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是今年的熱詞。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崇明島

在上海眾多郊區鄉村中,崇明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如何平衡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佈局?如何正確認識席捲全球的共享經濟熱潮,吸引青年創意人才迴歸、共建幸福家園?在崇明,有一群人正積極思考並探索著這些課題。他們之中有來自國內外的大學生,有離鄉又返鄉的崇明青年,有紮根田地間幾十年的教授,還有長期關注崇明發展的學者……

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價值

從一場比賽開始

成片的農田,筆直的綠樹,質樸的民居,靜謐的鄉間小道…… 作為“崇三代”的李曦來已經很久沒有回過崇明,長大以後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而這一次,把李曦來帶回崇明的是“鄉村振興”。

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吸引著無數國人乃至世界人民的目光。在上海,如何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價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亦是各區目前著力探求的重要問題。

今年暑期,由復旦大學、崇明區人民政府和上海榮昶公益基金會主辦的2018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把會場搬到了崇明鄉間,讓來自44個國家的青年匯聚一堂,共話鄉村振興。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2018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鄉村是否正在離人們越來越遠?相比城市,鄉村又有著怎樣的特質和可能性,潛藏著發展與振興的活力空間?依託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大局,創建世界級生態島的崇明如何挖掘鄉村吸引力,讓更多的人迴歸田園?

通過對當地生態、工業、居住的田野調查和實地尋訪,通過資料查閱和一輪輪“頭腦風暴”,李曦來和她的夥伴們試圖找到可能的解答方案。與此同時,那些在崇明默默紮根數年乃至幾十年的“農二代”、“新崇明人”們,也在尋找著自己心中的答案。

創新是旅遊的靈魂

鄉村不意味著落後

向東還是向西?這是個問題。

李曦來的隊友、同樣來自復旦大學的彭博和向晨注意到,聊起“遠離城市的喧囂”時,身邊的同學、朋友常常計劃前往蘇浙一帶的古鎮和鄉村遊玩,呼吸新鮮空氣、品嚐農家美食。相比之下,一些觀鳥、觀星愛好者們前往崇明東灘溼地的生態科普之旅,反倒顯得“小眾”。

有著優質生態環境和豐富旅遊資源的崇明,為何沒有想象中熱鬧?

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教授席建超的觀察,一般風景區巨大的人流、車流所帶來的“熱鬧”景象沒有出現在崇明,是因為崇明所追求的並不是那樣的“熱鬧”。“上海對崇明生態島的規劃建設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甘願‘做減法’,明確可為與不可為,這是很有勇氣的。”席建超說。

今年4月9日,崇明獲得了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舉辦資格。當月,《崇明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正式發佈,確立了崇明將圍繞“世界級生態旅遊島”和“國際大都市近郊休閒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願景,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線,推進“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更多全域旅遊、鄉村振興項目需求可在旅髮網(www.lvfacn.com)查詢。

在席建超看來,這樣的轉變與整個上海的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有利於發揮崇明的優勢。“人們在崇明看花、看海、看溼地,這種以環境為載體的無景點式旅遊和一些景區不同,更注重文化創意的串聯和相關服務功能的配套,形成一套旅遊者能夠認同並接受的價值鏈。”席建超說,“崇明的鄉村振興,打造的是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世界級生態產品和服務。”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崇明豎新鎮仙橋村

若以人民廣場為中心,崇明就是一個遠郊。結合長江流域和沿海大通道看,崇明則是一箇中樞。長三角正好是一個C型,崇明在中間,不僅是地理位置,未來崇明也將是整個長三角的綠肺、生態涵養地。

不過,好的產品仍需要好的包裝。在前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崇明學宮和崇明規劃展示館進行了文化參訪之後,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的一支世界團隊敏銳地注意到,缺乏互動與趣味性的宣傳與推介模式,阻隔了許多人對崇明之美的認知。

創新是旅遊的靈魂,鄉村不意味著落後。為此,團隊成員構思了“身在此鄉中”項目,提出在島內建設虛擬現實系統,以VR眼鏡為載體、增強旅遊體驗,讓互聯網的“翅膀”帶人們遨遊這片樂土。

事實上,從旅遊信息化到旅遊智慧化的邁進,正是崇明近年來探索的課題。從去年開始,崇明區旅遊局便依託崇明旅遊官方微信,進行了“趣遊崇明”服務交互應用平臺的開發。現在,“趣遊崇明”平臺1.0版本已啟動上線。按照平臺的建設規劃,三年內將逐步升級,實現景點語音解說、實景AR體驗、趣遊一卡通、聚合支付等功能,讓旅遊者“一部手機暢遊崇明”。

發展民宿旅遊

核心在於人

入住經過歲月沉澱的老宅,在開敞的民宿院落空間與三五好友共飲一盅崇明老白酒,在星空下暢談人生……這是這一批深入崇明鄉間的世界青年對鄉村詩意生活的暢想。在向化鎮,劉慶將這變成了現實。

劉慶是土生土長的崇明人。和島內很多人一樣,他外出求學、工作、定居,不斷向外探尋著廣闊的天地。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覺,承載著童年美好記憶的家園變得面目模糊起來。劉慶覺得既難過又惆悵。終於有一天,他決定運用所長為哺育自己成長的鄉村做些什麼———既要讓老宅煥發新生,又能讓人得到休憩與成長,那就做民宿。2014年起,從事平面設計多年的劉慶自己設計、自己找施工隊,開始了每週末開車往返於市區和崇明的生活,一寸寸地“打磨”心目中的“民宿家”。

一棟改完,再開始第二棟;自家的院子做出了口碑,再租下鄰居的院子勾勒新的圖景。對於民宿3-5年的盈利週期,劉慶從一開始就看得很開。“因為是自己的宅子,沒有房租的壓力,我可以慢慢做,做得精一些。”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劉慶用自家老宅改造的民宿

近幾年,隨著島上民宿潮持續升溫,民宿產業化發展的趨勢也愈發明朗,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崇明“農二代”紛紛找到了劉慶,來到這個向化鎮“新地標”民宿,裡裡外外地觀摩學習。接待的人多了,聽到了大家各自的願景和遇到的困難,劉慶覺得,不妨“抱團前行,共享資源,減少風險,互幫互助。”

旅髮網(www.lvfacn.com)調研發現,崇明一些鄉鎮,60後、70後早已出走,80後、90後不願迴歸,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比較嚴重。離開了作為鄉村文化繼承者和發揚者的人,鄉村振興顯然無從談起,鄉村旅遊價值鏈的塑造也缺乏服務者和創造者。不過,若是光有情懷而缺乏規範,依然會讓人覺得“少了口氣”。經過各方面的協調,崇明區於今年4月正式發佈了《崇明生態民宿等級評定標準》和等級評定辦法,確立了崇明民宿以“生態”為首要標準,主打“品質”、“品味”、“品牌”的住宿體驗。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劉慶用自家老宅改造的民宿

崇明不必成為

摩登的“新上海”

“在意大利,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南部的那不勒斯並不期望成為羅馬,鄉村也不會照搬城市的發展路徑。”談起這個生態島的鄉村振興,意大利學生克勞迪奧·邦維諾認真地說,“崇明不必成為摩登的‘新上海’。”

依託城市資源但不復制城市模式的理念,同樣體現在崇明民宿規範之中。《崇明生態民宿等級評定標準》中提到,崇明的生態民宿要有崇明特色,“包括有自己的特色菜餚;配有農業種植區域,能提供相應的農事體驗活動;或者提供自行車、徒步、球類、游泳等體育休閒活動;或者提供陶藝、雕刻、繪畫等藝術品製作體驗活動”。崇明這種非典型海島度假區民宿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讓有個性的民宿主人為來者提供有個性的生活方式。把那些願意從事生活美學的專家、匠人吸引過來,以新的人文價值滋養鄉村。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花捲農場的羊咩咩

綠華鎮位於崇明島西側,紮根在那裡的“花捲媽媽”朱曉歡也格外關注崇明生態旅遊發展。也是在2014年,身為高級營養師的朱曉歡“升級”成為一名母親。帶著關注大地、關注農業、關注食物的理想,她放棄了從事5年的食品相關工作,和丈夫一起來到綠華鎮,租下約8000平方米地,打造自己的生態農場。“春天賞花踏青看農人春播,夏天在田埂戲水捉蟹,秋天在稻田裡奔跑野餐,冬天圍著火鍋吃羊肉喝米酒”便是她對於這個親子農場生活的描繪。田間地頭的獨特體驗,當天收穫、當天食用的放心與安心,“接地氣”的民宿小屋……這一對80後“新農人”的農場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花捲農場讓孩子們感受採摘樂趣

朱曉歡將人文價值視為鄉村振興和鄉村氛圍營造的必要條件。今年夏天,她和朋友一起前往安徽省黟縣碧山村“鄉村遊學”,見到“造了117座徽派房子的電影佈景大叔”和“用一個冬天與染缸‘對話’的川妹子”。在公眾號上,她這樣寫下此番的感悟:“生活在村莊裡的人,或當地,或漸漸成了當地,或離開,又或新來。他們活躍著鄉村,改變著鄉村,這也正是鄉村振興的使命。此行‘觸到生活,遇見人’。”

迴歸家園:一個世界級生態島的新“鄉村振興”之路

青年迴歸家園

席建超表示,青年力量的集中“爆發”背後,體現了人們對鄉村生活的再認識。過去人們談民宿,其實指的就是“農家樂”,農民負責提供食宿,遊客淺層次地體驗一把所謂的鄉村生活就走。一來一回,積累不起情誼,也留不下文化。

但現在,崇明全域旅遊建設帶動了本地生態民宿和開心農場的“綻放”。除了像劉慶家的“高配版”民宿紅火之外,如位於廟鎮的香朵開心農場、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等3.0版的開心農場,也將“一個能夠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稻田邊上喝咖啡的地方”作為招牌,走起了體驗式消費與休閒娛樂、科普、度假相結合的創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