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1

二八法則有很多名字,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名字叫80/20定律,還有一個名氣非常大的名字叫帕累托法則。

帕累託這個經濟學家的名字你可能是第一次聽說,不過有一句話你可能早就知道:社會上20%的人掌握有80%的財富。

帕累託非常厲害,是一個意大利人,他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來的帕累托法則,但他還有一個更牛的定律叫帕累托最優。

帕累托最優,我還是複製粘貼一下吧:

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也稱為帕累託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

帕累托最優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託改進的餘地;換句話說,帕累託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

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如果你不知道上面這一段講的是什麼,不要緊,你只要知道,帕累託是一個研究公平與效率的人,所以他提出二八法則也就情理相當了。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2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們會發現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顧客。

大多數人過來看看,只會有那麼一部分人真正的埋單。

還有就是,你會發現,80%的收益來自20%的市場,市場不一樣,供求關係也會不同。

同樣一件東西,同樣標價的,不同的地方會產生不同的收益。

你譬如賣一件國外大牌的衣服,放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賣,就那麼合情合理,很多人願意在這裡的大商場買大牌,供不應求。

如果你在大理的街頭看到這麼一件大牌,你第一反應肯定是,這是假的吧。

但是,一把產自大理的卡卓刀,你在北上廣深的大店裡看到,你多半會想,呵呵。

所以,市場所在地、周邊氛圍決定了一個產品的市場收益。

在傳媒業也是一樣的,一部作品的收益,憑版稅什麼的,可能能得到20%的收益,它的相關周邊開發能得到80%的收益。

還有一種歷史觀點,20%的人先天就得天獨厚,決定和推動了世界上另外80%的人的命運。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3

很多人認為,這個觀點,反應的是一種不平等關係,甚至直接叫它不重要的大多數法則。

所以得出來一個結論,避免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這個結論的得出其實合情合理,但是它畢竟是一種頂層邏輯。

所謂頂層邏輯,就是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已經很好的時候,站在金字塔頂端,你發現,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啊,所以我拿出奧卡姆剃刀,把所有能剔除的東西全部剔除,並且得出結論,當初我不去浪費時間做這些就好了。

於是再下一步設計的時候,會去往不浪費的方向去設計。

這個邏輯其實非常有效,我們真的可以借用這樣的觀點去給自己節省很多的時間精力。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4

但是如果只以這個方式來看待問題的話,我們就會在做事的時候茫然不知所措。

因為我們並不能準確的知道,哪部分是多餘出來的那80%,哪部分不該浪費自己的時間,長此以往,會焦慮到不敢做事。

用80%的精力去獲取20%的成績真的沒有意義嗎?

我覺得並不是。

歷史觀也有種觀點,我們沉默的大多數,默默無聞的做事,最終推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所以,對於一個學生來說,80%的精力付出給從80分到100分的這麼20分,可以決定這個學生的和別人的差距,可以決定這個學生進入前面的那20%。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做的事情,有可能80%是沒有意義的,那還有什麼擔心,儘量把好心中最想做的那20%做到最好,其他的自然就可以解決了。

就好像我們讀書,不會總選擇最實用的那一類,總有一類是當下沒什麼實用性的,看完會用一種微弱的速度去拓展我們的眼光和格局。

所以,其實對當下更應該有的是一種炮灰信念。

我知道我此刻做了此時不見得很有效,但是,這是一件我喜歡的事,那麼不管做多久,都不會被周圍的否定給打敗。

面對山一樣大的困難,但是真正折磨我們的,不會超過20%,拿出信念和勇氣,才能有機會看到真正的成就。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手帳式思維」二八法則的逆邏輯,同樣可以成全你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