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總市值縮水超500億元 半年「暗虧」近4億元

總市值縮水超500億元!半年“暗虧”近4億元,女首富周群飛的藍思科技2018年不太順。

蘋果“英雄救美”,提供8.31億元研發補助?

藍思科技是手機防護玻璃面板行業的龍頭,公司自稱行業開創者和領導者,上市以來一直頂著創業板白馬藍籌的五彩光環,老闆周群飛一度問鼎女首富寶座。公司業績也是槓槓的:2017年,藍思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47億元,同比增長70%。

2018年的半年報也看起來“驚豔”:半年營收 108.93 億元,同比增長 25.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58 億元,同比增長 47.37%。

然而,其扣非淨利潤卻虧損近4億元!半年報顯示,客戶研發補助資金8.31億元,計入非經常性損益之中。有媒體稱,這筆補助非蘋果公司莫屬。不過,藍思科技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研發補助“由各大品牌客戶提供。”

注意,補助是客戶給的,而不是政府提供的資金。這讓會計專業人士直呼看不懂。按會計常規,這8.31億元應該列入營業收入,或算作預付賬款。在2017年的公司年報中,就沒有出現過類似資金。

藍思科技解釋稱,“一些客戶對部分項目計價模式在今年發生了階段性轉變。各個主要客戶以價格補償及研發補貼的形式支持公司對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等研製、打樣、開發支出。”

同時,藍思科技還表示,這種研發模式會慢慢被其他各個品牌客戶接受。後續隨著一些研發項目的推進,如果客戶還保持此類的計價模式,藍思科技還將獲得類似的客戶補助。

藍思科技為何增收不增利?

營收增長 25.78%,扣非淨利潤卻大額虧損,藍思科技為何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藍思科技稱,“在上半年手機銷售整體上並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能實現這樣的增長來之不易。經營性利潤和最初預期有差別,主要還是上半年行業活力不足。”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放緩。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3%,第二季度同比下滑1.8%。IDC預測,整個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將下滑0.7%。這與此前智能手機市場的高增長已不可同日而語。

大環境如此,藍思科技營收雖繼續保持增長,但淨利潤驚現斷崖式下滑,藍思科技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什麼?

華米OV四大金剛也抵不過蘋果天王?

公開資料顯示,蘋果一直是藍思科技排名第一的大客戶,在其營收中曾經佔比超過60%,也讓其享受了不菲的利潤。然而,對任何公司來說,大客戶依賴症總有些隱患,藍思科技上市之初就曾因此而遭詬病。

最近幾年,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品牌崛起,且殺入原本被蘋果、三星佔據的中高端市場,到今年上半年,華為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藍思科技的客戶結構也隨之發生一些變化。2017年,藍思科技內銷收入同比增長87.51%。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內銷客戶產品銷量及平均銷售單價同比均有上升,使得產品內銷收入同比增長151.46%。

然而,藍思科技對此頗有些矛盾。有公司高管曾直白地說,蘋果、三星的訂單更穩定,利潤空間也更大,而國內客戶的錢可不那麼好賺。一來,安卓機型太多,每款手機都要做相應的新品試製,如果良率上不來,損耗自然就高,成本就上來了;二來,安卓機型更新快,市場瞬息萬變,說不定作為供應商的藍思科技剛做完試製,良率還在爬坡,客戶已經力推另一款新品了。

如此一來,也難怪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會公開說,內銷客戶產品毛利率低於國外大客戶。半年報也稱,大量新品試製投產導致良率損耗加大,客戶訂單交貨達成率較低,對公司產品毛利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令人奇怪的是,藍思科技同時稱,公司內銷客戶產品銷量及平均銷售單價同比均有上升,使得公司毛利率上升 6.23個百分點。

大相徑庭的表述,讓人看得一頭霧水。藍思科技方面對《中國經濟週刊》解釋稱,“目前,內銷主要客戶產品定位已逐步向中高端轉型,大多采用雙面3D玻璃等,且2.5D、3D玻璃相對2D玻璃利率更高,有助於內銷客戶毛利率上升,但目前內銷客戶採用的產品均或多或少包含市場最新的前沿技術,工藝複雜,存在一定的良率爬坡期,隨著技術和工藝的不斷成熟,其毛利率還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

除了產品良率問題,藍思科技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下滑55%是否也跟華米OV的佔比高有關?藍思科技強調,“內銷客戶的回款質量是有保證的,經營性現金流下降主要由於支付的材料款、工資、稅費的增長大於銷售回款的增長。”

產能大擴張拖累當期業績表現?

全球手機市場不景氣,但周群飛一直表現樂觀。2017年度股東大會時,她曾表示,5G手機對非金屬材料,特別是玻璃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藍思科技要提前佈局。

一手抓項目新建、擴建,一手抓對外收購,其產能擴張速度可謂驚人,先後在越南、東莞、瀏陽等多個地方擴產,幾個指標都顯露出周群飛的進取——2017年,在建工程增加189.52%,因預付設備款而帶來的其他非流動資產增加286.46%!

員工人數也猛增。2016年底,藍思科技領工資的員工總人數為123472人,一年後增加到164312人。

從半年報來看,大擴張已拖累公司當期的業績表現。藍思科技並不避諱:“近年來公司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規模迅速擴大,導致折舊、攤銷、人工等成本增加較大。”

藍思科技仍在繼續加速擴大產能。6月,藍思科技在長沙一項目基地開工,主要瞄準5G產業,號稱投資100億元。

有媒體報道稱,藍思科技總部所在的長沙,當前用工缺口超過1萬人。藍思科技的招工廣告滿天飛,《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其長沙星沙園區大門口的招聘材料上看到,公司現有員工若推薦一名新員工進入公司,只要新員工工作滿半年,就獎勵推薦者1200元。

藍思科技並不擔心急劇擴大的產能有過剩之虞,相反,“目前正是行業產銷旺季,各大園區均滿負荷運營中。公司新投建的瀏陽南園、東莞松山湖、東莞塘廈以及越南等地工業園均已部分或全部投入,其中已投產廠區均滿負荷運營中。”

女首富也缺錢花?

擴張都是要花錢的。2015年,藍思科技IPO募資15億元,第二年定增又拿到31億元,2017年定增政策收緊,藍思科技啟動48億元的可轉債項目,於今年年初發行完成。

即便如此,仍難以滿足公司資金需求。藍思科技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15.7億元,可謂失血嚴重;同時,在公司營收增長25%的情況下,竟然出現經營性現金流下降55%的情況。

9月4日,藍思科技公告稱,臨時股東大會同意公司向公司控股股東香港藍思借款不超過50億元。周群飛是香港藍思的實控人。

借錢就難免承受還本付息的壓力。今年上半年,藍思科技可轉債計提利息支出就達1.05億元。

藍思科技可轉債一波三折。路演時,藍思科技說“大股東香港藍思將積極認購”,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達到75.17%,如果100%參與配售,將配售36.08億元。

中籤結果讓市場大跌眼鏡,香港藍思完全沒有認購。當時,藍思科技解釋說,香港藍思在香港,要轉錢到境內,流程太長,沒來得及。

認購的投資者卻不幹。在繳款階段,公告顯示的棄繳款金額達6.07億元。1月17日,藍思轉債上市首日開盤下跌4.99%,報95.71元,上市首日即告破發。

隨著藍思科技從2017年11月20日27.17元/股一路下探至今年9月4日的11.19元/股,可轉債轉股價格也一再下修,其初始轉股價為36.59元/股,2017年年度權益分派方案執行後調整為24.18元/股,後又於8月下修至16.00元/股。

藍思科技一位可轉債持有者說,轉股價格下修,鼓勵持債人把債券換成股票,公司短期內可以少支出債券利息,長期看也可避免可轉債到期後巨大的資金壓力。

除了債務利息,藍思科技上半年還因為匯兌損失了1.47 億元。

增長目標能實現嗎?

在藍思科技一位高管看來,上半年業績並不代表公司全年表現。長期以來,上半年就是藍思科技的業績淡季,真正釋放業績要看下半年。

去年上半年,藍思科技淨利潤3.11億元,全年淨利潤20.47億元,也就是說下半年淨賺17.36億元。

今年5月,周群飛信心十足地表示,全年實現30%的營業收入增長和35%的淨利潤增長。

不過,在上半年扣非淨利潤虧損近4億元的狀況下,實現這一目標仍是不小的挑戰。

下半年,藍思科技真正的依靠是,蘋果新機!美國當地時間9月12日,蘋果發佈了三款新iPhone。東方證券研報認為,作為蘋果手機玻璃面板的主要供應商,藍思科技防護玻璃產品將迎來快速放量期。

據藍思科技內部人士透露,相對於安卓機型,蘋果新機型相關部件的研發、試製週期更長,產品良率更高,且銷售週期更長,意味著上游供應商所能獲得利潤更高。

9月7日,藍思科技給出的官方回覆是,“今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30%、淨利潤較上年增長35%的年度經營目標沒有變化。”

蓝思科技总市值缩水超500亿元 半年“暗亏”近4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