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戰略意義?

楊健


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我國修築了大量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無疑是其中最為矚目的項目之一。它橫跨伶仃洋,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耗資巨大。那麼國家是基於什麼樣的戰略考慮去投入大量資金修築這座大橋呢?

首先從經濟角度考慮。香港為國際知名的金融貿易都市,澳門以賭博業和旅遊業為主,而珠海是1980年最先對外開放的四座城市之一,在改革開放戰略下擁有政策紅利,四十年來也是今非昔比,三座城市各有優勢,用一座大橋連接著三座城市可以優勢互補。大橋的建設,便利了交通,減少了很多成本,更能夠推動三地商人的相互投資,縮小區域差距,使得珠江三角洲同步協調發展。

從政治角度來說,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略。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二十餘年。目前,這一戰略不再侷限於能夠包容不同制度在同一個國家運行,而是在這一戰略的框架下推動港澳與內地的合作。港珠澳大橋,作為這三座城市共同努力、合作的結果,無疑為未來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示範:一國兩制不僅造福於港澳人民,也有利於全國人民。

最後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談,港珠澳大橋比起內地的大部分橋樑,施工更加複雜,面對的不利條件更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關更龐雜,但是即使如此,目前大橋建設仍然很順利,這是中國智造的成功。

如此看來,國家投下重資去支持大橋建設是非常有遠見的。


諸葛小徹


簡單說一下大橋本身。

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建成通車後,預計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大大縮減為半個多小時。

那這個大橋的建成,戰略意義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政治意義。

香港澳門百年迴歸,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一次大清算。這需要有標誌性的工程來體現。但這個工程,還不能是花架子,那麼建成港珠澳大橋,就是最佳選擇。這既體現了我們國家經濟、技術、社會的巨大進步,也體現了港珠澳一家親的親密關係,更為港珠澳經濟一體化、未來經濟超常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硬件條件。

其次是經濟意義。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群,都是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中心,同時也都是濱江沿海的城市帶。

港珠澳大橋所聯通的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澳門、香港)與廣東九市,整體融合後將會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超級大城市,港珠澳大橋對於大灣區而言,可以說是其支柱,廣東經濟發展,需要新的結構轉型;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也需要新的結構轉型。大灣區各地在人才與產業上的潛在互補性,需要通過更高效的物流與溝通才能激發出來。城市之間的聯動,需要更密切,更高效,更快速,最好就像城市內部的區與區之間的關係一樣迅捷暢通。

同時,也可以有限推動珠江兩岸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深圳經濟一枝獨秀,但南部珠江等地,雖然不錯,但與深圳這樣超級城市相比,還是大為遜色。通過大橋,可以將整個珠江口形成一個緊密的城市群,相互促進,帶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平衡南北差異。未來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將組成一個整體的大灣區城市群。整體發展的協同效應,就會越來越像在一個城市內部那樣高效協調,資源互補,功能強大。香港、深圳缺地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因為多了低於縱深。

第三點是,社會效益。

廣東、香港、澳門,都是屬於粵語區。地緣相近、文緣相連、商緣相通,相互之間本就屬於一個語系,歷史以來都是交流溝通繁多,因為本來就是一家人嘛。但在100年前,這種親密的血緣關係遭到毀滅性破壞,給各個地區之間人們帶來不小的隔閡。通過大橋的建成,可以更快推動各地之間相互理解、溝通,可以更好的為迴歸早期一家人態勢找到鏈接的關鍵。可以說,這座橋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民心相繫的要道,也是全球華人對祖國認同的一個典型標誌工程。社會效益明顯。


波士財經


講港珠澳大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香港、澳門和珠海的地理位置!

可以看到、三個城市所處位置、成三角狀分佈於珠江口的伶仃洋兩側、中間是望不到頭的海洋!之前三地之間來往、可以選擇坐船(快艇)大概花費一個鐘頭左右!走陸路的話、通關時間不算、要從深圳繞行東莞走虎門大橋、所花費時間約三個小時(虎門大橋為我國最堵大橋、堵上幾個鍾根本不是事)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三個城市的一些片面:

香港:世界舉足輕重的國際化金融工業城市、八九十年代開始、已經逐漸轉變為香港開設公司、內地開設工廠為主的金融服務旅遊城市!對內地經濟發展促進作用十分明顯!(深圳能夠短短三十幾年、快速發展成這個四大一線城市、主要發展原動力也是來自於跟香港接壤的便利緣故)


澳門、是一個以消費型旅遊為主的城市、人口基數小、工業基礎比較薄弱!


珠海、中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除了政策優惠等首要條件比副省級級別的深圳、廈門兩個經濟單列市得到的少以外、澳門經濟體量小、難以帶動促進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經濟發展!也是珠江西岸除了佛山市民營經濟發達以外、珠海和其他城市普遍發展不是很好的一個重要因素!珠海目前算是廣東省一個比較適合度假、休閒的城市!(雖然我個人只是在前兩年、也是唯一一次去的珠海!這是珠海給我的第一感覺)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所謂的戰略意義!這個完全是跟經濟完全相關的戰略目的出發:




-、從香港或澳門、珠海之間來往、不用再經過多重海關或路上堵車浪費時間!(開車時間從三個小時直接縮短至半個小時左右)直接接受一個入關地檢查即可!=、方便三地之間人員車輛經濟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資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資、可有力的促進澳門、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經濟發展!


港珠澳大橋起點位於香港國際機場附近、至珠海澳門形成單Y型!大橋投資超一千億、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各自承擔部分、其餘部分銀行貸款、通過收費償還方式解決!三地政府各自承擔大橋口岸外引線建設費用!




從上面兩圖我們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橋末來將和虎門大橋、虎門二橋、深中通道一起形成珠三角東西通道、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由於三地體制不同和港澳地區環境所限制!除了擁有粵港澳兩地車牌和港澳之間的車輛外、其它內地普通牌照車輛是不可以上到港珠澳大橋行駛的!

網絡上有很多不瞭解國家體制的人、在講什麼沒連接深圳是一大缺陷!首先、深圳過香港、有文錦渡、皇崗口岸、沙頭角等等眾多口岸可以連接!擁有兩地牌照的車輛、除了入境要接受海關檢查、到目的地出關又要接受檢查外!完全沒有什麼區別、最便捷的路線從上圖看、深圳灣口岸是最直接的!

內地普通牌照車輛、何必去湊這個熱鬧?除了接受海關檢查浪費時間、還增加大橋擁堵、海關工作量增加降低通行效率!珠江兩岸之間來往、可以走虎門大橋、未來幾年陸續還有虎門二橋、深中通道可以選擇!

作為廣東億萬普通的一員、個人是很期待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深中通道早日通車的!粵港澳大灣區的早日形成、對於振興粵東西北也是完全有利的!


人在旅途64548858


珠港澳大橋最主要的戰略意義莫過於香港的真正融入大陸,而這個融入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先修路”是最先需要解決的事情,原因如下:

一、香港的融入,體制的建立是綱領:

為了使香港順利迴歸,先輩們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它是香港迴歸的綱領性文件,是處理一切香港與大陸問題的根本,它使香港同胞正式回到祖國懷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這是香港融入祖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大的一步!

二、香港的融入,思想認識上的大融合是關鍵:

如果說一國兩制的構想是讓香港同胞有了制度上的保障,解除疑慮,那麼要想讓香港同胞真正認同並接納內陸的思想文化、人文習俗,則需要漫長的兩岸交流,逐漸在意識形態上完全融入內陸,而珠港澳大橋的建立,無疑使三地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三地的生活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在思想認識上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直至實現完全融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一國兩制的構想50年不變,現在要提前做準備:

香港迴歸已經有21年了,一國兩制的構想五十年不變,現在已經走過了21年,29年之後該如何現在需要提前做準備,很顯然,大融合是唯一的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要從現在開始就要做好準備,當29年以後香港已經完全融入了內陸,則其他制度政策的制定就順理成章了!

四、強化香港的國際港口地位:

“一帶一路”、東盟的發展,離不開香港的國際港口地位,而珠港澳大橋的建立,使貿易往來變得更通暢,同時也強化了香港的國際港口地位。

如有遺漏或錯誤之處,請在下方留言補充指正,謝謝!


K濤資本


近些年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享譽世界,中國製造的絕對實力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其中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中國造橋技術的一個活招牌。但是你們能想象到嗎,也就是這項工程曾讓中國造橋技術慘遭羞辱,老外認定中國造不出,漫天要價3000億才肯接。

是的,儘管中國的橋樑建造由來已久,甚至是到現在。穿梭在大街小巷,我們還可以看到或是歷史悠久,或是樣式奇特的各式橋樑。但是,中國清朝閉關鎖國的後果是整個時代的落後,新中國的建立又是在那樣慘痛的歷史中涅槃重生。我們原本先進的橋樑技術,已經慢慢落後於其他國家。導致十幾年前因發展需要建造港珠澳大橋時,竟發現中國的技術不成熟,無法完成該橋樑的建造。特別是對於海底隧道這一部分,我們不具備在外海建造沉管隧道的技術。無奈之下,只能尋求別國幫助。

當時,在韓國修建跨海大橋的荷蘭工程師認定中國造不出,喊價3000億才肯接。中國堅決不做冤大頭,退而求其次協商尋求技術支持。結果該工程師又表示要先收取3個億的諮詢費,如此羞辱自然不能忍,工程負責人林鳴扭頭就走,當即決定從零開始自己造。沒有技術就自己從頭鑽研,沒有經驗就自己琢磨。經過了數不清的日夜,在技術上不斷的完善與打磨,這座港珠澳大橋終於修建完成。從1983年提出想法,到2009年正式開工,再到2018年穿梭巴士正式曝光。

中國完全靠自己,歷經種種磨難,只花費了約720億人民幣,就建造出了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比荷蘭工程師的要價整整少了約2280億人民幣。中國人的聰慧和堅韌已經無數次讓西方大吃一驚,他們越是逼迫中國越是強大。


迷彩虎軍事


1983年,香港基建大王胡應湘胡應湘曾經構想——修建橫跨珠江口、連接香港與珠海的跨海大橋,但以當時的技術條件,連施工中基本的安全都難以保證。但到了今天,這個全場55公里、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已經全線貫通。

1. 將原來3小時的車程縮短至半小時

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作為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一部分,整座大橋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里。主橋部分的車輛將一律靠右行,有別於港澳兩地駕駛者左上右下的習慣。

本來,開車從香港到澳門或者珠海,車程一般需要3-3.5個小時,此外還需要經過多重海關檢查,甚至還會遇到堵車等狀況。但是,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海和澳門的陸路車程將大大縮短為半個小時,粵港澳大灣區的“1小時都市圈”呼之欲出。

2. 香港至少獲得2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香港將繼續扮演珠江三角洲物流樞紐的角色,其現有的貿易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到時候,香港四大支柱行業——旅遊、物流、金融和商業服務都可從中得益,預計大橋可直接為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經濟收益,並促使香港GDP增加1.3%至1.6%。

另一方面,珠澳大橋在香港的起點在大嶼山,這一地區有望被香港打造成繼中環、西九龍之後的第三個CBD。此外,珠江西岸生活成本較低(房價也比香港低得多),適合居住和養老,大橋的建成,可以極大地緩解香港地少人多的壓力,香港亦可輸出養老、醫療等高端服務。

3. 同樣能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澳門的支柱產業是博彩和旅遊業,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同樣能讓澳門獲益。由於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班眾多,以後更多的人能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賭場,不但能促進澳門的博彩、旅遊和會展業發展,也能讓澳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博彩中心。

港珠澳大橋對於珠江西岸的城市來說,同樣是一大利好。研究顯示,珠三角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製造業、服務業中外資投入金額分別增加0.12%-0.17%,初步估算大橋的開通將使西岸各城市可增加600-1000億元的GDP。

對珠三角地區和整個中國來說,港珠澳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提供了一個契機。2017年初,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深化珠三角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成與美國舊金山媲美的世界級灣區!

“金十數據”,以最獨到的視角揭開天下事、社會事、身邊事的背後真相,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中國有句俗話,叫“要想富先修路”。

珠澳大橋連接著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和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未來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長約35.6公里。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由香港往來澳門或珠海,只需15分鐘車程,比目前乘高速渡輪前往,節省約3/4的時間。

香港是泛珠三角區域中的核心城市,香港港口是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龍頭,由於香港和廣州之間的聯繫主要是經過深圳、東莞,而西部受珠江阻隔,擴散不力。為進一步擴大香港港口的腹地質量和擴大腹地範圍,加強港穗通道建設是提高腹地經濟質量的必要措施。

港珠澳大橋的修建,可以提高香港、澳門和珠海之間經貿往來的便捷性,促使各地發揮各自優勢,從而形成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經濟好望角


腦洞大開侃一個。現在看港珠澳大橋通行功能上有一定浪費,比如車輛過橋仍需半個多小時,限定通行的車輛數量有限等等,針對這種狀況,可以將大橋一內車道改成高速城際軌道交通,以180~250公里的時速直聯三地中心市區,香港這邊與深港高鐵直接接駁,珠澳與城區地鐵接駁,三地中心城區軌交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三地同城這樣更有實際意義。

深中通道建成後預計就沒港珠澳大橋什麼事了,三地同城軌交是港珠澳大橋唯一選擇。規劃深中通道或是公鐵二用隧橋通道,這才是灣區物流大動脈,深中通道也必將串起灣區大發展的遠景。




蘋果派36912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強大的資本力量和大量人口,而珠海GDP和人口都偏低。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將資本和部分產業,輸送至珠三角西岸。香港人甚至會在西岸買房定居,減少香港住房壓力。香港已通過深圳和內地建立起緊密關係,而通過港珠澳大橋又將與內地建立起另一條紐帶,進一步增強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和政治聯繫,與西岸互惠互利,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


展子SayWhat


港珠澳大橋的戰略意義在於平衡粵東粵西經濟。

廣東目前的經濟就像一個天秤,以廣州為中心,以珠江入海口為分界線,以中山,珠海,江門等城市為西岸,以東莞,深圳,汕尾等城市為東岸。


顯而易見,目前東岸經濟要比西岸發達。同為珠三角城市,東莞的gdp要比中山的高很多,同為經濟特區,深圳的gdp比珠海的高出將近十倍。

這是嚴重的東西發展不均衡,導致這樣的結果,會有很多原因,當然了,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原因。

而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將會使這種不健康局面有所改善,使東西經濟發展差距有所縮小。港珠澳大橋將會拉動部分投資和產業從東岸地區過渡到西岸,首先得益的是珠海,然後慢慢輻射到更多的西岸城市。


其次港珠澳大橋的建立有助於國家的另一個城市發展大策略——粵港澳大灣區!

它的建成通車將會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便利與動力!它是大灣區的紐帶,更是大灣區的血管!橋通路則通,路通財則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