都可以分列成小事,完成其中一件就是開始。

吳秀波說過:再大的戲劇,都是從一部一部小的戲開始演的。

做事情也是一樣,如果阿湯哥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要拯救世界的話,那麼《碟中諜》系列怕是拍不到第六部。

他做的,只是做好每一件小事,過好每一個當下,讓每一個當下都發光,事情就會慢慢的做好,繪製成一幅無比大的圖景。

每個人都在努力前行,沒有誰的道路比誰更輕鬆,世界就是被矛盾推動的,越多的矛盾,讓我們的成就顯得越珍貴,不問前路成敗,只管活好當下吧。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手帳式思維」想做一件事卻遲遲開始不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